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華
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作用探討
孫曉華
目的探討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作用。方法120例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均分別進行全血C反應蛋白檢驗、血常規檢驗及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比較三種檢驗方法診斷準確率。結果血常規檢驗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準確率(63.33%)與全血C反應蛋白診斷準確率(65.83%)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的診斷準確率(92.50%)明顯高于上述兩種檢驗診斷準確率(P<0.05)。結論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能夠為臨床醫生制訂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及采納。
全血C反應蛋白;血常規;檢驗;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診斷
感染性疾病是兒科中常見的疾病,發病率較高,主要與支原體、細菌及病毒等有關。對于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血常規進行診斷,但是由于血常規易受溫度、藥物、日間變化等因素的影響,造成診斷誤差,使其在臨床上廣泛運用受到限制[1]。行C反應蛋白檢測能夠有效判斷機體內感染源的存在,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本文為探討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作用,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均符合《實用兒科》對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1],將病毒性感染患兒、嚴重臟器功能損傷患兒排除。所有患兒家長均知情同意參與本次臨床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兒最大年齡10歲,最小2個月,平均年齡(6.25±2.21)歲,男、女占比為51.67%(62/120)、48.33% (58/120)。其中,肺炎患兒38例,腸炎患兒29例,腦膜炎患兒25例,泌尿系統疾病患兒28例。
1.2 診斷方法 所有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在入院前均進行尿液、腦脊液及痰液等常規檢查。患兒均取2ml靜脈血,并將血液標本放于含有EDTA-K2的試管中,搖勻,冷藏。血常規檢驗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器進行,記錄血液中白蛋白的含量及類型,同時對全血C反應蛋白進行檢測,采用全自動特定蛋白儀,使用的試劑及質控劑均為設備中配套的試劑。檢測方法與試劑盒配套操作按照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 對采用全血C反應蛋白檢驗、血常規檢驗及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的診斷準確率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①全血C反應蛋白診斷準確率為65.83%(79/120),其中,肺炎患兒25例,腸炎患兒16例,腦膜炎患兒19例,泌尿系統疾病患兒19例。②血常規檢驗診斷準確率為63.33%(76/120),其中,肺炎患兒26例,腸炎患兒15例,腦膜炎患兒18例,泌尿系統疾病患兒17例。③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診斷準確率為92.50%(111/120),其中,肺炎患兒36例,腸炎患兒25例,腦膜炎患兒24例,泌尿系統疾病患兒26例。血常規檢驗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準確率與全血C反應蛋白的診斷準確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上述兩種檢驗(P<0.05)。
細菌感染性疾病是兒科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腦膜炎、肺炎、腸炎、泌尿系統疾病是其常見的疾病類型。在生物研究中發現,細菌性感染患兒的血清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蛋白成分,其可與肺炎鏈球菌莢膜C多糖物質發生反應,臨床上將其稱為C反應蛋白。經過臨床上進一步研究可知,C反應蛋白在炎性物質的作用下水平會不斷增高,能夠為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2]。
C反應蛋白作為急性時相反應的一個極為靈敏的指標,在正常情況下,其C反應蛋白的水平較低,當機體出現炎癥時,體內的C反應蛋白的運作會失控,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使C反應蛋白大量合成,在合成6~8 h后,會刺激肝臟中的C反應蛋白合成,直至24~48 h后達到峰值[3]。C反應蛋白可作為一種炎性標志,可為臨床檢驗細菌性感染疾病提供重要依據。全血C反應蛋白具有簡便、靈敏及快捷等優點,可在床旁即時檢驗,并且,其不受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有利于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檢測,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4]。而血常規檢驗是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的檢驗方法,適用范圍較廣,感染性疾病常使用血常規的檢查結果作為參考指標。血常規檢驗主要利用白細胞的數量及分裂判斷人體中炎癥的程度。而經過多項研究發現,血常規檢驗的診斷準確率較低,易受飲食、運動量等因素的影響。隨著臨床醫學診斷技術的不斷發展,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診斷已成為感染性疾病診斷的又一趨勢[5]。在本次研究中,血常規檢驗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準確率(63.33%)與全血C反應蛋白的診斷準確率(65.83%)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的診斷準確率(92.50%)明顯高于上述兩種檢驗(P<0.05)。從上述結果中可知,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進而為臨床醫生制訂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總之,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能夠為臨床醫生制訂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及采納。
[1]焦宗志.血常規檢驗在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價值分析.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10):6204.
[2]陳銳,張丙宏.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與常規炎性標志物在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比較.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7):1891-1893.
[3]李豐堯.PCT檢測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中國實用醫藥,2013,8(10):136-137.
[4]張波,范德勝,莊楠,等.全程C-反應蛋白在兒科疾病的臨床應用(附7例報告).臨床醫學,2013,33(9):108-111.
[5]樊成.C-反應蛋白與兒科肺部感染相關性分析.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3,30(5):22-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025
2016-03-28]
124010 盤錦市中心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