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圖雅 李 花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老年人缺血性腦白質病變蒙醫臨床機理研究
烏蘭圖雅 李 花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總結100例老年人缺血性腦白質病變患者臨床表現、誘發危險因素、并發癥及蒙醫藥治療效果進行研究,提出了老年人缺血性腦白質是由巴達干黏液滯留于黑脈,氣血運行不暢引起腦之海—白脈受損的蒙醫臨床機理。
老年人缺血性腦白質病變;蒙醫;臨床機理研究
腦白質病變(WML)是加拿大學者Haehinski1987年首先提出影響學術語,用于描述腦室周圍及半卵圓中心區腦白質的彌漫性對稱性斑點狀或斑片狀改變。最近研究表明,腦白質病變與腦血管病、認知功能障礙、情感障礙、癡呆、步態及大小便障礙等相關,尤其與認知功能障礙及癡呆密切相關。據文獻報道,在老年人中腦白質病變的患病率為49.7%。缺血性腦白質病變成為影響老年人健康及社會經濟的嚴重醫學問題。由于老年人缺血性腦白質病變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現代醫學尚未明確,迄今尚無確切的治療方法。而著名中醫專家王永炎院士依據中醫理論并結合親身的多年腦病臨床實踐提出缺血性腦白質病變的中醫病機“虛氣留滯”觀。蒙醫對老年人缺血性腦白質病變有獨特的治療方法和滿意的療效。我們對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五療腦病科住院老年人缺血性腦白質病變100例患者的臨床表現,誘發危險因素,并發癥及蒙醫藥療效進行研究,提出了老年人缺血性腦白質病變的蒙醫臨床機理。
1.1 研究對象: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五療腦病科住院患者100例。本研究入選標準為:(1)60歲以上老年人;(2)影像學表現:分布于大腦皮質層下白質,腦室周圍及半卵圓中心的散在或彌漫性病灶,邊緣呈不規則,CT顯示為低密度陰影,在MRI像表現為:①圍繞腦室前、后角的帽狀異常高信號;②圍繞側腦室的條狀或環狀異常高信號;③深部白質或基底節區的點片狀異常信號;④位于白質的斑片狀異常高信號;⑤彌漫性病變:異常信號連接成片,彌散分布于腦白質區。(3)除外以下疾病:中毒、遺傳變性、感染、脫髓鞘疾病、代謝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創傷和腦積水等原因導致的腦白質病變。影像學改變是臨床診斷腦白質病變的主要依據。
1.2 研究方法
1.2.1 合并腦梗死診斷標準:依據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診斷要點所確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經頭部CT檢查除外腦出血。
1.2.2 危險因素的判定依據:(1)高血壓:以往或入院后在靜息狀態下測定血壓,發現1周內有3次及以上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或當前正在服用調節血壓的藥物;(2)糖尿病:既往明確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或住院期間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及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診斷依據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3)吸煙史:平均抽煙10支/天以上,連續5年以上,戒煙或未戒煙;(4)飲酒史:平均飲白酒100ml/天以上,連續5年以上,戒酒或未戒酒;(5)H型高血壓:伴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10umol/L的原發性高血壓。
3.1 100例老年人腦白質病變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年齡60~85歲,平均(72.77±11.17)歲。合并腦梗死71例,高血壓77例,糖尿病19例,吸煙史37例,飲酒史27例,H型同型半胱氨酸23例。
3.2 臨床癥狀:老年人腦白質病變100例患者共性癥狀為①記憶障礙:近事記憶缺損發生較早,如經常失落物品,遺忘已應諾的事等。隨著病情發展,漸至記憶功能完全喪失。②性格行為的改變:性格改變常為本病的早期癥狀,病人變得落落寡合,不喜與人交往,或表現為沒有理想、欲望,對子女親人缺乏感情,發生習慣刻板怪異,性格急躁,言語增多,或啰嗦重復或多疑自私,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別關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適而糾纏不清。所有患者的高級情感活動,羞恥感、責任感、光榮感和道德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亦可出現睡眠節律的改變。③全身癥狀:病變早期,病人常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腰膝酸軟,手足發麻,耳鳴耳聾漸至反應遲鈍,動作遲緩,喃喃自語,答非所問。
