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娟1.2.
1.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2.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財務報表審計認識誤區、風險及建議
郭春娟1.2.
1.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2.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雖然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中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目標作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實務中還是有很多事務所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如認為報表審計難度低、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是簡單勞動、審計對象僅限于財務數據和財務部門等,這些認識上的誤區使審計失去了應有的鑒證作用,因此,分析原因、糾正認識誤區、提出對策迫在眉睫。
報表審計 認識誤區 審計風險
財務報表審計是判斷企業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報表附注及其相關附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遵循了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是審計中最基本的業務,也是其他各種審計的基礎。目前對于財務報表審計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這些誤區也常常會導致審計失敗。
(一)報表審計業務難度低
財務報表的審計報告模式固定,業務能力不同的人員提供的產品在形式上沒有區別。因此,很多人認為報表審計業務難道較低。還有人認為財務報表審計就是抄數字。一些事務所經常會安排經驗不足的非注冊會計師甚至實習生做項目負責人。
(二)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是“簡單勞動”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31號——審計工作底稿》第八條明確指出:注冊會計師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提供充分、適當的記錄,作為出具審計報告的基礎;提供證據證明注冊會計師已按照審計準則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計劃和執行了審計工作。然而在審計實務中卻發現,很多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管理建議書與工作底稿嚴重脫節。同一事件根據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報告會得出不同結論。有的管理建議書內容豐富,深入揭示了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工作底稿顯示的卻只是各科目明細表、抽查和復印的憑證等,看不出任何問題;有些審計底稿缺少大量的審計證據和審計程序做支撐。究其根源,主要是很多事務所認為工作底稿是形式,不重要,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是簡單勞動。審計工作底稿也多是由助理或實習生負責,項目經理很少關注。有些項目經理雖然深入審計業務,關注審計風險,對于判斷有風險的業務也會通過必要的審計程序排除風險。但是整個審計過程未形成審計記錄留存于審計底稿。而作底稿的審計人員缺少專業判斷,沒有關注風險,只是走形式,出現審計工作與編制工作底稿完全分離的現象。還有些項目經理根本沒有深入審計業務,審計工作完全由助理來完成。
(三)編制審計底稿就是填數字
審計實務中出現一些業務員為做底稿而作底稿,機械地給底稿填列數字,以模板生硬地套被審計單位業務,底稿作了很多卻不知道要證明什么。如,在對管理費用審計時,業務員花費了大量時間填表,對于異常數據沒有發現、分析和探究。再如,一個單位年末發生大量裝修、大修費用,對于這些數據既沒有核實也沒有原因分析。還有些業務員對于審計證據與認定數的差異要么茫然無措,要么置之不理。譬如:取得了很多詢證函、對賬單和盤點表,盡管這些數據與賬面數不符,卻不去核對。有些業務員過度依賴底稿模板,沒有根據現場情況設計適合審計目標需要的底稿,導致底稿模板限制了審計思路。如,被審計單位的長期投資業務,過程復雜,對于過程的測算,現有底稿模板不適用,業務員應該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取得相關資料,計算長期投資余額、投資收益等等相關會計要素是否正確,但是,很多業務員只是將明細數、審定數抄寫完就結束了。還有些屬于特別明顯的異常,卻沒有審計程序落實原因。如:存貨期初或期末余額出現負數;主營業務成本遠遠高于收入。問題的根源在于業務員不知道編制底稿的目的和作用,將審計作成了單純編制底稿的機械運動。
