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后漢
質疑,就是提出問題。就小學數學學習而言,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惑后開啟數學思維去釋疑解惑。“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至此方是長進。”英國有一條諺語:提不出疑問,就求不到學問。一位名人也曾這樣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非常重要。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果學生沒有問題,不敢向老師提問題,總是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缺少創造力,是我們傳統教育正在面臨巨大的難題。學貴有疑,產生疑問是因為思考,學生有疑問是學生認真思考問題的表現。所以說,我們應該培養學生有疑問,鼓勵學生去思考。
一、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入手,讓學生敢疑
學生只有認識到質疑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才會從“要我問”向“我要問”發展,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才會讓學生得到內在動力。
1.教育學生要有質疑的動力
(1)從科學發展的歷史角度闡明質疑的重要性
學生喜歡聽故事,那么老師可以時時穿插一些古代科學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很多科學家在小小年紀就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著名的數學家高斯在幼年的時候,老師讓他計算1到100的數字和。結果僅僅過去一會兒,小高斯就說算完了。這時候老師抬頭看到正確的答案非常震驚,更讓他震驚的是高斯自己所利用的方法。
(2)從成材角度向學生闡明質疑的必要性
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對知識產生疑問。如果所有人都是盲從之前的理論和知識,那么社會就不會進步。一個學生能否主動思考,樂于創新,對于學生將來的發展影響巨大。學生敢于質疑課本、質疑老師,并且言之有理,這就是學生自己思索的成果。學生需要有這種打破傳統、挑戰權威的精神。
2.讓質疑成為學生的習慣
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的思維習慣將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敢于提問題,看什么都能提出問題,并能思索原因。比如,學生學到一個定理式一個公式,那么我們能否找出這個公式的漏掉,能不能發現其中的問題。讓這些學生逆向思維,擺脫老師的說教,能否自己發現一些問題。
二、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沃土
創設開放的數學學習情境,包括教育方法開放、學習方法開放、問題開放、解題開放、課型開放等。比如,問題的開放:不改變條件,你還能得出哪些結論;適當互換條件和結論,你又能提出哪些新問題等等。面對一道題,我們采取一題多解的方法,不要用老師和課本提到的方法,能否綜合運用學到的知識換個方法解答。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學生能否另辟蹊徑呢?或者當學生自信滿滿的時候,老師主動給學生提問,并追問原因,當學生回答不出來的時候,再讓他想想自己知識中的不足。課堂上老師要給予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思考問題是一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學生提出問題需要勇氣,這還要求數學老師在教學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良好的質疑氛圍,激發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興趣和膽量,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膽地懷疑,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1.學生提出解決問題要給予恰當的評價
班級里有活潑好動的學生,也有膽小文靜的學生。對于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能夠提出問題的學生,老師一定首先要鼓勵他們提問的勇氣,盡力調動他的積極性,希望他以后也能多提問題。對于提問題淺嘗輒止,流于表面的學生,老師要引導他深入思考,在疑問過程中多加幾個為什么。對于能夠敏銳提出好問題的學生,老師應該重點關注,多引導這類學生科學驗證理論的知識,培養他們設疑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碰到冷場時,教師對學生說一些鼓勵的話
思考的過程不一定有結果,有時會碰到思考無果的狀態。這個時候,老師一定要多點耐心,多點鼓勵。碰到冷場的時候,老師可以在旁邊適時地提點,給學生一點點提示。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學生能夠思考,提出問題,本身就比較困難。這種疑問的態度、思索的過程,需要一個時間的轉換過程,老師一定要把這個機會留給學生,給他們思考的機會。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擴展數學思維的空間
1.鼓勵學生展開聯想,通過聯想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和創新能力
很多創造性思維,就是由于人們愛思考,能夠通過身邊的事物得到啟示。學生要通過身邊的事情,與自己的知識相結合,這樣能創造性地解決很多問題。魯班因為被小草葉劃破了手指,發明了鋸。這些就是因為通過有意的聯想,通過生活中的可見事物,給予自己靈感,從而取得良好的結果。老師鼓勵學生聯想,引導學生利用這些想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給質疑方法,使學生善于提出問題
學生有了質疑的勇氣,老師也給了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并不等于學生就能提出問題了。因為有些學生想向老師提出問題,卻不知道如何提出問題,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產生疑。老師讓學生學會質疑不能是只簡單說,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質疑,帶著思索的眼睛看問題。如何培養學生的慧眼?生活中不僅有美,更有很多科學知識蘊含其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未解開的謎團,只有勤于思考,認真觀察,才能使學生體會到生活的這種科學魅力。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