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文成小學)
計算教學是數學的基礎和核心,學習時間最長,分量也最重,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各年級都有不同的教學內容,現行教材60%是計算教學。數學命題中無論是填空、判斷題,還是解決問題,都要通過計算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所以計算教學就顯得特別重要,傳統的計算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現行的計算教學模式是:創設問題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優化算法—鞏固練習。今年我有幸參加了蘭州市翻轉課堂培訓,一位專家的《四則混合運算》課堂教學以及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受他的影響,回來后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數的運算概念教學模式,現總結如下。
一、口算訓練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又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四則運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筆算,而筆算是以口算為基礎的,因此,數的運算概念教學,首先要加強口算的訓練。
如,在教學《十幾減9》時,我首先進行了跟這節課有關的口算訓練,為后面新知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如:9+7= 10-9= 9+5= 10-8= 9+3=
9+6= 9+9= 1+3= 9+8= 1+9=
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優化算法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為突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動手操作,直觀形象地使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探索算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算法,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其所以然。計算教學還要重視算法的多樣化與最優化。因此,教學時我們既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算法,給學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間,又要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找出多種方法的區別,選擇出簡便快捷又適合自己的方法。
如,在教學《十幾減9》的第二個環節,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了算式:13-9=?然后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再將自己探索出的算法寫在本子上,和本組的同學交流交流。匯報交流時,有一學生是這樣說的:“我把13根小棒拆分成10根和3根,從3根小棒里去掉9根小棒不夠去,所以我就從10根小棒里去掉9根還剩1根,還剩的這1根再跟那3根合起來就是4根,所以13-9=4。我探索出的算法是: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9=1,再算3+1=4。”學生在本子上的口算過程如下。
還有一學生說:“老師我和他的口算方法不一樣。我是把9根小棒拆分成3根和6根,然后先從13根小棒里去掉3根,還剩10根,再從10根小棒里去掉6根,還剩4根,所以13-9=4。我探索出的算法是:把9分成3和6,先算13-3=10,再算10—6=4。”學生在本子上的口算過程如下。
生3的口算方法如下:
還有的學生說:“我知道9+4=13,所以13-9=4。”此時,老師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哪種口算方法好?大部分學生認為第一種口算方法口算起來簡單,比較好,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想加算減”法比較好,可能這部分學生20以內的進位加法,加減法之間的關系掌握得比較好。最后教師總結:那你們在計算時就選擇適合你自己的計算方法吧,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這樣的教學,不正是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嗎?不正是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并優化了算法嗎?
三、創編生活問題
新的課程標準賦予了計算教學新的內涵:計算教學不僅要關注計算能力,還要關注學生自主探究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人合作的意識,更要關注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數的運算概念教學離不開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如,在教學《十幾減9》的第三環節,我讓學生在4人小組內來編用13-9這個算式來解決的問題,然后選各組有價值的問題來全班交流。學生編出的問題有:“我有13元錢,買了一盒9元的彩筆,還剩幾元錢?”“地上有13個松果,被小松鼠撿走了9個,現在地上還有幾個松果?”“車上原來有13人,到一個站下了9人,現在車上還有幾人?”……然后我緊接著追問,你們提的問題都不一樣,為什么都能用13-9來解決呢?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解決,經討論決定:這些問題有一個相同之處,那就是原來的數量都是13,從13里面都去掉了9,所以都可以用13-9來解決。
四、趣味練習
計算課相對比較枯燥,所以練習的設計既要顧及知識的積淀,又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精心設計了如下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學得輕松、愉悅,使枯燥的計算變得靈動、活潑起來。
1.圈一圈,算一算
2.送小動物回家
學生搶答,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后算出減法算式的結果,最后通過點擊動物圖片幫助小動物回家。
3.開火車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我總結的數的運算概念教學模式跟現行教學模式相比,將創設問題情境、解決問題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兩個環節進行了調換,將探究算法調整在解決問題之前,并將創設問題情境、解決問題調整為學生自己創編生活問題。這樣的調整,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計算教學應更重視算理、算法的探究,而解決問題的教學應更重視解決問題方法和能力的培養,同時我們的課堂教學應重視對學生的評價。這樣的模式,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擴展,學生的積極性也比較高漲。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