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旋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優化稅務干部綜合實訓平臺建設
羅旋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稅務干部培訓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國家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需要、面向稅務系統開展的教育培訓活動,旨在提升稅務干部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領導素養等。在當前稅收新常態的形勢下,我國稅務干部培訓應進行相應革新,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各個稅校現有的實訓教學建設,秉承“立足地方、服務行業”的理念,積極發展“互聯網+培訓”,大力打造“稅務干部綜合實訓平臺”,將工作環境引入到教學中來,建立起“在工作中學習”的培訓環境,為稅務干部提供優質高效培訓。
稅務 干部培訓 實訓平臺 建設
自中央 2006 年頒布的《干部教育條例》明確提出了“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要求以來,我國稅務教育培訓工作已經開始實施“從知識的普及與更新到提高專門崗位的能力培訓”的轉變。根據稅收工作需要分析政策背景、探討案例問題、操作訓練能力的呼聲日漸高漲,并由此催生出新的教學平臺——實訓教學平臺。但是,從近年來培訓實踐看,還存在一些針對性、實效性不強的問題。
一些稅校財稅實訓平臺的還屬于初級階段,重視程度不夠,各方面條件不完善,如會計帳套不能與時俱進、案例不典型、教師水平參差不齊、課程內容理論性太強等,成為培訓班教學質量不高和效果不明顯的重要因素。因此,十三五后的稅務干部教育培訓需要整體性、結構性的構架作引導,將實訓平臺的建設與課程系統建設、教材的編寫、優秀師資的引進和繼續教育、各個制度的建設、系統運行和維護、稅收政策的不斷更新等緊密聯系在一起進行整體性研究推進。
(一)實訓教學組織形式陳舊,實訓教學手段落后
部分稅校的財稅實訓教學平臺還停留在傳統模擬實驗的水平上,手工操作仍占主導地位,即在校內財稅實訓平臺構建的手工模擬實驗環境中完成傳統的會計業務及流程,如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寫會計報表等,不僅缺少實際企業的資料,而且較少使用先進實用的財務軟件。由于缺乏真實的業務環境和實驗材料,財務會計實訓教學難以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
實訓課程開發和教材開發上也仍需進一步凸顯實訓平臺的特色,在滿足多元化培訓需求的基礎上,未突出個性化教學理念、教學風格以及教學文化,沒能彰顯核心競爭力。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匱乏,整體素質有待加強
財務實訓教學的效果與教師的經驗和能力密切相關。在整個實訓教學中,實訓指導老師,就相當于模擬賬務檢查顧問,這就要求實訓指導老師要具有非常全面的綜合知識、財稅方面的工作經驗和精準的指導能力。但目前全國很多稅校的專任教師剛剛從學校畢業。雖然基本都是碩士及以上學歷,上講臺前也接受了教師資格的培訓,但普遍缺少實際工作經驗,在財稅實訓教學中只能憑自已從學校里學的理論知識和判斷來指導學員,難以解決稅務干部工作中所碰到的實際問題,使得實訓流于形式,實訓教學達不到最佳效果。
(三)重視程度不足,未形成有效制度
很多稅校的實訓教學平臺還處于初級階段,認識程度不夠或經費不足等原因,還沒有形成規范的規章制度,不能保障正常的軟硬件更新和維護。管理人員及師資的激勵機制和措施均未到位,難以保證實訓平臺建設的合理性和實用性。
(四)未建立建全考核評價機制
從整體來看,對實訓平臺教學質量的考核要求認識程度不夠,建立不完善,在實踐中,缺乏系統性、連續性、科學性干部培訓效果的考核評估體系和運行機制,無法做出分層、分級、分類相結合的評估分析。評估模式及內容單一,缺少教學管理同行和實訓教師互評以及學員訓后崗位知識運用跟蹤測評等措施。
(一)革新培訓理念,形成統一認識
與以講授為主的常規培訓教學不同,通過稅務干部實訓平臺開展的實訓教學,著重解決與稅收業務實際工作相關的重點難點問題,實現知識向技能的轉化。
實訓中,不再有教師,取而代之的是“實訓師”。“實訓師”有別于“教師”,最大的區別便是在整個實訓中,“實訓師”僅起引導作用,不講授知識、甚至還不負責解答問題,發揮類似主持人的功能,知識點的掌握和問題的解決依靠實訓學員自己或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
