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偌葶 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
從自卑心理的視角淺析“發廊小哥”的時尚情節
沈偌葶 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
本文通過對杭州、上海等地的男裝市場調研發現一群有趣且具有商業價值的人,并將他們命名為“發廊小哥”。通過對“發廊小哥”的定義、特征描述、符號化的消費行為進行剖析,找到他們追逐流行的背后原因。最后發現自卑心理在他們的生活、工作中占領著主導作用,從而為分析這一群體的服裝消費行為帶來啟發。
“發廊小哥” 自卑心理 符號化消費 時尚情節
在多元化發展的社會中,男裝的消費群體也呈現著風格迥異的特征,相較以往一成不變的風格呈現出更多的研究趣味和意義。在男裝市場調研課的過程中,筆者與調研小組的同學們發現一群有趣且值得挖掘的人,并稱他們為“發廊小哥”。他們大多數是城市邊緣人群,他們熱愛時尚,他們跟大眾流行聯系緊密。
然而目前,國內的男裝品牌中,并沒有針對“發廊小哥”設計開發的產品,也缺乏針對性的品牌。正是消費市場的空缺才給我們帶來商業機會。品牌的誕生需要差異化,這是體現在品牌個性中的,做別人沒有做的產品,才能夠充分利用品牌定位的準確性。“發廊小哥”的研究可以給未來男裝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發廊小哥”是一群以發型為中心,活在大眾流行浪潮里刺激大眾審美的自戀、裝逼的“變色龍”。他們的年齡通常在16-35歲,美發行業是個特別年輕化的行業,因為美發行業的零門檻,所以他們的學歷普遍較低,加上基本上都是出生在農村以及外地打工仔的身份,致使他們急需在城市中站穩腳跟,因此他們迫切需要群體認同感。他們沒有系統的教育背景,缺乏基本的美學知識,審美意識比較朦朧,審美能力還不成熟,這都讓他們成為了流行的追隨者。但他們自認為自己始終走在流行的尖端,是“時尚的代言人”。
“發廊小哥”是一群比較特殊的人,穿衣時刻跟隨流行,愛打扮,是打工一族的“時尚標桿”。他們衣服的更換速度快,購買頻率高。他們緊跟流行的變化,迅速地把流行元素生硬地穿在身上,例如“骷髏、星星、小碎花等圖案”。他們為了維持年輕的狀態,會護膚、化妝、自拍,表現出一副“臭美”的姿態。由于行業的職業需要,他們會選擇修身的服裝,比較能體現干練、利落的職業形象。
“發廊小哥”都是年輕、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樂于并善于追求新的事物,長期從事的美發行業也隸屬于人物形象造型的“設計師”,種種條件使他們成為流行的始作俑者,隨著他們閱歷的增加,并且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增長了見識,因此漸漸產生了強烈的尊重需要,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是心理暫時失去平衡的一種心理狀態, 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自卑感人人都有,然而當自卑感膨脹的時候,就會對個人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自卑感總是造成緊張,所以爭取優越感的補償行動必然會同時出現。[1]所以,“發廊小哥”會刻意的裝扮自己,用服裝、飾品等來增強自我優越感。
發廊小哥中使用iPhone6、iPhone6s、iPhone7的占77.9%。品牌本身就是符號,品牌的存在為消費者提供了形象效用,帶來了產品實體之外的附加的象征價值,這正是品牌構成中的核心部分。[2]而iPhone代表了一種符號化的東西,品牌消費的典型即是符號消費,符號化的東西可以滿足人類的虛榮心。他們每人必備國際一線品牌超大LOGO的皮帶,例如“LV”、“H”、“Z”,但基本上都是仿制品。他們用流行元素、仿制奢侈品、符號化的物品來提高自己的存在感。目的是想拉近與其所服務顧客的距離,“裝”出一副可以消費得起大牌的樣子,使服務對象們感受到他們是具有同等消費能力的,同等階層的人,以贏得顧客的尊重。
在這個充滿符號化消費的社會中,消費水平可以表現某一階層的社會地位,是同類人群的身份認同和社會認同的符號象征。任何一個個體,不僅有對某個群體的主觀認同和歸屬感,而且也對他人進行著分類,這是建構我們自己認同的另一種方式,是一種我們可以用來建構自己的認同的資源。[3]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商品所體現的身份、地位,人們通過消費各種符號化的物品來獲得各自階層的身份認同。而“發廊小哥”是現代社會中具有大眾消費代表性的“草根一族”,他們迫切希望獲得城市人們的身份認同、社會認同及階層認同,因此,他們符號化消費的行為尤其突出。
消費符號化是指人們消費商品和服務,不再是消費其使用價值,而是消費其符號象征意義。[4]在當下社會中,商品符號化成為人們消費符號化的轉化表達。商品符號化成為消費者表達自我、體現文化品位、表現社會層次、體現生活水平的符號,成為某一個階層或者某一特殊群體等頂禮膜拜的圖騰。這讓“時尚代言人”的發廊小哥們更“不甘示弱”,甘心成為消費符號化、商品符號化、品牌符號化的“俘虜”。例如,他們會佩戴大LOGO的皮帶、金屬手表、金飾品、iPhone等大眾熟知的“奢侈品”,裝作自己是名牌的消費者。
發廊小哥通過穿著打扮來與別人區分開來,故意打造一種獨特的形象。這種不斷要求新奇迥異、與眾不同的心理,實際上是個性和自我意識的凸顯。個體通過與眾不同的、個性化的行為來找尋自己的存在感,作為自己區別于他人的獨特性的象征。渴望獲得服務對象的認同,亟待證明自己始終走在流行的前沿,對時尚元素的不斷追逐,是他們掩飾自卑,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 [奧]阿德勒.超越自卑[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41.
[2] 曾琦.流行服飾文化傳播中的符號化特征研究[D].四川:四川大學,2006:29.
[3] 胡榮,陳斯詩.時尚消費的符號意義與社會階層建構[J].社會科學研究,2008(6):110-111.
[4] 李翠敏.消費社會中的符號世界之我見[J].中國商界,2009(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