3.3 臨床應用蒙藥:100例老年人腦白質病變患者全部服用了由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國家蒙藥制劑中心生產的蒙藥。早服額爾敦烏日勒15粒(3g)、中午服古日古木-13味丸15粒(3g)、下午服那仁滿都拉15粒(3g)、晚服書沙-7味丸粒15粒(3g),1個療程4周。
3.4 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1)治愈:癥狀基本消失;(2)好轉:癥狀好轉;(3)無效:癥狀沒有變化。100例患者應用蒙藥治療1個療程,治愈9例,好轉80例,無效11例,治愈好轉率達89%。
腦白質病變是腦動脈硬化、血管性抑郁、血管性癡呆、淀粉樣血管病等患者腦部主要病理改變。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影像技術的發展,不同病因腦白質病變的檢出率越來越高。其中缺血性腦白質病變是最常見的腦白質病變類型之一。經研究表明,高齡、吸煙、酗酒、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腦梗死與缺血性腦白質病變的發生與嚴重程度有關,特別是腔隙性腦梗死可加重缺血性腦白質病變。
年齡與缺血性腦白質病變的相關性最為密切,年齡是缺血性腦白質病變的唯一獨立相關因素,平均每增長10歲,缺血性腦白質病變的患病率增高2.4倍。老年人腦白質病變以記憶、情感、行為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步態不穩,大小便失常等癥狀,多因年老體衰,久病失養所致。發病機理主要因感受邪毒、七情勞累、邪熱入血、惡血與黃水偏盛,并與赫依為介,竄于脈道,擴散于皮膚,降于臟器,肝熱偏盛,腎赫依上升,在此基礎上,老年人更有社會、家庭、情志等因素影響,其體內氣血運行流通障礙,赫依、希拉、巴達干三根失調,赫依與血熱相博及運行失調而損傷腦部的黑脈引起白脈之海—腦損傷而致病。《蒙醫金匱》云:“黑脈者,血之處也。希拉賴血以存,是故黑脈病當屬熱證”。其發病多有血、希拉偏盛,以熱勢灼傷黑脈壁,或巴達干黏液增多,滯留于黑脈,致氣血運行不暢,局部失養所致。故此研究用蒙藥額爾敦烏日勒為主治療老年人缺血性腦白質病變,并其合并癥腦梗死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額爾敦烏日勒功效為解毒醒腦,舒筋活絡,調節氣血運行,安神,改善白脈功能。總之,本項課題研究表明,老年人缺血性腦白質病變是由巴達干黏液留滯黑脈致氣血運行不暢,使白脈之海—腦受損引起的。
[1]付勝奇.腦白質病變的相關因素[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5:(28)1.
[2]黃世敬,王永先.缺血性腦白質病變“虛氣留滯”病機探討[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8(34)8.
[3]高品,毛晨輝.內涵豐富的成人腦白質病變[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9(48)9.
[4]詹麗璇,徐恩.缺血性腦白質病變的研究進展[J].中華腦血管病雜志,2008:6(2)3.
[5]楊繼,蒙冰.缺血性腦白質病變的診斷的治療[J].中國醫藥指南,2008:12(6)24.
[6]黃世敬.培元通滯治療缺血性腦白質病思路探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2(18)2.
[7]高陽.缺血性腦白質病變[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2:(19)6.
[8]缺血性腦卒中診療指南2010版[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1:(14)12.
[9]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2.
[10]四部醫典[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59:5.
[11]占布拉.蒙醫金匱[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5.
2016年9月1日收稿
R291.2
B
1006-6810(2016)11-0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