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中共貴陽市烏當區委黨校
社會治理中社區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陳龍 中共貴陽市烏當區委黨校
隨著社會治理方式的轉變,法治化已經成為社區發展的重要趨勢,促使社區治理法治化轉型與再造。社區治理法治化的關鍵是通過治理法治化使社區能滿足公民需求,實現社會和諧。
社會治理 社區治理法治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礎在基層,工作重點在基層”。社區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社會生活的縮影。涉及“政社關系”的社會治理方式的轉變,可以在社區治理法治化中得以最直接、最現實、最具體的體現?;蛘哒f,社區治理法治化是社會治理創新的微觀形式的體現。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我國社區治理法治化問題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為了保障基層社會的長久穩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半個多世紀的曲折探索,最終選擇了“法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強調“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提出“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鶎又卫戆▋刹糠郑阂皇腔鶎诱嘟ㄔO,二是基層社會自治?;鶎又卫矸ㄖ位馕吨阂环矫?,基層政權要依法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基層社會組織要依法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并充分發揮市民公約、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為此,需要準確把握治理法治化的相關概念。
1.社會治理的概念
社會治理,就是社會管理和社會自治相結合,進而達到動態平衡的和諧狀態,即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以及個人等諸行為者通過平等的合作型伙伴關系,依法對社會事務、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進行規范和管理,最終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
在我國,社會治理是指在執政黨領導下,由政府組織主導、吸納社會組織等多方面治理主體參與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的治理活動,是“以實現和維護群眾權利為核心,發揮多元治理主體的作用,針對國家治理中的社會問題,完善社會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推動社會有序和諧發展的過程”。社區法治建設,是依法治國在基層的具體實踐,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2.社區治理法治化的概念
社區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按照法律來管理社區事務,即社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活動依照法律管理,公民的所有行為依照法律進行,使社區的一切需要和可以由法律來調控的活動和工作,都納入規范化、法律化的軌道。
社區治理法治化是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基礎。目前,我國社區治理正進行深刻改革,面對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社區治理存在法律體系不健全、選擇性運用法律、信訪不信法、法律方法使用邊界不清等問題。
1.社會治理新發展
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目標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為基本原則的社會治理體制與模式,進而達到“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目的。首先,社會不再完全依附于政府,社會治理主體由單一向多元轉變;其次,社會治理是互惠基礎上的合作,即借助科層制、市場機制、組織間網絡、自組織制等混合機制,達到了各方利益的平衡和效果的最優化;第三,社會治理過程由行政控制轉向共商、共議、共決的民主協商;最后,社會治理的組織體系由垂直科層結構轉變為扁平網絡結構,以公民權利的民主化和公共權力的分散化為基礎,實現了權利與權力的結合。治理是將政府的“他治”、市場主體的“自治”、社會組織的“互治”結合起來,共同實現良好的治理。
2.社區治理法治化新思路
“互治”是實現社區治理法治化的新思路。所謂“互治”,則是指在既存的法律規制下,多元主體依據法律,通過權力義務的相互交往、相互制約、相互管理的活動。在治理主體上,“互治”強主體的多樣性,除政府外,社會組織(半政府或非政府性質)、經濟單位、社區自治組織等也同樣是社會治理合法權力的來源;在主體間的關系上,各主體間是平等的、密切的網絡關系;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各主體之間依法協商、合作、互動,任何一個單一主體都不能壟斷規范和管理的實踐過程。從已有的經驗來看,法治社會的“互治”,是通過所謂社會契約和私人契約來實現的。社會契約主要關乎國家、政府和公民個人的關系。在社會治理的全過程和不同領域,不論政府的介入與否,還是公民的接受或拒絕,都必須以憲法和法律作為最基本的根據。否則,相關行為便不能成立。因此,這個“社會契約”也就是“公法”,依照“公法”來調整社會治理中的政社關系,也是“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而“私人契約”,即“私法”,則主要是在法治社會中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所進行的相互治理的一種基本依據?!八椒ā敝黧w之間的“互治”,就是私法主體通過權利義務關系的締結,相互付出義務并相互獲得權利的過程。
社區治理法治化,是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兩方面的充分體現,對當前的中國來說,推進社區治理法治化,充分發揮法治在維持社會秩序、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中的功能和作用,才能真正實現社會治理的最佳效果和長期效益,對于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王增杰.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5,(1).
[2]吳傳毅.準確把握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內涵[N].湖南日報,2013-12-12,(10).
[3]于洪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意蘊及路徑選擇[J].人民論壇,2014,(06).
[4]郭祎.城市社區治理的法治化路徑探究[J].寧夏黨校學報,2015,(11).
[5]張文顯.法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J].中國法學,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