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英
摘 要:開發與實施鄉土資源,讓幼兒在探索、體驗、游戲、表達、展示等多樣性鄉土課程活動中,培養童真,激發童趣。從創設“童真”鄉土環境;開展“真趣”鄉土游戲;進行“童真童趣”藝術實踐三個方面探討了“真趣”鄉土課程開發與實施。
關鍵詞:鄉土游戲;鄉土環境;藝術實踐
農村幼兒教師要挖掘鄉土課程資源,創造條件,寓教于樂,為幼兒搭建個性展示的平臺,讓孩子們在幼兒園里真實、自然、快樂、本真地生活,讓幼兒在探索、體驗、游戲、表達、展示等多樣性鄉土課程活動中,培養童真,激發童趣,豐富幼兒本土文化經驗和意識,培養幼兒深厚的家鄉情感,促進幼兒個性品質與社會性的形成,為幼兒一生文化修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童真”鄉土環境
“童真”是指一顆天真爛漫的童心,是真善美最本源的狀態。意味著我們的教育學習和活動都來源于真實的生活,我們所關注的是幼兒真實的學習需求和本真的認知心理。“童趣”是指童年的樂趣,意味著我們的教育學習和活動都能使幼兒充滿濃厚興趣,體驗無限樂趣和情趣。幼兒教育關系到兒童心理、生理素質的養成,關系到兒童的全面發展,直接影響著兒童性格的養成和行為習慣的形成,幼兒教育要創設幼兒園“真趣”環境,打造具有鄉土特色的幼兒園。走進幼兒園,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根據季節的變化,在種植園內,教師與幼兒共同種植農作物,例如,稻子、花生、瓜果、蓮藕、蘿卜等,幼兒一天天看著它們長大,在觀察中,探索農作物的生長過程,樂在其中,收獲勞動的快樂和喜悅。培養幼兒健康樂觀、品性淳良、求真愛美的品質,這既是家鄉千年農耕稻作文化遺留下來的美好品性,將來也符合幸福綢都建設者的目標。融入師生的“真、趣、愛”,打造幼兒園環境,激勵師生固我本真,務實求真,說真話,干真事,激發幼兒興趣,有情趣,多樂趣,過有趣生活;形成團結友愛、互助互愛、愛自己、愛他人的品質。正像教育家陶行知說的:“活的鄉村教育要有活的教育方法。”大自然隱藏著豐富的資源,是一部活的教科書,向幼兒展現形象生動的內容,是幼兒獲得感性認識的最佳載體,樹立博大的教育資源觀,讓孩子體驗精彩的鄉土世界,感受農耕的艱辛魅力,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情感。
二、開展“真趣”鄉土游戲
幼兒期是好奇心最強烈的時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把握住機會,關注細節,捕捉教育契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創設趣味十足的游戲,提供給幼兒動手動腦的機會,充分激發和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幼兒教師要努力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參與有益的智力活動,為幼兒搭建展示個性的舞臺,增長見識,在活動中孕育出大智慧,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在豐富的活動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大自然是知識的寶庫,是一本活的教材,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著各種自然景觀,一年四季各有千秋:春天,綠草茵茵、山花爛漫,孩子們放飛著自制的風箏;夏天,瓜果飄香、山清水秀,孩子們到田間捕捉美麗的蝴蝶;秋天,秋高氣爽、碩果累累,孩子們在田間采摘收獲;冬天,白雪皚皚、景色迷人,孩子們在雪地里打鬧追逐。廣闊的田野間充滿了孩子們的笑聲,菜地里留下孩子們稚嫩的腳印。丑陋的毛毛蟲變成美麗的花蝴蝶,小蝌蚪變成了小青蛙;滿山遍野的野菜、閃閃發光的螢火蟲都是孩子們的最愛。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的播種、生長和收獲是最棒的科學教育教科書,木棍、竹竿和稻草是游戲活動最好的道具,青竹為馬,木棒為搶,抽陀螺、跳皮筋、打彈珠、丟沙包,其樂無窮。讓孩子們回歸鄉土、回歸本真,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與鄉土材料互動,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讓學生在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多元化的發展,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幼兒的創造性,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通過循序漸進的游戲,鍛煉幼兒靈活敏銳的感覺、敏捷的思維和創造性的品質。
三、進行“童真童趣”藝術實踐
結合本地資源,為幼兒提供創造機會,發展想象力。我們的家鄉風景秀雅、經濟發達、人杰地靈,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開發和利用鄉土教育資源。把家鄉豐富的民俗文化、美麗的自然資源融進幼兒的學習中,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美好感情,利用各種自然材料,凸顯鄉土氣息。例如,教師、幼兒、家長用各種材料制作的作品,有扇子制作的色彩斑斕的大樹和孔雀;用稻草制作的孔雀、蝴蝶、小狗、恐龍;用豆子制作的小魚、山羊;用稻粒制作的小蜜蜂;用竹子制作的自行車;用瓜果制作的小鳥;用農作物、野花野草等自然材料布置環境,給幼兒提供了廣闊的想象和創造空間,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普遍、經濟的自然材料,成為孩子們眼中的寶貝。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各種動物的形體特征和生活習性,以繪畫的方式活靈活現地展現動物的特性,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山川小溪都在幼兒的筆下,展現出勃勃生機。幼兒教師布置鄉土藝術長廊,展示幼兒的鄉土美術作品。設置“編織坊”“竹坊”“泥坊”“木坊”等手工作坊。這些不僅練習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也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之,通過“鄉土生活”和“藝術實踐”兩大主要途徑,讓幼兒接觸鄉土結構,感受鄉土經驗,積淀鄉土意識,并通過藝術手段去體悟、表現、融入和熱愛,開拓幼兒活動空間,滿足幼兒需求,在玩中求發展,孩子們獲得知識,增長見識,培養幼兒優秀的個性品質,幼兒在與周圍環境的作用中成長。
參考文獻:
陳時見,嚴仲連.論幼兒園的園本課程開發[J].學前教育研究,2001(0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