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瞿偉 胡銀娥
手術治療顏面部基底細胞癌的臨床美學分析
王斌 瞿偉 胡銀娥
目的探討顏面部基底細胞癌的手術及整形修復方法,以求獲得最佳療效及美容效果。方法32例面部基底細胞癌患者,手術切除皮損后,根據創面的大小、形狀、深度、部位及對容貌的影響,設計皮瓣覆蓋創面,分別運用皮緣下游離后直接縫合、皮瓣修復、皮瓣與植皮等方法整形。結果32例患者術后均Ⅰ期愈合,整形后患者面部外觀保持良好,無明顯功能障礙及畸形移位等,隨訪3~5年,未見復發。結論基底細胞癌切除后,應用整形修復方法修復創面,既能治愈癌癥,又能得到理想的治療及美容效果。
基底細胞癌;手術切除;整形修復;皮瓣
基底細胞癌是常見的皮膚癌,主要由間質依賴性多潛能表皮原始上皮芽或基底樣細胞組成,為分化最高的皮膚附屬器低度惡性腫瘤[1]。顏面部腫瘤由于組織量的限制,廣泛切除后極易形成面部器官牽拉變形,腫物治療過程中即要追求切得“凈”,還要追求愈合得“美”,本文應用手術治療32例顏面部基底細胞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療和美容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8月~2011年8月本院收治的32例顏面部基底細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檢查確診為基底細胞癌,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42~87歲。部位涉及眶部5例,鼻部7例、面頰部5例、顳部10 例,口周5例;單發27例,2處以上5例,本組病例全身各淺表淋巴結均未觸及腫大,發病時間6個月~30年。皮損面積:0.5cm×0.5cm~3cm×5cm;32例均是原發腫瘤。
1.2 手術方法 術前標記腫瘤切除范圍,切除范圍距瘤緣3~5 mm,以含腎上腺素的0.5%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潤麻醉,麻醉時針頭盡量不刺入瘤體,麻醉后沿標記線完整切除皮損,切除盡量徹底,取腫瘤組織邊緣進行冰凍切片檢查,以確保所切下組織邊緣為正常無瘤組織,而后再根據切除腫瘤后局部組織缺損面積的大小、形狀、深度及部位,在遵循面部亞單位組成的美學原則基礎上,分別采用直接縫合,局部旋轉皮瓣,滑行推進,皮下蒂島狀皮瓣,植皮等方法修復組織缺損,用5-0的可吸收線縫合皮下及真皮組織層,達組織局部無張力,6-0美容線縫合表皮,術后常規抗生素、換藥,密切觀察皮瓣血運,7~11 d拆線,拆線后行放療,電話或門診隨訪。
32例患者術后切取的組織送病理檢查,邊緣基底均未見癌細胞,術后皮片、皮瓣均存活良好,傷口均Ⅰ期愈合,鼻、眼、口外形輪廓及面部外觀滿意,無明顯切緣痕跡,修復組織與周圍皮膚組織色澤、質地、輪廓等匹配良好,取得理想的治療和美容效果。所有患者均于術后獲得電話隨訪或門診復查,未見復發,隨訪時間為3~5年。
基底細胞癌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好發于顏面部[2],其誘因與日光照射、電離輻射、紫外線[3]、放射線有關,病程長,病變較局限,惡性程度低,一般不發生轉移[4],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是首選[5]。治療基底細胞癌首先要徹底切除病變,腫瘤切除的范圍及深度是治療的關鍵[6],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以確定安全邊界[7]。切除后缺損需行修復,小的病灶腫瘤切除后松解、游離周圍組織后直接縫合,切開方向順皮紋或沿皮膚張力松弛線(RSTL),而在顏面部暴露部位,由于面部畸形問題而不采用此術式[8],口腔、眼周、鼻部等顏面部基底細胞癌切除后,其組織修復順序建議依次為直接縫合、局部皮瓣轉移、游離植皮。為滿足顏面部美容效果,取皮部位宜采用與顏面膚色相近的部位。利用面部皮膚的自然界限,不破壞面部的美容單位,皮瓣選擇原則“寧近勿遠,寧簡勿繁”的原則,用與缺損區皮膚色澤、質地相同或接近的皮瓣或皮片修復,,我們采用手術聯合放射治療,經治療后隨訪3~5年,未見復發,證明聯合治療可防止復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組32例全部治愈,實踐證明本文設計的安全邊界是有效的,同時通過整形修復的手段,缺損都能良好的修復,遠期效果令患者滿意。綜上所述,面部基底細胞癌切除后主要根據皮膚缺損的部位、大小和局部條件,科學地運用整形修復方式,可充分兼顧疾病治療、器官再造、功能恢復,減少對患者面部功能、外貌及身心的不良影響,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工作中可推廣使用。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119-1121.
[2]傅榮,蘭海濤.手術治療顏面部基底細胞癌的療效及美容效果評價.西部醫學,2007,19(1):82-83.
[4]馬驍,柳春明,梁立民.顏面部基底細胞癌手術切除后的修復.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7,5(1):41-42.
[5]Thomas O,Katharina B,Lang B,et al.Radiotherapy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face and head: Importance of low dose per fraction on long-term outcome.Journal Der Deutschen Dermatologischen Gesellschaft,2006,4(2):124-130.
[6]Houseman ND,Taylor GI,Pan WR.The angiosomes of the head and neck: 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Plast Reconstr Surg,2000,105(7):2287-2313.
[7]彭玉成,岳波,范靜平.頸部基底細胞癌48 例臨床分析.耳鼻喉科雜志,2008,22(12):567-568.
[8]彭建中,許愛娥,馮衛國.唇部腫瘤82 例皮膚外科手術分析.中華皮膚科雜志,2011,44(12):897-8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070
2016-04-18]
475000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皮膚科(王斌 瞿偉胡銀娥),整形美容中心(王斌)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