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梅 魏志杰 張桂仙
品管圈(QCC) 在提高ICU 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中的應用
王聰梅 魏志杰 張桂仙
目的探討品管圈(QCC)在提高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中的應用。方法在開展品管圈活動前組織對品管圈理論學習及參加院內外品管圈培訓學習活動,對ICU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現狀進行調查,總結影響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因素,擬定對策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結果經過該次品管圈活動,ICU醫護人員手衛生未執行率由改善前33.22%降至改善后的14.98%,超出目標值16.05%。結論品管圈活動提高了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對防控醫院感染爆發起到重要的作用。
ICU醫護人員;品管圈;手衛生;依從性
QCC是由同一工作場所的人(5~12人)為了解決現場工作問題,提升工作績效,自動自發地組成一個團隊(圈),然后團隊成員分工合作,運用每個人的智慧,用品質管理(QC)的手法工具,進行各種分析,解決工作場所的問題以達到改善業績的目標[1]。手衛生是指用流水和皂液(或固體肥皂/香皂)徹底清洗雙手,或是規范使用無水/含醇手消毒凝膠消毒雙手的一個名詞。 依從性也稱順從性、順應性,指醫護人員必須按照衛計委(原衛生部)2009年4月1日發布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2]進行洗手。但是在日常醫療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沒有那么高,成為醫院感染傳播的重要媒介。本院ICU科在2015年3~8月對ICU全體醫務人員及其他科室到重癥會診及臨床查房醫生的手衛生依從性進行質量持續改進,取得了顯著成效,規范了醫務人員手衛生。
1.1 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共調查10 d,選取本院重癥醫學科2015年3~8月(除外周六、周日),上午08:00~11:00進入ICU的醫護人員的洗手總次數,共計1493次,未執行次數為496次,未執行率為33.22%。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組 由ICU醫生1人,護士8人組成,取名為守(手)護圈,圈長負責,護士長為輔導員。圈員中:副主任護師(護士長)1名,主管護師1名,主治醫師1名,護師7名。年齡27~41歲,平均年齡29歲,均具有豐富的ICU臨床經驗,通過討論確定主題為提高ICU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活動時間為2015年3~8月。
1.2.2 手衛生現狀分析 采用臨床觀察并記錄的方式對2周內,上午9:00~11:00在重癥醫學科工作的人員,進行調查并統計分析。總結出洗手總次數1493次,未執行次數為496次,未執行率33.22%;并總結出影響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低下的因素:認為戴手套可以代替手衛生26.41%,科室對手衛生知識培訓不到位19.76%,科室未設專人管理17.54%,洗手液和手消毒液放置過少16.53%,工作忙,洗手時間不充足占7.86%,消毒劑刺激皮膚5.85%,消毒劑提供不及時4.23%,其他因素1.82%。
1.2.3 原因分析與設定目標 根據影響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低下的因素進行要因分析,建立柏拉圖,根據二八定律,得出結論:認為戴手套可以代替手衛生,科室對手衛生宣傳力度不到位,科室未設專人監督,洗手液和手消毒液放置過少是影響ICU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低的主要原因,作為本期活動的改善重點。
目標設定值
現況值:改善前未執行手衛生率為33.22%;改善重點:根據柏拉圖得出改善重點為80.24%;圈能力:本圈圈員自我評估問題解決能力為64.4%。
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33.22%-(33.22%×80.24%×64.4%)=16.05%
改善幅度=(現況值-目標值)/現況值=(33.22%-16.05%)/ 33.22%=51.69%
經過目標值公式和改善幅度公式計算,希望通過本次活動,ICU醫護人員未洗手率由33.22%降低到16.05%以下,改善幅度超過51.69%。
1.2.4 對策與實施
1.2.4.1 增強手衛生意識[3],鞏固手衛生理論知識 張貼提示標語,做到隨處提醒,營造洗手氣氛,每個房間及手衛生設施旁粘貼手衛生宣傳圖,每班接班前小組會議時,以提問的方式加深印象,讓醫護人員掌握洗手的指征。
1.2.4.2 規范對手衛生的培訓[4]①制定手衛生培訓計劃,科室每年2次全員集中授課培訓。②《手衛生知識》新入科護士培訓并考核達標后方可上崗。③列入新入醫護人員和實習學生入科培訓計劃中,并嚴格帶教,每次培訓后及時考核。
1.2.4.3 增設洗手設施 ①設置固定人員每周一檢查手衛生設施用品。②監護區所有房間門口及每張病床尾固定設快速手消毒劑設施。③班班交接,及時補充。
1.2.4.4 加強對手衛生的監管 科室設置1名手衛生質量控制員。將手衛生質量控制,納入病房管理Ⅰ級質量控制項目。每月公布檢查結果,并進行PDCA改進,與績效考核掛鉤。
2.1 有形成果
2.1.1 經過品管圈活動后,從影響ICU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因素中可以看出,沒有執行手衛生百分比比之前降低,手衛生依從性都有顯著的改善。經過該次品管圈活動,ICU醫護人員手衛生未執行率由改善前33.22%降至改善后的14.98%,超出目標值16.05%。見表1。

表1 手衛生依從性QCC前后數據對比(n,%)
根據公式目標達標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14.98%-33.22%)/(16.05%-33.22%)×100%=106.23%。
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33.22%-14.98%)/33.22%×100%=54.91%
2.1.2 通過本次QCC活動后,制定了ICU手衛生培訓規范化,ICU新進人員手衛生培訓標準化,手衛生設施管理規范化,ICU手衛生質量控制規范化等,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2.2 無形成果 通過QCC活動,守(手)護圈成員的品管手法、自信心、團隊合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過頭腦風暴法和討論分析的方法,有效的調動了圈員參與品質管理活動的積極性,增強了職業成就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
醫護人員的手是致病菌傳播的主要媒介,搞好手衛生可以使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降低30%,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對醫護人員安全防護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品管圈活動后,提高了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對控制醫院感染、多重耐藥菌的感染和流行以及防控醫院感染爆發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開展QCC活動,圈員們學會了運用查檢表、柏拉圖、真因要因分析法等質量管理工具的應用,培養了圈員應用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發現問題并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調動了圈員的積極性,有效發揮了個人的潛能,增強了責任心。
[1]張辛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2.
[2]韋正崢,李淑英,王暉,等.醫護人員手衛生狀況及洗手液消毒效果的評價.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8):2437-2439.
[3]李文紅,莫蓓蓉,楊華露,等.品管圈在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中的效果評價.護士進修雜志,2015(15):1368-1370.
[4]黃平.品管圈在提高ICU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應用.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4685.
[5]馬續威,楊淑華,韓玉英.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護士手衛生依從性中的應用.哈爾濱醫藥,2014,34(4):310-3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205
2016-03-29]
450000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