(四)審計工作僅限于財務人員和財務部門
有些報表審計業務,業務員從進點到出報告,項目組成員接觸的人員限于財務人員,工作對象限于財務數據,工作內容限于填列各種底稿,很少甚至沒有接觸業務部門及人員,不觀察業務現場,未取得業務部門的資料,沒有將財務數據與業務情況核對的意識。譬如:收入,成本的工作底稿只是對賬面數據填列各種分析底稿,沒有用業務部門的資料印證財務部門的數據,有些雖然復印了業務部門資料,但沒有審計說明,更看不出與財務數據的勾稽關系。
(一)人員委派風險
雖然審計報告形式相同,但是不同能力的業務人員出具的作品卻有本質的差異。專業勝任能力強的業務員能夠發現并控制風險,專業勝任能力弱的業務員會把報表審計做成“抄表”或“抄數”。實踐中,已有事務所用滅頂之災詮釋了這個道理,如2001年發生的“銀廣夏”事件,當時的中天勤事務所委派的項目負責人就是非注冊會計師。
(二)審計依據不充分風險
報表審計的過程就是搜集證據支持項目負責人對被審計單位報表發表意見的過程。這些證據包括前期了解的基本情況,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外來賬函證、實物資產盤點、計價測試、折舊、攤銷等各種測試,以及各種重大事項、期后事項的關注,這些過程就是編制審計底稿的過程。只有實施了完備的審計程序獲得了充分的審計證據才能形成完善的工作底稿,作為發表審計意見的依據。實務中,一些事務所認為工作底稿不重要往往很難獲得充分的審計證據,造成審計依據不充分的風險。
(三)處罰風險
準則規定底稿的作用“(二)提供證據,證明注冊會計師已按照審計準則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計劃和執行了審計工作。”這說明工作底稿對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一旦出現了審計糾紛,工作底稿能夠證明業務人員是否勤勉盡責,事務所對底稿不重視就是對證據不重視。外部行業質量檢查,主要標的物也是底稿,通過底稿檢查審計證據是否充分,業務員是否勤勉盡責,一些事務所因不重視編制審計工作底稿而導致其在行業檢查中被處罰。除此之外,審計底稿還有其他很多作用,比如,方便內部管理,三級復核。
(四)降低審計效率,影響審計效果的風險
審計工作應完整有條理地進行,相關的審計證據、資料也應歸到底稿中。實務中,因業務員對審計目的認識不清,往往很難在有限時間內取得充分必要的審計證據,從而影響了審計效率;因為對工作底稿的茫然無措,不能履行必要的審計程序而無法取得高質量的審計證據控制審計風險而影響了審計效果。
(五)審計失敗風險
財務數據是根據業務情況做出來的,做的是否正確、完整需要審計人員在業務部門找到證據證明。否則,審計人員做得分析憑證、填的表格會因沒有對比的標的而起不到鑒證作用。一些審計人員因其工作局限于財務部門和財務人員,不了解業務的實際情況,無法將財務與業務進行對比導致審計工作失去了鑒證作用,最終因不能控制審計風險而導致審計失敗。
(一)業務承接與人員委派建議
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職業道德準則等,頻繁強調“專業勝任能力”,如果事務所沒有專業勝任能力,就不要承接有關業務。同樣,事務所在安排項目負責人時,也應該考慮有關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另外,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為了鞏固、拓寬市場也需要專業勝任能力。客戶付出的審計費要求物有所值。業務水平過關的項目經理更容易得到客戶的敬重,樹立事務所的良好形象。審計實踐中,就有很多項目組因為業務水平而征服了客戶,拓寬了市場。
(二)完善審計工作底稿
加強行業和內部質量監控,實現審計工作與審計工作底稿的統一。要求業務人員將審計工作過程、采用的審計程序完整有條理的記錄于審計工作底稿。相關的審計證據、資料也應歸到底稿中。
(三)加強業務人員培訓
建議定期對業務人員進行培訓,培訓中要求業務人員每履行一個審計程序或編制一頁底稿,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審計的過程中多問幾個為什么,思路會更清晰,工作也會更有效率。
(四)出財務室,拓寬審計視野
在委派工作前應明確基本的審計思路:將業務與財務數據進行對比。要求審計人員走出財務部門到生產車間去,到業務現場去,同業務人員接觸。通過與業務人員接觸很可能會發現完全不同的場景。
郭春娟,女,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在職碩士研究生,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講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