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 中共凌源市委黨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的探討
李程 中共凌源市委黨校
本文對如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分析和探討,重點提出了改革的關鍵性的三個改革領域,來完善供給側體制機制。
供給側 結構性 改革
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目前亟需解決的重點問題。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要重點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5年12月18日-2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2016年1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對如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具體實施方案,這標志著供給側改革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一)化解過剩產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規模經濟和技術創新
一是要想法設法化解過剩的產能。要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不斷完善和調整經濟結構,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不斷發展新興產業,通過新技術、新設施、新理念、新模式不斷改造和創新傳統產業。對于嚴重不符合經濟發展落伍的企業,尤其是影響經濟結構調整的企業要逐步進行關閉,或者通過兼并重組進行整合,有效實現供給側的調整和改革。二是要想法設法全面提高生產率,要優化生產要素的組合,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實現生產效率不斷提高。要實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不僅需要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和投入,同時還需要不斷引進和應用新技術,不斷完善和優化企業組織內部管理體制,通過完善無形要素來共同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三是要不斷發揮國有企業技術創新的主力軍作用,不斷發揮和完善產學研的協同創新機制,加強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導地位,促進大型國有企業的創新,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創新和發展。
(二)降低四大成本,改善資本回報
實施資本要素改革,重要目標之一是要提高資本的回報率,避免高成本給供給側造成的巨大負擔。如在某工業企業中,截止2014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占收入的86%,其他如相關稅費占9%,主營利潤僅僅5%。在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需求持續收縮,因此這種企業的高成本會使得企業發展和盈利出現巨大困難。在整體內需趨勢緊縮的情況下,只有有效控制企業成本才能有效增加企業盈利,通過提升資本回報率才能有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優化勞動力配置
在紅利補充方面一方面要繼續大力推行二孩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紅利。在以往的經濟增長動力中主要來自充足的勞動力,但從2011年開始我國人口結構出現巨大拐點,2012年開始老齡化加速,勞動年齡人口占比不斷下降。截至2014年底,老齡人口達2.12億人,占人口總的15.5%。近年我國已經放開了二孩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將為勞動力的增長提供政策支持,通過這一政策我國在釋放生育潛力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域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增加經濟發展所需的勞動力供給,提高和補償人口紅利。
(四)加快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促進技術進步,真正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轉變
在過去的經濟增長中,大部分是依賴出賣廉價的土地、能源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來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隨著資源的過度使用及資源環境的約束力的強化,所依賴的“人口紅利”逐步衰退,而且隨著勞動力價格的大幅度增長,儲蓄率的不斷下降,原有的經濟界增長優勢逐漸削弱,出現動力不足現象,在我國南部沿海一帶,很多加工廠嚴重缺乏勞動力資源,出現機器的閑置。
(五)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這是底線
在進行結構性改革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風險,對于這些風險要提高認識,提前預防,未雨綢繆,而不能采取無視甚至掩蓋的政策置之不理,要對改革中的信用違約事件進行依法嚴加處置。地方政府要做好債務風險的防范及存量置換工作,加強全口徑的政府債務管理,對各種金融風險進行全方位的監管,通過規范各類融資行為,有效解決和處置各種風險。
(一)深化市場化進程,在市場化深入和不斷完善的基礎上,規范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要不斷深入開展供給側的管理和改革,就需要全面深化現有的基本經濟制度。供給側的管理政策的對象是生產者和勞動者,對微觀經濟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并間接影響現有的經濟結構,從而影響非總量經濟的運行,從而加深政府政策干預,和總需求管理相比其影響程度更加深入。因此需要在體制上必須有完備的和競爭充分的市場作為體制改革的前提和根本,否則資源配置將會流于政府調控而脫離市場機制的調控,甚至會完全脫離市場機制的調控作用。越是需要加強供給側管理,越需要重視市場的競爭作用,發揮市場的自由化優勢,將市場機制作為資源配置的根本。
(二)全面推進法治化進程
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法治的有效保障,市場經濟中的微觀主體的權利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律制度作為保護,政府公權也需要在法律上給予認可和規范。從宏觀管理層面進行供給側的調節,對法治化水平有著更嚴格的要求,尤其是更加要求規范政府的權力。法治化深入發展,其難點和關鍵點不是構建一般性的法律制度,而是在于在社會上要弘揚和普及法治精神,做好相關法律制度及體系的有效保障,在全社會內真正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在這些法治精神中要著重規范政府的權利,使得政府權利一方面切實建立在民主基礎之上,另一方面切實受到制度的有效約束。
(三)全面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市場經濟中最為重要的誠信,是市場經濟社會道德秩序的核心,市場經濟也是信用經濟。在經濟發展變化中,往往傳統的“忠誠”為核心的道德秩序被人們所忽視和忘卻,但和市場經濟一同發展起來的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秩序確在緩慢形成,盡管還沒有完善或者發展成為一個系統化的思想體系,但在社會道德領域是防止“道德無政府”狀態的必要道德理念。進行供給側改革,要重視提高供給質量,優化供給結構,降低供給成本,通過有效供給促進、適應和創造需求。
[1]張慧芳.新常態下的經濟結構.再平衡與新期待[J].經濟學家.2015(07)
[2]李揚,張曉晶.“新常態”.經濟發展的邏輯與前景[J].經濟研究.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