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婧山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對高考英語改革的認識與思考
郭智婧
山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作為初高中學習的主要科目之一,多年來備受關注。自2013年10月起,全國各地紛紛傳出高考改革的消息,其中,對于高考英語學科的調整最受矚目。
高考英語改革;認識;思考
對于高考英語改革政策的提出,無論是下調分值,還是退出高考,實行一年兩考,這并不代表國家不重視英語的學習,反而加強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此外,我國傳統的高考制度就是一考定終身,高考的一點失誤就有可能讓學生錯失進入一所高校的機會,而英語實行一年兩考,突破了傳統的高考制度,讓學生有多次機會刷新高考英語分數。因此,高考英語改革并非有百害而無一利。從某種程度來說,高考英語改革勢在必行。
傳統的高考制度與應試教育培養出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做題高手,再拐彎抹角的題目都可以分析的頭頭是道,但是一開口交流就成了啞巴,能流利表達的都是一些再簡單不過的問候語,想要表達更多的想法就支支吾吾了。此外,對于老外講的滿口地道流利的英文,也只是能聽懂個別詞,而無法理解全部的含義。這就是我國的英語教育從小學到高中的成果,把它稱之為“啞巴英語”。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性很強,就是為了通過考試,考試內容設置就是閱讀與寫作,學生們主要積累了一些英語的書面基本表達,在聽說方面的能力很弱。因此,改變考試方式對學生學習英語有很大的影響。從當前的高考英語改革來看,已經在逐步改善我國學生英語學習的弊端,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這個政策的轉變首先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很大影響,學生除了完成在學校的日常英語學習外,還會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英語為每年的考試做充分的準備。簡而言之,英語學習有兩條主線,一個來源于課本,另一個就是為了應試。國家實行英語一年兩考,學生就會利用每一的考試機會刷分,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這就像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或者托福雅思考試,每年都有兩次甚至更多考試機會,即使考試失利,也可以有再一次嘗試的機會,之前的考試就當是積累考場經驗。因此高考英語改革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提升自己的機會,同時也減輕了高考帶來的壓力。綜上所述,高考英語改革不僅分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醒學生注重平時積累,而不要到了高三才想到突擊英語;并且分散心理壓力,讓學生有機會多次挑戰自我,從頭再來,而不會因為僅有的一次考試失誤錯失去夢寐以求的大學的機會。
2014年是高考英語改革非常關鍵的一年。雖然政策還未實施,但是各個省都從考試題型入手進行改革。這些題型的調整都體現了高考英語開始結合實際問題,注重提升學生的聽說等應用語言的能力,而不僅僅停留在刻板的記憶單詞與語法的題目上。主要從基礎知識與應試能力兩方面對改革后的英語題型進行分析。
在基礎知識方面,新高考重視對語感的培養,過去孤立死板的背誦單詞記憶語法的學習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新高考的需求了,只有在閱讀中語境中學到的知識才是鮮活的,再加上后期的練習做到活學活用才可以。例如山東卷加入了一篇完型,內容主要偏敘事型,全國卷刪去了單選題,加入了語法填空題,這對學生的語感要求很高,這些都體現了改革后的英語對語言的要求。因此學生多讀英語文章,培養語感非常重要。此外,教師在進行詞匯或語法講解時應盡可能創設相關語境,擺脫過去孤立講解詞匯或語法的方式。
在應試能力方面,新高考開始考察學生使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在寫作部分體現的淋漓盡致。例如北京卷用應用文代替之前的看圖議論文。當然,各省試卷中的三大傳統題型--閱讀理解、完型填空、書面表達變動不大,這體現了高考英語難度也并未發生明顯改變,未來考生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容松懈。因此學生仍要扎實英語基礎知識,反復練習。
英語考試的成績是基礎知識和應試能力的綜合結果。因此學生要兩手抓,不僅要系統學習詞匯語法基礎知識,還要通過練習總結做題技巧,從學習能力與心理提升應試能力。
高考英語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受到一定的影響。傳統的教學大部分都是滿堂灌,注重讀寫而忽視聽說,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只擅長做題而無法交流。高考英語改革后,對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英語不像過去參加高考,在高中三年內英語的課程設置會發生變化,教師需要應對課時量減少但教學任務加重的事實,那么如何更加合理又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這是當前高中英語教師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性地開展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技能,也就是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其在課堂活動中感到趣味性,教師要讓學習過程活動化,活動要交際化,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達到在交流中學習的目的,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此外,課堂上,教師需要通過目標語言的多輸人、多接觸和多練習,加強語言學習。
高考英語改革對中學生,教師的教學方式,學校的課程設置,甚至教材內容等等產生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英語學習不重要了,反而突出了英語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時代,英語是通用的國際語言,良好的英語水平是國家對當代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目前的中學英語教學以傳授英語基礎知識為本,帶有濃重的應試色彩。改革后的英語教學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技能,不僅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也為國家塑造全面發展的人才提供了機會。
[1]程欣然.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分析當今高考英語改革[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
郭智婧(1992-),女,漢,山西省古縣人,山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