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憲
摘 要:優美流暢的線條、簡潔明快的畫面、一目了然的思想內涵給人以形象鮮活的記憶,這就是簡筆畫的意蘊所在。其實,不只是詩中有畫,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也蘊含著豐富的繪畫美。課堂上巧妙地運用簡筆畫來進行低段語文教學,效果很樂觀。教師要揚長避短,減輕學生學習負擔,讀讀畫畫,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展兒童形象思維和想象能力的一條捷徑。同時用鮮明的圖畫來記憶課文內容,不但具體形象,而且人情入境,記得快、保持牢,富有創新意識。
關鍵詞:優美;教學;想象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038-01
優美流暢的線條、簡潔明快的畫面、一目了然的思想內涵給人以形象鮮活的記憶,這就是簡筆畫的意蘊所在。人們常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來贊譽藝術家那詩歌般的繪畫意境。其實,不只是詩中有畫,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也蘊含著豐富的繪畫美。低年段的學生好動,愛涂涂畫畫,喜歡用直觀易懂的畫面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師要揚長避短,減輕學生學習負擔,讀讀畫畫,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展兒童形象思維和想象能力的一條捷徑。我抓住學生的這個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課堂上巧妙地運用簡筆畫來進行低段語文教學,效果很樂觀。
一、配樂作畫,發揮想象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想象進行思維的。”低段的學生正處于童真無邪的時期,愛奇思妙想。那天真爛漫的遐想,就像展翅高飛的小鳥,展現其無窮的潛力。他們的形象思維很強,在他們的語言和寫作能力尚未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下,畫畫就是他們最直接和最輕松的表達方式了。所以他們想畫,樂畫,喜歡用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愿望,把自己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東西用畫表達出來。
小學語文第一冊的《雪地里的小畫家》就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而又優美的兒童詩。一開始我就播放一首歡愉、明朗、跳躍的樂曲導入新課,老師配樂朗讀完后說:“同學們,雪地里有一群小畫家,他們的畫多漂亮啊!我們教室里也有一群小畫家,請拿起你們的畫筆,把兒歌里講的畫下來好嗎?我想你們的畫一定比雪地里小頑家的畫更美。”學生在配樂朗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隨意遨游在優美的畫境中。畫小蟲子的說是小雞在雪地里找不到蟲子吃;畫青蛙的,說是青蛙也從洞里出來看熱鬧;畫小鳥的,說是站在樹枝看他們畫畫比賽。多天真的想象啊!雖然有些很不符合現實,但這是他們天真、善意的創舉。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結果嗎?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社會的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教師如能有意識地在說說畫畫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圖文對照,活化內容
我們知道,形象記憶、情境記憶是小學生在記憶事物中最突出的表現。用鮮明的圖畫來記憶課文內容,不但具體形象,而且人情入境,記得快、保持牢,富有創新意識。
一次課間活動中,我無意發現幾位學生在畫《要下雨了》這課的插圖,我靈機一動,何不用簡筆畫的特點來教學這篇課文?小兔、小魚、燕子、螞蟻加上草地、池塘、山坡,這些都是學生熟悉而又喜歡畫的。于是在教學中,我就把小兔割草、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四幅畫當作板書,畫在黑板上,同學們在色彩繽紛的畫面前,表現出極大的興致。角色朗讀時,同學們就看著黑板上簡潔而又有趣的畫面提示,把整篇課文背誦下來了,而且課后,同學們又用簡筆畫進行課文回顧。再如古詩《山行》中,同學們對“白云深處有人家”一句的表現手法各不相同,有的在遠處畫了幾個隱約的屋頂;有的在遠處畫了幾縷裊裊上升的炊煙;還有的就在山路上畫了幾個行人。這就活化了課文內容,展現了學生不同的想象、思維能力。
在形象而又入情入境的畫面中,學生既可以降低記憶的難度,又可以加快記憶的速度,還可以活化課文內容,這就是簡筆畫帶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圖文結合,增強語言表達
學生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的圖畫的過程,就是一個對閱讀內容回顧、加工、理解的過程。等他們把這幅畫畫好以后,也就是把自己在閱讀中的感悟表達出來了。然后,再讓他們根據畫中的內容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這又是把感悟轉化為語言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憫農》(二)這首古詩時,因同學們很難從字里行間去理解地主、官府是怎樣搶奪勞動人民的豐收果實的。在品讀、了解古詩內容之后,我讓同學們把每句詩用一幅簡筆畫表現出來。畫完后,在老師的鼓勵下,再用自己的語言,把畫面介紹給同學們。這樣,學生通過繪畫來表現自己腦海中無法用詞匯來形容的畫面,達到詩畫相融的效果,這時學生們正沉浸在快樂的創作中,靈感得到激發,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很想把自己的畫面內容告訴別人,這又是把感悟轉化為語言表達的過程。我們應該抓住這時同學們高漲的表達欲,不失時機地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時,我相信學生會說得很好,很投入,妙語連篇。想象的翅膀會更加豐滿,在自由的天空中越飛越高。低段語文有很多課文都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如:《一去二三里》、《小猴子下山》、《小貓種魚》等。
四、看圖誦文,美的熏陶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明天的希望,他們那幼小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潔白而無污點。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在這張白紙上畫上美麗的圖畫。應讓孩子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美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王冕學畫》這課中,有一段描寫大雨過后,荷塘傍晚的景色。課中,我讓同學們把這美麗的“荷塘晚景”畫下來并涂上顏色。講評中,當同學們欣賞著一幅幅“晚霞荷塘圖”時,都發出一聲聲的贊美:“哇,多美呀!要是我在畫上就好了。”“哇,就像是仙境。”“原來我們的祖國這么美!”聽,這就是孩子的心聲,多么天真而又出自于內心的聲音。他們通過繪畫,已經看到了美,感覺到了美。口語交際《找春天》我也采取了先畫后說的形式進行教學。同學們通過畫春天的美景圖,感受著春的美,春的可愛,春的生機。自然而然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挖掘出作品中的一幅幅畫面,對學生理解內容、領悟文章主旨、培養思維想象和審美情趣等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