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日勒圖
筆者從實際工作中體會到,由于種種條件所限,農村小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以下幾個問題必須加以重視。
由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改革不大,應試教育在人們心中形成定勢,學一段總是通過考試定優劣,且考試科目歷年固定幾科,特別是農村,更是把子女升學考試作為脫離農村走入仕途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農村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會使有些人認為它影響學生出人頭地。
目前,農村一些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大都是六七十年代參加工作的老師,都是從應試教育的熏陶中脫穎而出的,因此總覺得應試教育這一套順手,在實施工作中不知不覺步入重知識傳授,重教材灌輸的老路,考什么學什么,考什么教什么。并且這些人大都是民辦老師占多數,只是近幾年國家履行指標才轉為公辦,但終究不是科班出身,搞好其科尚可,要求一專多能則有困難,靠這些人培養全面發展有特長的學生,落實素質教育,難盡如人意。
凡農村孩子的家長,大都有望子成龍的思想,通過子女在校獲高分進入理想高校而光宗耀祖,因此認為搞素質教育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會影響學生的術科發展,不利于升學就業。
還有一些家長自認為看透當前形勢,認為一些大中專畢業生學成就業尤難,農村中小學更無從談起,素質不素質都無所謂,不如讓學生棄學務業。
由于農村居住分散,以前受小學村辦、中學鄉辦的影響,致使校點分散,每村班額不等,班數不定。教學人員只能負責每班所有學科,只抓語數亦難應付,且小學教師沒經過專業訓練,時間緊,能力差,其他邊緣學科很難上好。校點分散還使教育資金很難集中。因此,按上級要求各種設施真正達到義教標準很難,即使完成了,有的教師也不會用。凡此種種,無不是搞好素質教育的惰性因素。
解決上述諸多問題,首先要徹底轉變觀念,教育工作者要自覺按教育規律辦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生觀,堅持全面發展的方針和三個面向的主向。各級政府、社會各界考慮教育問題要從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從國家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從思想上真正提高認識,確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這樣才有望落實素質教育。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素質教育要求教育必須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精深的專業知識,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