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紅 王香愛
[摘要] 目的 研究CBCT在下頜第三磨牙阻生拔除術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擇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間收治的70例下頜第三磨牙阻生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予常規X線介導,治療組予CBCT介導。比較兩組的術前、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主觀滿意度。 結果 治療組的術中并發癥發生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術后疼痛、術后反應、與自身預期主觀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在下頜第三磨牙阻生拔除術中采取CBCT介導渦輪機鉆法具有明顯效果,適合推廣使用。
[關鍵詞] 下頷;第三磨牙;CBCT;拔除
[中圖分類號] R782.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35-006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BCT mandibular third molar extraction surgery application. 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70 cases trea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 were enroll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X-ray-mediated,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CBCT mediated. Pre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re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postoperative pain, postoperative reaction,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in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Mandibular third molar extraction surgery takes CBCT mediated turbine drilling metho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suitable for widely used.
[Key words] Chin; Third molars; CBCT; Removal
CBCT相比于傳統螺旋CT能夠更清晰顯示牙齒與頜骨,且放射量比較小,空間分辨率高及三維立體成像是CBCT的特性,多層面重建以及再現牙體能夠以自帶軟件獲取,不但有逼真且清晰的重建圖像,且不會出現重疊影像,對于唇腭側位置和鄰牙關系,對埋伏阻生牙數量和形態的觀察能夠實現全方位立體呈現[1-2]。本文主要對CBCT這一新興口腔檢查方法在下頜第三磨牙阻生拔除術中的使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間收治的70例下頜第三磨牙阻生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藥物過敏史、出血性疾病等,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5例。治療組中男16例,女19例;年齡19~64歲,平均(31.25±4.69)歲;X線阻生類型:水平阻生9例,頰向阻生6例,垂直低位阻生7例,近中阻生5例,舌向阻生4例,倒置阻生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19~65歲,平均(31.76±4.49)歲;X線阻生類型:水平阻生10例,頰向阻生4例,垂直低位阻生8例,近中阻生7例,舌向阻生3例,倒置阻生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組 行CBCT介導。首先對患者進行術前的常規檢查,再以CBCT進行檢查,分析采用3Mvision軟件進行,在重建圖像的過程中定位、從水平位、冠狀位、矢狀位進行觀察阻生牙。
1.2.2 對照組 行X線介導。術前攝牙片或曲面斷層片進行檢查,阻力分析以影像學檢查和臨床檢查為依據。實施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對牙齦阻力進行判斷,先將牙齦切開并將牙齦瓣翻起。牙冠離斷并實施去骨增隙,通過渦輪機鉆操作完成,以微創牙挺完成對牙齒的挺出與拔除。
1.3 評價指標
術中對兩組患者有無發生鄰牙松動或損傷、牙根入翼下頜間隙或下頜下間隙、牙齦撕裂、斷根和根折、舌側骨板骨折的情況進行觀察。術后對患者是否出現干槽癥、顳下頜關節損傷及疼痛、術后面部腫脹和張口受限、局部麻木或感覺異常、術后疼痛異常、術后出血、術后感染情況進行觀察。對兩組患者術前交流、術中操作、術后疼痛、術后反應、不適期長短、與自身預期相比五方面的主觀感受進行評價。滿意度評價參照VAS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價,10分為總分,若分數在8分以上則為滿意,若分數在6~8分之間則為基本滿意,若分數低于6分則為不滿意。主觀滿意度包含滿意率與基本滿意率[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及Fisher精確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患者中發生鄰牙松動或損傷2例(5.71%),并未出現牙根入翼下頜間隙或下頜下間隙、牙齦撕裂、斷根和根折、舌側骨板骨折的情況,術中并發癥發生率為5.71%;對照組患者中出現鄰牙松動或損傷1例(2.86%),牙根入翼下頜間隙或下頜下間隙2例(5.71%),斷根和根折3例(8.57%),舌側骨板骨折2例(5.71%),無牙齦撕裂病例,術中并發癥發生率為22.86%。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P<0.05)。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86%,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的主觀滿意度比較
在術前交流、術中操作、術后疼痛、術后反應、不適期長短、與自身預期五方面比較,治療組患者的主觀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間的術后疼痛、術后反應、與自身預期比較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口腔中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并不少見,但術中、術后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是因為鄰牙和周圍組織解剖結構、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易損傷下牙槽神經[3,4]。所以,需重視在術前對會對拔牙造成影響的相關因素,如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及括頜骨的質量、下頜管走向與位置、術前炎癥狀況、牙根的形狀與數量等。
