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責 王晉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處
浙江省科技型企業壽命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林崇責 王晉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處
科技型企業的發展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科技型企業壽命成為帶動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的研究命題。本文從科技型企業內涵界定、基本特征及企業壽命理論基礎入手,分析了我省科技型企業生存周期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科技型企業 基本特征 企業壽命
(一)科技型企業內涵界定
對于科技型企業的內涵界定,學者們從不同研究角度出發做出不同的解釋。國外對科技型企業的概念使用較少,比較通用的是高技術企業,其含義與國內所提的科技型企業概念比較接近。科技型企業最早可以追溯于二十世紀初,由Doody 和Muntser提出相關概念。我國科技型企業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胡漢輝、蕭渡(1993)認為,科技型企業以科學發展的最新成就為基礎,以創造和發展新型的、具有較高商業價值的技術、產品及服務為目標,以研究、設計、開發、制造、咨詢服務為基本手段的企業實體。石定環(1999)指出,科技型公司創業主體是科研人員,通過融資、自主經營等手段,實現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公司。章仁俊(2002)認為,科技型企業強調科技型企業創業的主體是科技人員,并且常常以“產學研”聯合體的形式來展示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模式。陸立軍(2003)指出,科技型企業不同于其他企業,最大的特點是大規模運用高科技含量的技術,涉及到很多新興的學科。韓言鋒(2005)指出,科技型企業是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發、銷售和服務的公司,企業有較強的競爭力,但是面臨的風險也非常大。傅梅蘭(2010)認為,科技型企業是一種知識、技術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創新為其核心的企業實體。
綜上所述,科技型企業是以技創新為主要活動內容,有較高的科技附加值,從產業屬性上屬于科技密集型企業,雖然靈活但是未來發展具有不確定性,屬于高風險、高收益并存的企業。
(二)科技型企業的基本特征
1.高風險、高收益并存。由于科技型企業創立時間較短,經營模式還不成熟,并且行業競爭激烈,所以科技型企業屬于高風險行業。據統計,美國科技型企業的維持5年以上的不到10%。在蘊涵高風險的同時,科技型企業具有巨大的潛在收益,是傳統行業難以匹及的。
2.研發費用較高。科技型企業的研發活動決定著企業未來發展的高度,科技型企業區別于其它企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科技型企業的研發費用較高,一般占其銷售額的5%-10%,最高可達50%。
3.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科技型企業視技術創新為自身發展的生命力,其發展主要依靠企業新技術、新理念的不斷運用,而不是消耗大量自然資源帶動企業的發展。
4.人才集聚度高。科技型企業一般而言是人才集聚區,擁有大量富有創新精神、敢于承擔風險的人才,人力資本在企業總資本中所占的比重較大,比重甚至超過有形資本比重。
(三)企業壽命的理論基礎
企業壽命的理論基礎在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生命周期最早可追溯于美國哈佛大學格瑞納教授在1972年《組織成長的演變和變革》一文。格瑞納教授認為,企業生命周期同人的生命周期類似,大致可以分為:新生、成長、成熟以及衰退四個階段。
隨后,各國學者開始著力研究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美國愛迪思教授,他從企業文化角度系統研究了企業生命周期,并于1989年出版專著《企業生命周期》,成為企業生命周期的經典之作。他在《企業生命周期》一書中對企業生命周期作了嚴格的內涵界定,描述了各階段的行為特征,指出了企業的成長與人類一樣取決于可控性和靈活性這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決定了企業在生命周期中所處的階段。
企業壽命研究和企業生命周期的研究是密不可分,同生物壽命一樣,企業壽命有長短之分,也要經歷出生、成長、成熟、衰亡四個階段,并且每個階段具備相應的特征。但是企業壽命又和生物壽命有所不同,企業壽命可以通過技術創新、體制改革、加強管理等方式延長企業的壽命。
(一)總體情況
企業生存涉及出生和死亡兩個維度,根據行業平均出生率和平均死亡率的特征,可以將各行業分為:(1)高競爭型行業,主要指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行業,該行業市場準入門檻較高,同時競爭激烈,淘汰率較高;(2)高流動型行業,主要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行業,該行業市場準入門檻較低,但競爭異常激烈,并且流動性大;(3)平穩型行業,主要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行業,該行業基本處于市場飽和的跡象,企業發展較為平穩;(4)增長型行業,主要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行業,該行業市場準入門檻較低,企業獲利現象明顯,具有很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從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特征來看,我省科技型企業屬于高競爭型行業,由于具有高技術附加值的特性,并且要得到省科技廳一系列的認證,科技型企業的準入門檻較高,而與此同時,技術的高頻率的更新換代,使得科技型企業市場淘汰率居高不下,直接導致企業死亡率較高。科技型企業較其他企業相比,平均壽命時限較短。
(二)結構性分析
1.企業規模越大,存活率越高。企業存活率與企業注冊時的規模呈正相關態勢。由于企業規模較大,管理模式、人事處理都較為成熟,其抗風險能力比小規模企業要強,其生存曲線比較平穩,同時由于規模經濟、技術壁壘等因素,較大規模的企業存活率比小規模企業的存活率要高。
2.企業規模越大,當期死亡率越低。從不同規模企業當期死亡率來看,企業規模越大當期死亡率越低,隨后呈現逐年下滑趨勢,這說明隨著企業成立時間地增加,當期死亡率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平穩狀態。
3.研發投入較多的企業,死亡率較低。科研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擁有核心技術,從企業研發投入來看,當一個企業研發經費的投入越多,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越多,則這個企業的死亡率越低,企業的壽命較長。
(一)增加前期政策扶持力度
生存的市場環境對于科技型企業的壽命至關重要。對于處于“瓶頸期”、“危險期”的企業,政府應制定政策重點關注,并對有市場潛力的企業應重點幫扶,提高其市場主體的存活率。此外,政府在政策扶持的同時,還要著重加強對處在“瓶頸期”、“危險期”的企業進行指導,激發企業自身的活力,積極適應市場變化需要,讓其對自身的經營管理進行調整,實現企業在數量、規模和質量上的同步提升。
(二)發揮科技型企業創業創新作用
是否敢于創新,是決定一個企業壽命長短的關鍵因素之一。科技型企業應該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方針,以知識和人才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和人才發展機制,加快培養企業高技能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引進高校、科研院所派駐科技人員到企業從事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注重科技成果產業化。
(三)強化注銷責任,維護良好市場環境
企業壽命長短不一,是市場經濟常見的規律之一。政府在努力扶持企業成長的同時,也應該強化企業的市場退出,才能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為此,政府在對進入發展“瓶頸期”、“危險期”企業重點幫扶的同時,也應該重點加強宣傳、指導,在確實無法繼續經營時強化履行注銷責任,充分發揮政府監管、市場優勝劣汰的調節機制,讓不能適應市場競爭的主體主動退出市場,維護良好市場退出秩序,促進市場主體健康有序發展。
[1]劉樹森,創業環境對新創科技型企業成長影響研究——基于資源整合的中介作用[D].吉林大學,2014:12-18.
[2]石定環,“大力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J],中國科技產業月刊,1999.10
[3]周國紅,陸立軍.,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02):32-35.
[4]Edward B Roberts, Entrepreneurship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o the New Biomedical and Pharmaentical Firm , Research Policy,15 1986 107-117
[5]Edward B Roberts, Entrepreneurs in High Technology, New York Oxford,1991.
林崇責,男,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處副處長,研究方向:大數據、信息化;王晉,男,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處助理經濟師,研究方向:資源環境經濟。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15C2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