□ 山東煙臺 李新花 鄭翠菊
我國糧食會計人才面臨的問題與培養創新
□ 山東煙臺 李新花 鄭翠菊
為進一步規范糧食企業會計核算,推進糧食企業改革發展,增強國家糧食宏觀調控能力,服務我國糧食安全工作,培養一大批適用當代社會發展需求的糧食會計人才已經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
1.糧食會計教師隊伍不能適應實踐與市場需求。現在糧食會計的教師數量很少,大都是碩士或博士畢業就到高校來教學,對于一般的糧食會計理論教學可以通過學習后得以勝任,但對糧食會計在實際工作的一些賬務處理流程和具體核算就知之甚少,缺乏對糧食會計工作的實際經歷和經驗的積累。筆者曾專門去山東某地級市的地方糧油儲備庫和國家糧食儲備庫進行過6個月的專職學習和調研,通過實地接觸糧食企業的出納、會計崗位工作,發現很多工作倘若自己沒有真的動手去做過,尤其糧油儲備庫作為國家政策性糧食儲備單位,很多工作需要跟當地糧食局、財政局、農業發展銀行溝通后才能完成。
2.符合糧食企業實際情況的糧食會計教材和實訓資料甚少。關于糧食會計教材和實訓資料不但數量少,而且這些教材大都是理論的講解,缺乏真實的會計工作情境和實踐的操作。學生參加工作到糧食企業工作后,由于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在校學習又沒有接觸到真實的糧食會計業務,因此,很難滿足企業對糧食會計人才高標準的要求。
3.教學過程中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糧食會計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畢業后從事財務工作應具備的基本職業能力。目前很多院校糧食會計專業的教師多注重糧食會計理論的傳授,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是糧食會計教師本身是直接從高校畢業即進入高職院校從教,自身就缺乏糧食會計實務的實際工作經驗;二是高校教師現在普遍壓力較大,一方面要為職稱晉升忙論文、搞課題,另一方面年輕教師剛剛成家。在個人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日常工作繁忙,寒暑假也難以擠出時間進行業務實踐;三是高校為搶生源,盲目擴張招生規模,而實踐教學的軟硬件跟不上學生數量的提高,難以滿足學生的技能實訓要求,無法開展足夠的糧食會計實訓。
1.骨干教師到糧油儲備庫進行糧食會計業務實踐學習。每學期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安排,選派工作認真負責、會計專業能力強的青年骨干教師到當地的糧食儲備庫進行糧食會計實踐業務鍛煉。通過學習糧油儲備庫的原始憑證的處理流程,記賬憑證的填制,糧食會計賬簿的登記,糧食報表的編制以及報送,來接觸實際工作中的糧食會計常見業務,如:儲備糧油購銷存業務、儲備糧油輪換業務、最低收購價糧食與國家臨時存儲糧油業務糧食企業經營性業務會計處理、政府補助業務會計處理、糧食財務掛賬業務會計處理、固定資產及基礎設施建設會計處理、糧食企業涉稅業務會計處理。熟悉輪入糧食、輪出糧食的審批流程、糧食保管費用補貼、輪換費用補貼、利息補貼如何計算等內容。
2.與糧油儲備庫共同合作編寫糧食會計校本教材和實訓資料。針對現在糧食會計教材和實訓資料甚少的問題,這就要求高校一定要認真分析當前糧食會計教材存在的不足,與當地的地方糧油儲備庫和國家糧食儲備庫合作,共同開發適應當代糧食行業需求的糧食會計教材和相應的實訓資料。山東商務職業院校作為上世紀70年代成立的老牌糧食學校,目前已成立40余年,注重對糧食會計教師的培養,基本每學期都會派老師去糧油儲備庫進行實踐進修。該校從糧食企業財務類崗位的要求入手,結合實際工作處理,目前已與糧油儲備庫校企合作共同編寫了《糧食會計》、《糧食流通管理》、《糧食會計實訓》等校本教材和實訓資料。
3.構建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教學模式,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加大實踐教學在總學時中所占的比例。筆者認為可以在新生入學時就開展實習,安排他們去校企合作單位的糧油儲備庫見習,通過見習讓學生知道儲備庫日常出納崗位、會計崗位需要哪些職業技能和能力,需要考取哪些會計證書,在入學時就做好大學規劃。以后每個寒暑假再根據本學期在校已學過的課程內容到相應的單位實習,解決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同時,在日常實踐教學中學校領導要重視實訓教學,對重要的核心課程和糧食會計崗位的實訓課時安排要大于總課時的一半。提高學生實務操作技能的實訓內容要重點放到糧食企業日常業務的基本賬務處理,選擇的典型案例要注意現實性,務求跟實際業務相符,增強其實操性。
雖然我國高校糧食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有了很大的創新,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克服當前糧食會計人才過程中培養面臨的問題,改進目前高校糧食會計人才培養培養模式,已經成為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作者單位:山東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