渦輪機鉆法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的可能,這一點與鑿劈法拔除相同[5]。在進行骨阻力與冠部阻力去除時,渦輪機對牙槽骨增隙的磨去以及牙冠的磨斷是通過高速手機實現的,這一方法在方向的控制上相對簡單,且用力較為輕巧,因此能夠有效避免出現并發癥。通過CBCT介導獲得的數據準確度更高,能夠將牙齒和周圍組織關系、頜面部解剖復雜關系全面且直觀、清晰且立體地呈現,能夠實現對手術方案的簡化[6,7]。在估計下頜第三磨牙阻力上不夠充分準確,術前分析不足,不清晰的手術操作視野,變異情況在手術操作中出現等會導致并發癥的發生。鄰牙阻力、骨組織阻力和軟組織阻力是構成阻生牙阻力的三個部分,術前若估計鄰牙阻力不充分,去冠操作不足,鄰牙的脫位或松動問題就會在實施試挺時發生;若解除骨組織阻力不充分,就可能發生折裂頰舌側骨壁、患牙根折的問題,增加手術操作的難度;挺松之后,若未徹底去除冠部阻力,根周間隙會增加操作的難度,分冠不易進行[8]。所以,在進行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時需對阻力情況進行充分的估計,通過CBCT和牙片或全景片方法,并加以渦輪機鉆可快速方便的去冠去骨,才能有效避免出現并發癥。
曲面斷層片、X線牙片或常規口腔檢查是臨床檢查阻生牙拔除的傳統方法,在位置的準確判斷、阻生牙牙根數量以及鄰牙距離的確定等方面能夠提供的信息并不充分,且還會受投照角度等因素的影響,對于阻生牙位置的準確定位有一定的難度,部分情況下甚至會有誤判發生[9,10]。若是簡單阻生牙的拔除以上問題并不存在明顯的影響,然而,若是埋伏阻生牙這一比較復雜的狀況,會導致拔牙手術時出現范圍較大的去骨與翻瓣操作,術前失誤的判斷也會對手術進路造成影響,導致效果不理想。術中下頜阻生第三磨牙位置的信息與數據通過CBCT能夠準確的提供,對于阻生牙彎曲方向以及分根情況能夠明確判斷,有助于對拔除策略以及手術方案的設計進行指導,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傷[11]。在CBCT的應用之下,三維重建能夠通過相關的軟件實時進行,有利于操作者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雖然CBCT具有諸多優勢,但也有其缺點,在放射線劑量方面,CBCT要大于曲面體層片,在放射劑量最小化原則上并不符合,且費用較高[12]。
綜上所述,本研究中結果顯示治療組的術前并發癥、術后并發癥均低于對照組,治療組的術后疼痛、術后反應、與自身預期比較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證實在下頜第三磨牙阻生拔除術中采取CBCT介導渦輪機鉆法具有明顯優勢。
[參考文獻]
[1] 郭斐,葉麗娟,康非吾,等. 錐形束CT中下頜第三磨牙與下頜管的關系及其與阻生類型的相關性分析[J]. 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3,23(3):186-191.
[2] Weeraya Tantanapornkul,Kiyoshi Okouchi,Yoshikuni Fujiwara,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ghy and conventional panoramic radiograghy in assessing the topogragh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dibular canal and impacted third molars[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7,103(2):253-258.
[3] 李斌,鐘小龍,黃穎荷,彭偉. 曲面體層片對下頜第三磨牙阻生的可行性探討[J]. 中國醫療設備,2013,28(4):156-158,153.
[4] Sipos W,Pietschmann P,Rauner M. Strategies for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ehes targeting cytokine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of osteoelasto-and osteoblastogenesis in the fight against immune-mediated bone and joint diseases[J]. Curr Med Chem,2008,15(2):127-136.
[5] 鄧天閣,李永鋒,丁宇翔,等. CBCT分析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牙根與下頜管的解剖關系[J].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2):111-115.
[6] 朱志高,謝春,劉陽. 錐形束CT介導下超聲骨刀聯合微創拔牙術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1):93-96.
[7] 楊映陽,杜勝男,呂宗凱. 高速渦輪機頭和微創拔牙刀在下頜阻生牙拔除術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上海口腔醫學,2015,24(4):489-492.
[8] 歐陽東,胡東升,王立軍,等. 曲面體層片診斷下頜阻生第三磨牙與下頜管位置關系價值研究[J]. 人民軍醫,2014,57(12):1343-1345.
[9] Friedrich RE,Ulbricht C,von Maydell LA. Identification of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wisdom teeth on orthopantomograms of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s an aid for forensic-odontological age-estimations:Predictive values for the chronological age of 18 years[J]. Arch Kriminol,2005,216(3-4):73-88.
[10] 孫仁義,肖進,汪池,等. 遠中分塊拔除法在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中的應用[J]. 口腔醫學研究,2014,30(12):1158-1161,1165.
[11] 林后學,殷俏瑋,張定承,等. 應用 PO-仰角高速渦輪手機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臨床體會[J]. 現代醫學,2015,43(3):330-332.
[12] 王陳保,王靜嫻,何磊,等. 指引下取出誤入咽旁前間隙下頜阻生第三磨牙6例報告[J].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5,29(2):123-124.
(收稿日期: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