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黎黎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要點分析
鄭黎黎
目的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要點。方法選取70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一般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健康知識教育及其他護理等。評價護理干預前后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和西雅圖心絞痛調查(SAQ)評分。結果干預前患者SCL-90評分為(152.26±22.32)分、軀體化(2.22±0.54)分、人際關系(2.11±0.86)分、抑郁焦慮(2.56±0.56)分、其他(2.09±0.36)分;干預后評分為(126.44±20.11)分、軀體化(1.66±0.23)分、人際關系(1.65±0.54)分、抑郁焦慮(1.62±0.45)分、其他(1.56±0.46)分。干預后SCL-90評分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軀體活動受限程度(PL)、治療滿意程度(TS)、疾病認知程度(DP)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復期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復率和生存質量。
老年患者;心肌梗死;恢復期護理;要點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群發生心肌梗死的幾率也隨之增加,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和身體健康帶來影響[1]。為了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時護理對臨床治療的影響,特進行此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例,女25例,患者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5.4±5.5)歲,所有入組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診斷標準。
1.2 護理方法 ①護理人員根據患者需求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幫助患者與其他患者建立溝通,關注患者動態,定時記錄患者體溫、血壓、心率等生命指征,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胸悶、乏力惡心嘔吐等時,要及時進行心肌酶和心電圖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2]。②飲食護理。患者要少攝入高膽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恢復期患者應少食多餐,飲食清淡,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忌煙限酒,減少刺激食品和油炸食品的攝入。③出院指導。為患者講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緩解患者心理壓力,為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療和康復信息,促進患者心理健康發展。患者住院期間結合個體差異和特點,傳達康復鍛煉的重要性,設定有針對性的康復活動,根據患者心態和態度講解患者病情的進展[3]。④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積極宣傳患者的健康教育,定期組織患者進行復查,要叮囑家屬鼓勵并配合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治療。在患者服藥期間正確指導患者用藥,護理人員要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關注患者的排便情況,對于排便困難的給予藥物輔助排便[4]。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干預前后采用SCL-90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評價[5],再采用SAQ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6],包括心絞痛穩定狀態(AF)、PL、TS、DP。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患者SCL-90評分為(152.26±22.32)分、軀體化(2.22±0.54)分、人際關系(2.11±0.86)分、抑郁焦慮(2.56±0.56)分、其他(2.09±0.36)分;干預后評分為(126.44±20.11)分、軀體化(1.66±0.23)分、人際關系(1.65±0.54)分、抑郁焦慮(1.62±0.45)分、其他(1.56±0.46)分。干預后SCL-90評分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前PL評分為(60.2±12.5)分、AF為(94.6±11.2)分、AS為(90.5±11.6)分、TS為(65.9±15.2)分、DP為(61.8±14.1)分;干預后PL為(63.6±8.5)分、AF為(97.7±8.8)分、AS為(90.1±12.9)分、TS為(73.4±13.5)分、DP為(67.8±12.8)分。干預后PL、TS、DP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群發生心肌梗死的幾率也隨之增加,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和身體健康帶來影響[7]。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復期的心理和生理情況直接影響到患者日后的康復和生活質量,患者多存在情緒穩定性差、自控力低、活動不便、免疫下降等因素,常常會引起消極情緒影響疾病預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復期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復率和生存質量。
[1]楊光.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3):182-183.
[2]張蓉,吳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12,27(9):807-809.
[3]石曉棉.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臨床護理觀察.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12):173-174.
[4]杜秋萍,黃婉瑩.以人為本的系統化護理對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生活質量的意義.臨床醫學工程,2013,20(1):100-101.
[5]呂文杰.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中國保健營養,2013,23(5):2424-2425.
[6]吳紅燕,徐玲,趙迎春,等.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復期護理體會.中國保健營養,2014,24(2):643-644.
[7]李雪華,許素蓮,和強,等.羅伊適應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護理的效果評價.護士進修雜志,2013,23(3):228-2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154
2016-04-18]
113006 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