實訓的側重點在最大程度上體現為實訓內容與當前實際工作中問題的緊密結合。實訓的目的在于解決了多少業務工作中的疑難問題,提升了多少實際工作能力;不在于學習了多少知識,而在于是否改變了態度和行為。從這個角度看,“做中學、學中做”的平臺實訓教學模式無疑有著其它教學方式無可替代的優勢,成為“互聯網+培訓”下的培養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稅務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優化平臺模塊、深入內涵建設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分類分級培訓”的要求,應采用分類實訓模塊,以增強實訓教學的針對性;同時,通過對模塊節點的開放控制,實現同類分級實訓,以提升實訓教學的有效性。稅務培訓平臺需要妥善處理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和個人需求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不僅需要分培訓性質、分崗位類別擬定培訓模塊,更需要分工作流程、分學員背景實施實訓教學。通過分行業、分崗位、分流程開展形式多樣的分類分級實訓教學,將極大地提高稅務干部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充分發揮實訓平臺在稅務工作中的催化作用。
(三)完善制度建設,提升工作效能
在實訓平臺建設過程中,不斷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保證平臺的正常運行,保證平臺的及時更新和維護,實現稅務干部綜合實訓平臺的可持續發展。建立的制度包括:《實訓課程開發制度》、《實訓師管理制度》《實訓平臺管理人員職責制度》、《實訓平臺運行管理制度》、《實訓室工作檔案管理制度》、《機房管理規定》、《實訓室開放管理規定》、《實訓室衛生管理規定》等多項配套制度。建立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明確任務、各司其責、相互配合。
由于實訓資源的建設和實訓課程的開發需要花費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為此,需要進一步考慮完善相關的激勵機制和政策措施。在預算政策上要保證支持實訓平臺建設的資金需求,在人事政策上要高度重視,用好的政策措施和激勵機制是吸引更多綜合優秀人員投身于實訓資源建設和實訓課程開發的制度保障。
(四)打造優質師資,提高培訓質量
實訓平臺智力支持主要依靠行業專家、行家、學者,以及有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的資深教師組成,并通過學習研討、頂崗實踐、聯合開發等多種方式,不斷優化隊伍建設、挖掘師資潛力、開發教學資源,保障實訓平臺質量優、效率高、效果好。
稅務干部綜合實訓平臺是融合現代信息技術與多學科、多課程、多知識點、多政策點深層整合的“一體化”教學系統。立足崗位需求,徹底拋棄傳統學科型的單一課程模式,追求貼近崗位業務要求的“自主型學習”的課程模式,根據崗位業務多元化變化、要求進行課程重組、萃取和整合。因此,稅務實訓平臺的建設過程,為師資提供了業務研究的平臺,增強了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主動突破自身授課過程中的瓶頸,實現教師向實訓師的轉變;實訓師資隊伍應成為培養崗位適應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高度工作責任感的主力軍,做既能授課的教師、又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訓師資力量。
(五)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建設合力
為推進稅務干部綜合實訓平臺建設,稅校應統籌整合各方資源,積極推進建設工作社會化,形成建設合力。在系統內部各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在系統外部,可以和專業開發大型企業管理與電子商務平臺的財務軟件公司、國內專業從事財會類模擬實習軟件研發和推廣的其他多家企業為實訓平臺的建設提供設備支持、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持,確保平臺建設科學推進。
由于稅務干部綜合實訓平臺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有其固有特點和建設的復雜性,我們不應停留在當前的建設環境之下,應緊跟形勢變化,在新常態、新思維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立足目前的建設外,我們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關注,保證實訓平臺的開發建設和可持續性發展:一是如何更加緊密各稅校與稅務部門的合作,多進行調研座談,以便充分了解培訓需求,獲取實訓平臺建設所需案例資料;二是如何在實訓平臺的使用過程中不斷更新提高,包括平臺功能的完善、案例的完整度、軟件細節的優化、接口的人性化等,構建真實的模擬環境;三是如何更好地發揮國地稅務系統業務能手在實訓平臺建設和實訓教學中的作用。
[1]李新.稅務培訓中開展實訓教學的控討.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8月第4期
[2]毛杏飛.余躍進.稅務實訓平臺建設探索——以稅務稽查博弈實訓平臺為例.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年6月第3期
[3]曲川.以稅務實訓平臺建設推動稅務教育培訓跨越式發展——基于國家稅務總局教育中心稅務實訓平臺建設立項檢查評估研報告.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年6月第3期
[4]周烽.仿真企業稅費業務實訓平臺研建.財稅統計,2012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