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凈
中藥直腸滴入聯合艾灸盒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觀察和護理
孫凈
目的探討中藥直腸滴入聯合艾灸盒對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影響。方法6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和護理干預,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藥直腸滴入聯合艾灸盒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直腸滴入聯合艾灸盒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有較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糖尿病腎病;中藥直腸滴入;艾灸盒;護理
糖尿病腎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腎臟損傷,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病變常累及腎小管、腎小球及間質,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在中醫學文獻中,既屬消渴病,又歸屬于腎病范疇內的水腫、尿濁、脹滿、關格等疾病[1]。本科室采用中藥直腸滴入聯合艾灸盒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60例,效果比較理想,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6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均符合2013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①糖尿病病史、病程在6~10年;②6個月內連續尿檢查有2次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持續升高20~200 μg/min,或尿白蛋白30~300mg/24 h。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治療和護理干預,其中護理干預包括飲食護理和健康教育等。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藥直腸滴入聯合艾灸盒治療,中藥直腸滴入2次/d,15 d為1個療程。艾灸盒1次/d,5 d為1個療程。①中藥直腸滴入藥物組成:大黃30 g、黃芪30 g、當歸20 g、厚樸10 g、槐米30 g、地榆15 g、桃仁15 g、煅牡蠣60 g。每劑加開水浸泡2 h,應用數字化全自動煎藥機煎取。中藥直腸滴入具體操作方法如下:評估患者的精神狀態,了解患者肛周的皮膚情況,向患者介紹此項操作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項等,準備好用物,取煎好的中藥200ml,裝入一次性灌腸袋內,藥液溫度39~41℃,攜用物至患者床邊,核對無誤后,協助患者排空大小便,向患者解釋并取得合作后,協助患者左側臥位,鋪一次性中單于患者臀下,抬高臀部10cm,暴露肛門,導管前端用石蠟油潤滑,囑患者深呼吸,輕輕插管15~20cm,打開開關,滴速可根據年齡和體質調節,一般為60滴/min,待藥液滴過茂菲氏滴管后,操作者可用右手把茂菲氏滴管的上端折閉,同時擠壓茂菲氏管,將管中剩余的藥液擠入直腸內,最后用左手捏緊滴管(以防藥液回流)并拔出,囑患者保持此臥位30min。操作過程中,主動與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減輕不適,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呼吸頻率、有無煩躁不安等癥狀。若發現須立即終止灌腸,并對癥處理。②艾灸盒:取穴神闕、中脘、關元等。方法:患者取平臥位,定好穴位,可將艾條一分為二點燃后置于盒內左右各一,蓋上蓋子,少留縫隙以利于空氣進入,然后將艾灸盒置于鋪有一次性單子的穴位上,時間為30min。
1.3 療效評價標準 參考依據中國中醫藥學會消渴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消渴病(糖尿病)中醫分期辨證與療效評定標準[2],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顯效10例,有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顯效6例,有效14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66.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腎病是長期高血糖所致的腎臟損害,隨著病程的延長出現尿毒癥。中國傳統醫學的消渴病與現代醫學的糖尿病基本一致,主要病變部位在肺、胃、腎,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則陰損及陽,熱灼津虧血瘀,而致氣陰兩傷,陰陽俱虛,絡脈瘀阻,經脈失養,氣血逆亂,臟腑器官受損而出現癤、癰、肢體麻疼、下肢壞疽、腎衰竭、水腫等兼證。中外學者在臨床及實驗研究方面進行了研究,認為“消渴”后期最易傷腎,在中醫學中,屬于“下消”,糖尿病腎病定為“消渴病腎病”最為合理,中藥直腸滴入治療是中醫內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據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理論而發展起來的一項臨床給藥技術,主要作用是將藥物滴入直腸,通過直腸黏膜吸收而進入體循環,既防止或減少了藥物有效成分被消化液及肝臟破壞,同時又降低了藥物對肝臟的毒性和消化道的不良反應[3]。祖國醫學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直腸吸收藥物后,通過經脈上輸于肺,再通過肺的宣發作用輸布全身,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本研究所用方劑大黃瀉下通俯,黃芪補氣升陽、利水消腫,厚樸行氣消積,地榆解毒止血,當歸活血潤腸,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煅牡蠣收斂固澀,槐米清泄血分之熱,諸藥合用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利水消腫之功效。艾灸盒是通過燃燒,行氣活血,溫陽通絡,祛瘀消腫等功效。神闕位于臍部中央,乃“五臟六腑之本,沖脈循行,元氣歸藏之根”,為任脈穴位,任脈為陰脈之海,總人體百脈,通調周身經氣,扶正祛邪,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關元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效;在此處行艾灸盒,以達到防病保健,治病強身的目的。
綜上所述,中藥直腸滴入配合艾灸盒對治療糖尿病腎病效果明顯,方法簡單、無痛苦、作用快、療效高、毒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1]張春玲,陳露,徐寒松,等.中藥直腸滴入輔助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護理.護理學雜志,2015,30(9):41-42.
[2]陳露,張春玲,陳秋媛,等.中藥直腸滴入配合護理干預對30例早期糖尿病腎病者BUN、Scr、GFR水平的影響.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5,37(4):80-82.
[3]王亞瑜.護理干預配合中藥直腸滴入對中風后便秘患者療效的影響.中醫藥臨床雜志,2011,23(7):588-5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169
2016-04-18]
467009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