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
空間觀念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培養小學生具有初步的空間觀念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數學課程中,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薄堕L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作為六年級上冊的一節幾何課,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架起了橋梁,這一內容的學習可以加強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認識,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形成立體圖形知識的整體框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生的思維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展開折疊的操作讓學生有了直觀感悟,但是過程中應如何避免依賴操作不思考的局面?如何讓學生通過操作,深化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面和體的認識,提高空間想象力?如何通過操作和想象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帶著這些思考,我在我的課堂上有了一些實踐。
一、由簡到難,操作想象有抓手
1.改變順序,有效分化難點
蘇教版教材對節課是這樣安排的:首先,讓學生拿正方體沿著指定的棱剪開,得到展開圖;然后,依舊正方體沿其他的棱剪開,得到多種展開圖,與同學交流;最后,拿長方體紙盒,沿一些棱剪開,觀察展開圖。我認為這樣的安排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其一,學生對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對應和切換上缺乏經驗。其二,正方體展開圖情況復雜,學生對于展開圖的觀察缺乏抓手,不知道如何觀察。其三,學生不知用怎樣的數學語言來表述發現的圖形之間的關系。而如果以長方體引入,就能有效分化難點,讓學生在觀察和想象中建立表象,初步形成方法。課始,教師出示長方體,示范將長方體沿棱剪開,得到展開圖。請學生觀察展開圖,并結合回憶展開的過程,提出問題:你能找到3組相對的面嗎?學生中的方法有:根據面的大小形狀來判斷,因為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或者回憶長方體展開的過程,還有同學想象把長方體疊起來判斷。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深化了對長方體面的特征的認識,也初步發展了想象力,構建了體和面聯系的表象,能用合適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
2.同與不同,激發探索興趣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在形式和觀察方法上有許多聯系和不同,從長方體過渡到正方體,體現到了觀察方法由特殊到一般,認識由易到難的過程。學習了長方體的展開圖后,教師可以通過小結巧妙拋出問題:“長方體六個面不完全一樣,可以根據面的特點來判斷相對的面,那如果換成正方體,六個面都是完全一樣的正方形,你還能很快找到3組相對的面嗎?”
學生馬上興趣飽滿地投入到接下去的探究活動中。抓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聯系和不同,便于學生在不斷地觀察、對比、想象等過程中,明確本質,發現特點。
二、由展到疊,操作想象齊發力
1.多次變換,發揮想象
從長方體的展開圖過渡到正方體,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和方法結構,在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間建立了初步的聯系。此時,老師引導學生將一個正方體沿著指定的棱剪開,得到展開圖,并為每個面標上序號。借此設計多層次地變換想象活動,讓學生在問題中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逐步發現實質。第一層次:找出三組相對的面。提問:回憶我們展開的過程,你能找到三組相對的面嗎?第二層次,指定一個面,想象還原。如果①是底面,相對的面是哪一個?該怎么樣折疊還原呢?其他幾個面分別是什么面?如果①是前面,怎么折疊還原?其他幾個面呢?第三層次,變換底面,想象還原:如果②是底面,其他幾個面又是怎樣的情況呢?第四層次:出示其他展開圖,同桌合作,一人指定一個面,另一人回答其余幾個面各是什么面。
2.折紙驗證,清晰表象
把展開圖折一折,是個很直觀的操作。但一味地折紙,不展開想象,會弱化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而如果只讓學生想象而不進行操作,學生想象中的錯誤就無法得到糾正,也不利于發展空間想象力。所以,可以在剛剛展開和折疊的過程中,學生一旦有不確定或者有問題時,請學生折一下,驗證一下自己的想象。
三、由做到畫,想象突破操作限
1.獨立操作,交流中發現規律
皮亞杰指出:“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敝庇^的操作,便于學生建立清晰深刻的表象。教師引導學生將正方體沿一些棱剪開,得到不同的展開圖。其次,看著自己的展開圖,找找相對的面,做好標注。隨后,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很多學生的展開圖,在大量的感性材料下,引導學生說說有什么規律。學生很快就能發現,相對的面不相鄰的規律。最后,結合展開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如果相對的面相鄰,就折不起來了。
2.展開想象,畫圖中漸現類型
正方體的展開圖有11種情況,比較復雜,即使全班學生每人都剪開一個正方體,完成一個展開圖,也不一定能把所有情況都表現出來。此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上下的兩個小正方形還可以怎么放,自己試著畫一畫。再追問:“剛剛是四個連成一排,如果是三個連成一排,又會出現哪些情況呢?”學生畫出一種,隨即通過頭腦中“想象操作”判斷能否折成正方體。在不斷地作圖、嘗試與判斷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空間想象力。
四、由認到辯,想象先行有提升
1.個別標注,為想象助力
學生經過多次的操作和想象,腦海中已經建立清晰的表象,通過對比辨析,能更好地發展空間觀念。在判斷哪些圖形沿虛線折疊后能圍成正方體時,鼓勵學生在腦海中想象折疊的過程。如果有點困難,可以先在一個面上標注為底面,然后想象其余幾個面分別是什么面。
2.經典練習,加深空間感
一些經典的判斷,可以幫助學生再認正方體的特征,加深空間感。如,學生可以利用標注想象的方法,標注一個面為底面,然后發現有兩個上面,就是不能折成正方體了。又如 ,學生易發現一個頂點只能連接三個面,連四個面肯定不可能。
空間觀念的發展離不開動手操作,更離不開空間想象。脫離了想象的操作,無法切實提高空間觀念,脫離了操作的想象,無法建立清晰表象。所以,只有將操作和想象有機結合,以想象為主線,讓操作為想象助力,才能提高教學有效性,在“虛實之間”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參考文獻:
徐炳蔚.合理操作 發展想象[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3(1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