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
微課,是信息時代新產物。時下,實踐者越來越多,研究也越來越深,運用的地方也越來越廣。如遠程培訓要涉及微課,翻轉課堂要利用微課,學校用微課提升教師的素養,家庭用微課提高孩子的學習……如此看來,微課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那么怎樣制作“好”微課呢?筆者根據自身實踐經驗,認為可以分四步進行,分享于同仁。
曲一:掌握微課知識
要知其然,必先知其所以然。同樣的,想做微課,首先我們要對微課知識有相關的了解。何為微課呢?據微課創始人胡鐵生老師定義: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當然,作為新生事物,大家都在摸索與探究中,所以現在對它的定義可謂層出不窮,也有許多學者在不斷地更新完善著。但不管怎樣定論,它的基本特點我們都要先把握,即選題精(一個點)、時間短(3~10分鐘)、容量小(十幾兆),用短小精悍來概括其特征是最為恰當不過了。只有掌握了微課相關知識,我們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這是做好微課的先決條件。
曲二:選擇合適內容
有了微課知識的積淀后,選擇合適的內容是做好微課的前提。從概念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微課的選題要精而小,即就一個重點、難點、疑點或考點而展開的片段教學。比如“把”字句與“被”字句的互改;陳述句與反問句的互換;如何寫好童話故事;標點符號的正確運用等都可以成為一個微課中很合適的選題。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們切忌大而泛,它只是教學中的一個點,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三至十分鐘的一個微視頻,讓學生就一個知識點進行主動的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效。
曲三:詳備微教案、細填微腳本
備課能讓老師在課堂上如魚得水。同樣的,備微教案、填微腳本也能讓微課制作事半功倍,它是做好微課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微教案包括:微課名稱、授課教師姓名、知識點來源和描述、適用對象、預備知識、教學類型、設計思路、教學過程和反思等;而腳本分畫面及文字、解說詞、字幕、時長。可以說詳備微教案、細填微腳本是制作微課的前期設計,也是做好微課的有效鋪墊。
曲四:巧用錄屏軟件
錄制微課是最后一步,也是制作微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錄制的方法多樣,如,手機錄制、攝像錄制等,但我認為最為便捷的是利用錄屏軟件錄制。現在最普遍的是運用Camtasia Studio V6.0.2。簡潔大方的PPT制作、主題明確的微課名稱、有信息提供的片頭、有邏輯的正文內容、有引導性的片尾,這些微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將在這個環節中優化組合,紛紛亮相。
1.制作精美課件。因為微課是視頻課程資源,是供師生觀看學習的,所以,精美的課件是微課視頻不可忽視的外衣。PPT制作宜簡潔、明了,忌不規范,花里胡哨,文字密密麻麻,沒有重點。
2.配上悅耳的講解。微課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呢?是聲音。作者與師生的交流大部分都是通過聲音來完成的,所以一個具備教學意義的音頻也可以說是一個微課。聲音包含了大部分的信息,講解時用“你”而不用“你們”,滿足的是用戶被重視的心理,響亮清晰能夠使人振奮,語言活潑自然能讓人不覺得呆板。
3.完善事后編輯。在錄制時難免會出現狀況,如語言不流暢,PPT點錯等或者為了增強視頻效果,想配點背景音樂,這都要在錄制后的編輯工作中完善。
剛接觸微課這一新事物,在制作中可能不熟練,甚至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只要我們多學多練就一定能柳暗花明,發現微課世界中另一番新天地。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