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初一
長期以來,我國選拔人才,尤其是學生向高一級學校升學,考試(主要是筆試)幾乎成了唯一標準和途徑。因而考上者上,考不上者紛紛落馬,中考、高考成了檢驗人才的唯一手段。所以,學校教育中應試教育遍及各個角落,苦了老師,實際上也對我們社會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而言的,是為實現黨的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勞動素質和交往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和社會交往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使受教育者獲得生動活潑發展為目的的一種科學教育思想和人才模式。
在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今天,教師的作用不可估量,每位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無疑將深刻變革舊的模式,推進素質教育的進行。
作為一名教師,思想觀念應該有哪些轉變呢?
1.能力觀
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必須有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光需要有創意思維,更需各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
2.人才觀
今天的社會,不光需要許多“天才”,更需大批各行各業的基層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以及一定技術的勞動者。
3.質量觀
評價教育質量的標準,不再是你的學生考了多少分,而是全體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審美素質、科學文化素質。
4.基礎學習觀
基礎學習是指學生所具有的一種比較抽象的一般能力,雖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要素,但基礎知識不僅包括事實性知識,如課本中的知識,還應包括方法論、價值性和倫理性知識,基礎技能不僅包括解題技能,而且應涵蓋信息處理、操作、表達與傳遞以及交往技能等?;A學習中最核心的要素應當是學習動機、興趣、態度等“非智力因素”。
5.教學觀
教學過程本質是一個使知識、技能、觀念向學生個體內化的過程,是一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技能發現、獲取新的知識的過程。這就應注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和情感產生的內在變化。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為強調學習的過程;從強調教師的方法為強調師生共同進行學習活動的方法;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為開放的組織形式。
素質教育的靈魂,就是新的思想觀念,每一位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和實踐活動,定會使下一代全面發展,為建設祖國儲備具有各種素質的人才。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