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 張鵬 韓曉東 楊慶居 宋洋
保肛手術在低位直腸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張天 張鵬 韓曉東 楊慶居 宋洋
目的分析保肛手術在低位直腸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和可靠性。方法72例低位直腸癌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Miles手術),觀察組患者采用保肛手術。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術后1年復發率以及患者滿意度。結果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87.2±50.6)min、術中出血量為(195.8±54.2)ml、住院時間為(12.5±2.4)d,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42.6±44.2)min、術中出血量為(162.7±46.8)ml、住院時間為(7.7±1.6)d,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3.9%)低于對照組(36.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度(72.2%)高于對照組(47.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8,P<0.05)。結論采用保肛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較傳統的Miles手術能夠有效的降低術中的損傷、促進患者早期恢復、有效的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治療的滿意度,且未增加復發的幾率,是一種安全、高效、可靠的手術方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保肛手術;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低位直腸癌
低位直腸癌是直腸癌中最常見的類型,手術切除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手段[1]。Miles手術是目前直腸癌治療的傳統手術方式,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2]。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手術器械的發展,既能夠切除腫瘤又可以保留肛門成為手術的關鍵[3]。本院采用保肛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并與Miles手術進行比較,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低位直腸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8.8±11.2)歲,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13例、中分化腺癌11例、高分化腺癌12例,Dukes分期:A期13例、B期14例、C期9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44~73歲、平均年齡(59.1±10.9)歲,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12例、高分化腺癌10例,Dukes分期:A期14例、B期11例、C期1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理分型以及Dukes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采用Miles手術:患者采取截石位,取左側經腹直肌繞臍切口,逐層切開充分的暴露術野,探查后將直腸兩側韌帶行鈍性分離,向上分離至乙狀結腸,向下分離至肛提肌平面,于腫瘤上10c m和腫瘤下3c m切斷腸管,由左下腹行造瘺口拉出近端乙狀結腸,遠端直腸閉合后經肛門托出并切除肛門。創面進行止血處理并沖洗。觀察組患者采用保肛手術:患者采取截石位,取左側經腹直肌繞臍切口,逐層切開充分的暴露術野,探查后將直腸兩側韌帶行鈍性分離,向上分離至乙狀結腸,向下分離至肛提肌平面,于腫瘤上10c m和腫瘤下3c m切斷腸管,將近端直腸與遠端直腸用吻合器吻合,創面進行止血處理并沖洗。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術后1年復發率以及患者滿意度。
1.4 滿意度判斷標準[4]采用本院自行制定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表,在患者出院時進行調查。100分為滿分。①非常滿意:調查評分>85分;②滿意:調查評分81~85分;③一般:調查評分60~80分;④不滿意:調查評分<60分。患者滿意度= (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87.2±50.6)min、術中出血量為(185.8±54.2)ml、住院時間為(12.5±2.4)d,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42.6±44.2)min 、術中出血量為(162.7±46.8)ml、住院時間為(7.7±1.6)d,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出現切口感染7例、尿潴留4例、吻合口狹窄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6.1%;觀察組患者出現切口感染2例、尿潴留1例、吻合口狹窄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3.9%;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5,P<0.05)。
2.3 兩組術后1年復發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后1年出現3例(8.3%)復發,觀察組患者術后1年出現2例(5.6%)復發,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P>0.05)。
2.4 兩組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14例、滿意3例、一般13例、不滿意6例,滿意度為47.2%;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18例、滿意8例、一般6例、不滿意4例,滿意度為72.2%;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8,P<0.05)。
低位直腸癌約占直腸癌發生率的70%~75%,是消化系統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5]。由于傳統的Miles手術中需要進行較大范圍的組織切除、造成較大的組織損傷、以及需要行永久性的人工肛門,不僅造成了患者的生理性結構損傷,也造成了患者較大的心理創傷,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6]。相關的研究表明,低位直腸癌通常向上部發生淋巴轉移,少數發生向直腸側韌帶的淋巴轉移,而未見向肛提肌上緣的轉移,因此在清除轉移的淋巴時不需要將肛提肌和肛門括約肌切除,為低位直腸癌保肛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7]。故目前保肛治療成為首選手術方法。與黃勇平等[8]研究報道相符合。
本組臨床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保肛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Miles手術治療,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87.2±50.6)min、術中出血量為(195.8±54.2)ml、住院時間為(12.5±2.4)d,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42.6±44.2)min 、術中出血量為(162.7±46.8)ml、住院時間為(7.7±1.6)d,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出現切口感染7例、尿潴留4例、吻合口狹窄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6.1%;觀察組患者出現切口感染2例、尿潴留1例、吻合口狹窄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3.9%;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5,P<0.05)。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14例、滿意3例、一般13例、不滿意6例,滿意度為47.2%;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18例、滿意8例、一般6例、不滿意4例,滿意度為72.2%;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8,P<0.05)。表明保肛手術方式能夠更好的減少手術創傷、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滿意度。對照組患者術后1年出現3例(8.3%)復發,觀察組患者術后1年出現2例(5.6%)復發,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P>0.05)。表明保肛手術遠期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采用保肛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較傳統的Miles手術能夠有效的降低術中的損傷、促進患者早期恢復、有效的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治療的滿意度,且未增加復發的幾率,是一種安全、高效、可靠的手術方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周海濤,周志祥,云紅,等.腹腔鏡腹會陰聯合切除術中腹膜外隧道式乙狀結腸造口的療效分析.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6):641-644.
[2]鄧鵬,梁廷華,豐文學.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復發原因與再治療分析.陜西醫學雜志,2016,45(5):570-571,573.
[3]趙金,馬輝,孟化.雙吻合器技術在中低位直腸癌保肛術中的臨床應用體會.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4):279-280,282.
[4]蔡偉.腹會陰聯合直腸癌切除術后的全肛門直腸重建的研究進展.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6,25(4):598-603.
[5]陳穎俊.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與Miles手術治療直腸癌的療效對比分析.當代醫學,2013,19(23):36-37.
[6]張沁光,許小敏.超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臨床體會.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4):61-62.
[7]姜偉.老年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與腹會陰聯合切除術療效評價.中國衛生產業,2013,11(4):23-24.
[8]黃勇平,劉忠民,高峰,等.低位直腸癌患者行保肛手術治療的效果評價.遼寧醫學院學報,2016,37(2):49-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45
2016-08-03]
110034沈陽二四二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