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榮
陰式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
王素榮
目的觀察陰式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效果。方法96例子宮肌瘤患者,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組(41例)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組(55例)。比較兩種術式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方面的差異。結果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組手術時間(95±15)min,術中出血量(230±35)ml,肛門排氣時間(24.2±4.4)h,住院時間(4.1±1.2)d;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組手術時間(72±12)min,術中出血量(165±30)ml,肛門排氣時間(15.5±4.0)h,住院時間(4.3±1.3)d,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優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組,住院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術中出血量更少,手術時間短,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陰式;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
子宮肌瘤屬于婦女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率近些年逐漸升高,并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微創技術以及手術器械的不斷發展使得婦女的子宮可以保留,受到了廣大醫生和患者的一致歡迎[1],子宮肌瘤剔除術可以保留生殖器官結構以及功能的完整,是當前最為常用的治療方法。子宮肌瘤剔除術又可分為陰式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本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應用陰式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96例,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96例。納入標準:①盆腔無明顯粘連,子宮活動性好;②子宮大小<12孕周;③為肌壁間和漿膜下肌瘤。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組(41例)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組(55例)。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組,平均年齡(45.92±10.71)歲,前壁肌瘤19例,后壁肌瘤22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組,平均年齡(47.22±10.32)歲,前壁肌瘤24例,后壁肌瘤31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組 取膀胱截石位,置入穿刺套管,臍部置鏡,進入腹腔后接二氧化碳氣腹,腹腔內的壓力保持在12~13mm Hg(1mm Hg=0.133 kPa)。左下腹以及右下腹分別置入10mm和5mm穿刺套管。放置舉宮器。子宮肌瘤周圍體部注射縮宮素,收縮子宮,應用單極電鉤切開肌瘤表面的包膜直至瘤體,鉗抓肌瘤,逐漸鈍性分離,直至剝除肌瘤,取出,電凝止血,后逐層縫合,留置引流。
1.2.2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組 取截石位,頭低臀高位,臀部超出手術臺邊緣2cm,宮頸黏膜下以及宮頸兩側注入1/20萬腎上腺素液,切開陰道黏膜,提取陰道前后壁的黏膜邊緣,向上推進直達子宮前后的腹膜折返,并在腹膜邊緣中點縫線處做標志,切開腹膜后翻出子宮,暴露肌瘤,子宮肌瘤周圍注射縮宮素,收縮子宮,切開包膜,鉗夾瘤體,剝離肌瘤直至取出,止血,縫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組手術時間(95±15)min,術中出血量(230±35)ml,肛門排氣時間(24.2±4.4)h,住院時間(4.1±1.2)d;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組手術時間(72±12)min,術中出血量(165±30)ml,肛門排氣時間(15.5±4.0)h,住院時間(4.3±1.3)d,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優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組(P<0.05),住院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肌瘤在婦科常見,多見于30~59歲的婦女,治療上多以手術為主,上世紀50年代,全子宮切除術一直被認為是子宮肌瘤的標準手術方式,其優點在于將病變的宮頸和宮體全部切除,徹底消除了肌瘤的根部,防止了日后宮頸殘端癌的發生,成為了子宮肌瘤的經典手術方式。但近些年發現,全子宮切除術的弊端較多,如對腹腔的干擾大、創傷大、恢復慢、膀胱功能下降、盆底的完整性下降等[2],所以近些年微創技術得到了長遠發展,其手術方式主要包括經腹腔鏡、腹部以及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維持子宮的生理功能,保持盆腔結構的完整性,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一致認可。復雜子宮肌瘤因肌瘤過大、過多,或生長在特殊的部位,常導致暴露、縫合以及止血困難,而且容易損失子宮的血管或輸尿管,既往一直被認為是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近些年隨著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復雜的子宮肌瘤也可在腔鏡下切除。部分學者研究表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特別適用于肌壁間肌瘤、直徑≥4cm、數目≤10個的復雜肌瘤,而對于直徑<3cm的肌壁間肌瘤,術中探查不容易發現,被認為是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禁忌[3]。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不需昂貴的儀器,不需高昂的耗材,不需開腹,創傷小,腹腔內不留瘢痕,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近些年已成為一種標準的子宮肌瘤剔除術式。陰式婦科手術可在自然生理穴道內完成,無需開腹,術者可在直視下行每一步操作,不損傷腹壁,更精確、直觀,術后盆腔的粘連率低,盆腔比鄰的器官干擾小,其缺點在于操作空間小,手術的難度較大。陳亞瓊[3]認為在經陰道子宮手術的現狀和前景中表明,決定良性子宮病變手術途徑的原則是在條件允許且無禁忌證的情況下首選陰式手術,其次為腹腔鏡,最后為開腹手術。本文研究表明,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優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術中出血量更少,手術時間短,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黃志剛,李靜,王少芳,等.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112例臨床體會.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21):1642-1643.
[2]劉朝暉,張麗君.子宮全切術對婦女性生活影響的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9):550-551.
[3]陳亞瓊.經陰道子宮手術的現狀及前景 .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1):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075
2016-01-26]
124000 盤錦市中心醫院婦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