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
經常有人這樣說:“這篇課文描寫的意境多精彩呀!這幅畫畫得多精彩啊!”而數學只是跟一些枯燥無味的數字、圖形和算式打交道,讓人感覺不到它的精彩。其實數學是一門魅力無限的學科,蘊含著無盡的精彩和奇趣。數學家克萊因曾對數學精彩做過這樣的描述:“音樂能激發(fā)或撫慰情懷,繪畫能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能使人獲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質生活,但數學卻能提供以上一切。”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對學生實施精彩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精彩、鑒賞精彩、創(chuàng)造精彩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享受精彩,從而形成精彩的心靈、精彩的靈魂。因此,教師可以讓數學課堂變成師生尋找精彩的源泉,妙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精彩,享受數學的精彩,創(chuàng)造數學的精彩,領悟數學的魅力,分享數學的智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精彩感和良好情操,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發(fā)展。
一、趣味、奇妙之精彩
例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直角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活動《有趣的放大鏡》。首先問問學生有沒有使用過放大鏡,說一說它有什么作用。學生很容易知道,放大鏡可以把物體放大。接著電腦出示一個角,讓學生用三角板判斷這是一個什么角,學生得出這是個直角。然后,學生用電腦中的放大鏡工具將這個角放大,可以放大若干倍,讓學生說說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很自然地想到:角變大了。這時,教師并不急著給予評價,而是引導學生再用三角板比一比,量一量,又發(fā)現了什么?這時,學生都感到驚奇,爭先恐后地說:“還是個直角啊!”有的學生瞪著大眼睛看著我說:“好神奇噢,放大鏡不能把角變大。”有的學生還試驗了幾次,發(fā)現還是直角。學生之間竊竊私語著,他們在這種愉快輕松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了數學的趣味、奇妙之精彩。
二、簡潔、和諧之精彩
數學是精彩的,其中蘊藏一種至簡至和的智慧。數學不是符號、圖形的重復呈現,也不是定理、公式的復雜關聯(lián)。透過符號和圖形、定理和公式我們發(fā)現數學之精彩:簡潔、和諧。
在英國科學雜志《物理世界》發(fā)起的世界“最偉大的公式”投票活動中,全球讀者按照典雅性、引申力和影響力的投票要求,選出他們認為最重要、最偉大的公式和定理。入選的十大公式定理中“1+1=2”這個最基本的數學公式名列第七。這是數學簡潔精彩的體現,這是人們對簡潔精彩的推崇。
我們的數學教育從“1+1=2”中得到的啟示是什么呢?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我們不是訓練學生記憶累積的能力,而應是化歸求簡的能力,掌握最基礎的,才能把握更深奧的。我們的教育教學應注重基礎,提煉出最基本、最本質、最簡約的內容,既節(jié)省了大量文字,又反映了普遍規(guī)律,簡潔、明了、易記,充分體現了數學語言干練、簡潔的特有精彩感。總之,數學的抽象符號中有精彩的形象,數學的邏輯推理中更有簡潔精彩的神韻。
三、協(xié)調、對稱之精彩
對稱是精彩學的基本法則之一,它廣泛地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千姿百態(tài)的動植物中,存在于人類創(chuàng)建的文明史中,存在于數學教學中。如,數學中眾多的軸對稱、中心對稱圖形、鏡面對稱現象以及等量關系都賦予了平衡、協(xié)調的對稱精彩。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我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自然、社會、數學等各個領域中的軸對稱圖形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之中,充分放大軸對稱圖形所具有的文化特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軸對稱圖形的精彩和數學的精彩。教學時我先出示各種對稱圖案和色彩各異的蝴蝶、蜻蜓標本以及眼鏡、字母A、M等對稱圖形引導學生觀賞,初步感知到這些對稱實物的精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要求學生觀察這些美麗的圖形,找出他們的共同點,逐步歸納出對稱圖形的特點、對稱軸等知識。這樣從精彩的欣賞到對精彩的理解再到對抽象知識的概括,大大地降低了教學難度,使他們在圖形、線條、色彩的流暢美中接受知識。隨后,我又讓學生通過尋找對稱圖形、制作對稱圖形、評價制作圖形、欣賞制作圖形等一系列練習,使學生感受到動手動腦的創(chuàng)造美,同時也體驗到創(chuàng)造精彩的成就感。
四、生活之精彩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這樣說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課不僅要帶領孩子們走進“數”的海洋,它還要再現生活數學的美麗圖景。只有把我們所要教的數學融入生活,讓孩子有真正的生活體驗,數學的精彩才能顯現其動人的色彩。
精彩是無所不在的,數學的數字、符號、公式、算式、圖形、表格、方程、解題方法、思路……都是美麗的。數學是科學之母,現代人更需要數學式思維,更需要數學的智慧。數學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伴隨一生的精彩的智慧、真的智慧、創(chuàng)造探索的智慧,數學成就智慧人生。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