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放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晚期肺癌的臨床效果
劉燕
目的研究分析放化療聯合殺傷細胞(CIK細胞)治療晚期肺癌的臨床效果。方法120例晚期肺癌患者,依照隨機原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放化療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放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研究組臨床癥狀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近期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中位生存期為(19.2±1.5)個月,對照組為(7.6±2.0)個月,研究組顯著長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晚期肺癌患者采用放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提升近期有效率和生存時間,效果顯著值的進行廣泛推廣應用。
放化療;殺傷細胞;肺癌
肺癌在臨床上屬于常見性腫瘤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當前主要治療方法為放化療,然而難以清除微小病灶,易出現復發等現象。CIK細胞有效作用于微小病灶,防止癌細胞擴散、復發,改善預后質量,延長生存時間[1]。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放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晚期肺癌的臨床效果,對本院治療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進行治療晚期肺癌患者120例,入選患者為不能采用手術方式治療或術后復發者,且治療前1個月內未進行抗腫瘤治療。依照隨機原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研究組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20.5~78.6歲,平均年齡(58.5±3.4)歲;44例肺癌,16例小細胞肺癌。對照組中男42例,女18例;年齡21.3~79.5歲,平均年齡(59.3±4.2)歲;45例肺癌,16例小細胞肺癌。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腫瘤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多西他賽加順鉑化療:第1天,多西他賽75mg/m2+0.9%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1 h;第1~5天,順鉑20mg/m2+0.9%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使用多西他賽前行預處理:用藥前1 d開始口服地塞米松8mg,每12小時1次,連用5 d。21 d為1周期。研究組患者治療方法為放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其中放化療治療方法同對照組相同,患者在進行化療前實施1次CIK細胞回輸,放化療后2周再次給予CIK細胞回輸,每3個月重復1次。
CIK細胞制備和回輸方法:采集機體PBMC,利用淋巴細胞分離液進行分離純化,利用AIM-V培養基將細胞密度調整為2×106個/ml,接種于培養瓶后放于37℃、5%CO2培養箱中加入1000 U/ml γ-IFN進行培養,24 h后加入50ng/ml CD3McAb和1000 U/ml 白細胞介素-2(IL-2)繼續培養,培養10 d后采集CIK細胞,經過微生物和細胞活性檢測,將合格的CIK細胞同200ml氯化鈉溶液混合靜脈回輸給患者,每次回輸CIK細胞為2×109左右,連續回輸3 d。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后患者癥狀改善情況主要為體重變化、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和癌胚抗原(CEA)值;②近期療效[2]:完全緩解(CR):治療后,可見病灶完全消失,維持時間>1個月;部分緩解(PR):治療后,病灶最大直徑和最大垂直橫經乘積相比治療前縮小>50%,病灶沒有增大,無新病灶產生,維持時間>1個月;穩定(SD):治療后,病灶最大直徑和最大垂直橫經乘積相比之前縮小<50%,或增加<25%,無新病灶出現,維持時間>1個月;進展:治療后,病灶最大直徑和最大垂直橫經乘積相比之前增加>25%,或出現新病灶。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③生存時間;④治療中出現不良反應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 經隨訪發現,研究組中體重增加、VAS評分降低<50%、CEA<50%的患者分別為51、50、52例,對照組分別為36、28、30例,研究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近期療效對比 研究組中,CR、PR、SD和PD例數分別為22、20、10和8例,總有效率為70%,而對照組中,CR、PR、SD和PD例數分別為10、14、20和16例,總有效率為40%,研究組近期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中位生存期和不良反應對比 隨訪發現,研究組患者中位生存期為(19.2±1.5)個月,對照組為(7.6±2.0)個月,研究組顯著長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過程中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說明回輸過程安全。
CIK細胞屬于高效的、非MHC限制性的免疫活性細胞,能夠有效清除手術、放化療后殘留于體內部的微小病灶,降低癌細胞的擴散和復發,顯著提升機體免疫力[3]。CIK細胞再臨床上可以同放化療結合使用,提升治療效果,尤其是對于不適合手術和放化療治療的患者或年老體弱患者顯著改善其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4]。
當腫瘤形成中,機體失去正常免疫監視功能,晚期腫瘤患者免疫力更加低下,當通過手術和放化療治療后,剩余的微小癌細胞主要通過機體免疫系統進行清除,然而在治療過程中顯著降低免疫功能,從而導致病情復發。CIK細胞優勢在于可以在體外擴增,同時可以殺滅腫瘤細胞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在放化療后應用CIK細胞治療可以顯著提升機體免疫力,殺滅微小病灶,降低術后病灶轉移和復發率[5]。本次研究中,研究組中體重增加、VAS評分降低<50%、CEA<50%的患者分別為51、50、52例,對照組分別為36、28、30例,研究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近期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中位生存期為(19.2±1.5)個月,顯著長于對照組(7.6±2.0)個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過程中患者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對于晚期肺癌患者采用放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提升近期有效率和生存時間,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1]陳浩,徐細明,龍志雄,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治療晚期肝癌的系統評價.現代腫瘤醫學,2015,23(6):828-834.
[2]李修明.基于DC-CIK細胞免疫治療聯合化療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5(S1):119-121.
[3]張俊萍,毛光華,史天良,等.DC-CIK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11,18(4): 424-429.
[4]李霞,趙穩興,蔡琳,等.化療聯合CIK免疫療法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86例觀察.解放軍醫藥雜志,2014(05):38-40.
[5]石亮榮,蔣敬庭,吳駿,等.CIK細胞輔助治療Ⅲ期胃癌.腫瘤基礎與臨床,2012,25(3):240-24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107
2016-04-25]
475002 河南省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