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紅梅
摘 要: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絕佳時期,教師必須抓住這一關鍵時期,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具創新、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其中主題式教學近年來得到了發展與應用,支持了小學數學。分析了主題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主題式教學;小學數學課堂;小組競賽
主題式教學就是圍繞某一知識點、某一知識項目展開的教學,主題式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清晰、完整的知識系統,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學生能夠根據主題類型來形成系統化的知識,讓學生享受在積極的學習氣氛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主題的引導下產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帶著興趣去學習。
一、引入生活,設置主題
各類學生有著自己的智力因素、思想性格、思維模式等,而且生活經歷也各不相同,使得學生在實際學習中有著自己的學習方法,然而,學生共有的相似點就是都已經初步接觸社會生活,能夠有效認識客觀事物,對現實生活也有著一定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引入現實生活,展開主題教學。教師需要留心觀察學生,指導他們的興趣點,從而聯系生活來設置主題,聯系知識點,開展教學。
例如,在學習“規則圖形”的知識時,通常會涉及一些圖形面積、周長等的分析、計算,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完全可以列舉生活中規則的圖形物體,先設定一個“生活中圖形”為主題的項目,讓學生自行列舉出生活中的長方形實物,一些學生積極地回答道:數學課本、課桌桌面等,接著學生的話語,教師繼續問道:那么生活中的三角形呢?一些學生思考后回答道:三角形西瓜、竹筍、火炬冰淇淋等。隨著學生豐富多彩的答案的呈現,學生已經浮想聯翩,此時,教師可以繼續提出問題:同學們,那么我想知道一塊三角形西瓜到底有多大,也就是想計算它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聽到這個問題,帶著興奮和激動與熱情立刻投入了思考,教師由此可以展開對一系列規則圖形面積、周長等計算方法的教學。
二、設置主題,小組競賽
主題式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必要采用競賽比拼驅動模式,教師圍繞某一知識項目設置主題,開展小組競賽,以組內成員之間相互比拼的模式展開競賽和競爭,這樣才能有效確保主題式教學的效果。因為學生在主題任務的驅動下往往能夠產生更為積極的學習態度,會在主題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學習。
例如,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運算能力是必備的數學能力,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保證學生的計算精準度,以此來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因此,教師可以進行以“混合運算”為主題的訓練。為了訓練學生數學計算的快、精、準,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形成小組競賽模式,教師為各個小組提供相同的四則混合運算計算題,通過比拼這些題目的計算速度、精準度等,對各個小組的計算能力做出科學的評價,這樣小組學生就能全力以赴地投入計算,以小組榮譽為目標來自覺培養計算速度和準確度。
為了達到理想的計算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設置混合運算搶答主題項目,學生通過聽教師所提供的題目,以高速的頭腦風暴進行運算,培養學生的速算能力,學生以搶答的方式回答問題,達到提高速度、培養能力的效果。
三、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主題式教學方法的使用需要教學情境的支持,教師應該圍繞某一知識點來創設一定的情境,根據學生當前的接受能力、生活經歷來設置學生熟悉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在情境中圍繞問題展開討論、積極學習,挖掘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探究能力等。
例如,在學習“時、分、秒”這一知識點時,為了引導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情境,與時間或時鐘等相關的生活情境,學生由于處于較為熟悉的情境中能夠產生思考的欲望,自覺進入情境中去主動認識時鐘、思考時間,主動去計算時間,學會用推算的方法得出結論。
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列舉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小明早上起床從家到學校用了21分鐘,吃早餐用了10分鐘,剛好趕上上課時間7點,請問:小明早上起床時間?”
學生在聽到這個生活化的題目后,會自覺地進入情境中,主動去計算、分析各個時間,能夠根據所學的時、分、秒的知識來準確計算出時間,從而獲得最后的準確數據。
教師可以反復創設情境,列舉一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問題,進行計算,有效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積極思維的主動性,這樣才能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積極開創全新的主題教學模式,為學生設定主題,圍繞某一主題展開教學,讓學生在主題教學模式的引導下主動配合教師,積極展開學習,使學生在主題教學模式的引導下能夠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產生更加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打造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杭瑛.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讓數學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J].課程教育研究,2012(35).
[2]徐傳富.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J].新課程:下,2012(08)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