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彩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項生活學科,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以及實踐技能提升都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小學時期,學生正處于各項基礎知識的積累階段,也處于學習認知能力的養成時期。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從課本知識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基礎認知;也要運用生活素材的引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課外拓展加深學生的學習感知;運用探究實踐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在學習中提升數學綜合技能。
關鍵詞:基礎知識;學習體驗;學習成果
一、運用課本知識,培養學生基礎認知
課本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本載體,做好課本教學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課本認知,善于從課本知識中吸取知識,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基礎技能。例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在每節課前對于要學習的知識大致通讀一遍,對于難度較大的知識點要做上標記,以便在教師講授的時候能夠重點學習。另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善于挖掘課本知識,找出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中的契入點,以便能夠拉近學生與數學學習之間的距離。此外教學中教師也要培養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真摯感情,讓學生認識到課本是自己獲取知識的源泉,讓學生能夠做到愛惜課本,善于從課本中發現新的知識、新的思路,不斷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基礎認知能力。
二、運用生活素材,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數學是一項基礎學科,在生活實踐中時時處處都能夠看到數學知識的影子。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生活素材進行相關知識的解析、理解,以便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加深學生的學習感知度。例如,在教學公頃和平方千米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一平方米是長度為一米的正方形大小,100平方米是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面積,10000平方米是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1公頃是10000平方米,大概就是我們學校操場的面積。之后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一平方千米是邊長為一千米的正方形面積,一公頃是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通過對比我們能夠得出1平方千米=100公頃,即100個學校操場的面積加在一起就是1平方千米。我國的領土是960萬平方千米,我們的學校面積只是國土總面積的一點點……可見國家領土的遼闊!通過生活中的相關素材對比,能夠更好地讓學生認識到面積的相關知識,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
三、運用課外拓展,加深學生學習感知
葉圣陶說,“教材無非只是一個例子”,數學是一個龐大的知識帝國,課本知識只是數學王國中的冰山一角,教學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做好課本知識的學習之外,還要善于運用課外知識拓展,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進生活,運用課外知識的拓展來加深他們的學習感知,讓他們認識到生活中的數學,感受生活中豐富多彩的數學知識,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好地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知識的時候,不少學生都會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感到奇怪: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呢?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自己畫出各種類型的三角形,之后測量各個內角的度數,之后相加,得出結果。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三角形的相關知識來進行生活運用,有的學生就根據三角形的穩固性特點,將家里搖晃的椅子進行了固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知識的成就感。
四、運用探究實踐,鞏固學生學習成果
生活中我們常說“學以致用”,數學是一項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教學中教師也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踐,以便能夠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我們知道作業是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主要形式,也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再現、學習鞏固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生活性的作業布置來豐富學生的課下生活,引導他們進行實踐探究,在學生完成作業的同時也牢固地掌握了相關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圖形運動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去搜集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通過這些作業來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善于感受生活的良好習慣。比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觀察撲克牌,搜集撲克牌中的軸對稱圖形,了解撲克牌的數學特色,讓他們發現原來時時處處都有數學知識的運用,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鞏固他們的學習成果。又比如在教學雞兔同籠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思考實踐,試一下都有哪些解法,經過大家的總結,得出大概有以下三種解法:
解法1:(兔的腳數×總只數-總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雞的只數,總只數-雞的只數=兔的只數。
解法2:(總腳數-雞的腳數×總只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兔的只數,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
解法3:總腳數÷2-總頭數=兔的只數,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做好教學引導,也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發展,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劉慶.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讀寫算:教研版,201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