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音巴圖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烏蘭牧騎
傳統的蒙古族舞蹈研究
布音巴圖
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烏蘭牧騎
蒙古族舞蹈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因此,對于現代蒙古族舞蹈應當要基于傳統蒙古族舞蹈的基礎之上進行改變和創新。吸納新時期特色的同時,也要注重傳統元素的傳承。在本文中,筆者就將針對傳統的蒙古族舞蹈進行剖析。
蒙古族;舞蹈;歷史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當中,由許多民族共同創造出璀璨的中華文明。而在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當中,蒙古族素來就被稱作為“舞蹈民族”和“音樂民族”。特別是蒙古族舞蹈,既體現了蒙古族群眾的審美情趣,又表現了他們的精神信仰,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蒙古族的祖先是東胡人,而東胡人又是商周時期北狄人的后裔。在最初的時候,北狄人是居住在蒙古高原一代,其崇拜的圖騰是狼和鹿。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北狄人開始慢慢分化。而蒙古族正是在無數次的民族分裂、融合之中所形成的民族。最早的時候,蒙古族是在大興安嶺以及內蒙古高原一代進行活動。而早期這一代的居住環境十分惡劣,而蒙古族的文化也正是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所形成的。與其他民族的舞蹈一樣,蒙古族的舞蹈的來源也是日常生活與祭祀。早期蒙古族主要是靠捕魚、打獵和采集為生,因此早期的蒙古族舞蹈和音樂當中,都會對打獵活動的情況進行模仿,包括捕獵時發出的聲音、動作等。再加上蒙古族獨特的宗教信仰,因此,蒙古族舞蹈中會帶有明顯的宗教以及地域色彩。比如說在祭祀的時候,薩滿法師都會選擇用白色來裝飾,這是因為對于蒙古族民眾來說白色是圣色。因此,在蒙古族舞蹈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時候會采用哈達來作為道具。
(一)安代舞
安代舞的產生較晚,是在明末清初時期,由庫倫旗人所創作。安代舞的來源是薩滿法師在祭祀時所跳的舞蹈,其含義是希望神明能夠保佑病魔的退散。安代舞主要是由四個部分所構成,包括準備部分、開場部分、高潮以及收場。當然,隨著時間的發展,當前安代舞中宗教迷信的一部分已經逐漸削弱。現在的安代舞已經是一個極受到民眾歡迎的慶祝舞蹈。在豐收、節慶以及有貴賓到來的時候,蒙古族的朋友都喜歡以安代舞來表達喜悅的感情。
(二)筷子舞與盅碗舞
之所以將筷子舞與盅碗舞一起來說,是因為在蒙古族舞蹈當中,筷子舞是典型的蒙古族男性舞蹈,而盅碗舞則是蒙古族女性舞蹈的代表。關于筷子舞與盅碗舞也有一個十分有趣的說法。筷子舞與盅碗舞的來源是因為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當中是不允許用筷子敲打酒盅、碟碗的。然而,在節慶的時候,由于喜悅的心情,人們會不由自主的敲打酒盅和碟碗。而筷子舞和盅碗舞就是基于這樣的情況所產生的。在跳筷子舞的時候,舞蹈演員需要雙手持筷,然后配合著音樂進行聳肩、旋轉、跳躍等動作,身體動作較大也十分舒展??曜游璧墓澴嗍挚?,因此也是蒙古族男性舞者表達喜悅與激動之情的主要舞蹈形式之一。相比起筷子舞來說,盅碗舞就較為的柔和,但是也需要舞者的身體極具力量。在跳舞的時候,舞者需要頭頂瓷碗,雙手持盅,然后配合音樂來進行肩部的動作以及雙手碰盅。在跳舞的過程中,頭頂的瓷碗一定不能掉下來,手中的盅也不能碰破,因此對于舞者的平衡性也有較高要求。
(三)查瑪舞
查瑪舞在蒙古族舞蹈中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其本身就屬于宗教寺廟舞蹈的一種。因此,當有寺廟宗教活動的時候,都會表演查瑪舞來進行宗教信仰的表達,以及對神明的敬意。在舞蹈進行的過程當中,舞蹈演員通常需要佩戴面具,以及穿上盔甲或者是蟒袍等服飾,受眾還需要拿著各式各樣的兵器或者法器來扮演不同的神靈。相比起其他的舞蹈來說,查瑪舞需要具備莊重、肅穆的氣勢,充分體現出神明、宗教的不可侵犯。
(一)馬步與肩部動作
對于蒙古族而言,這是一個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因此在蒙古族舞蹈當中也有非常多關于馬的內容。而在其中,馬步就是一個最為常見的技巧性動作。馬步的動作包括了輕騎馬步、狂奔馬步、環繞馬步、小跑馬步與技巧馬步等。除此之外,肩部動作也是蒙古族舞蹈中最為常見的動作之一。在肩部動作中又有硬肩、柔肩、聳肩、笑肩等。而之所以會有這么多的肩部動作,這也與馬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是因為,在騎馬的過程當中,不僅是有馬步,同時肩膀也會隨之動作。而蒙古族的舞蹈就將這些動作糅合到其中。
(二)手部動作
在蒙古族舞蹈當中,對于手部的動作與姿勢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包括手部的握拳、壓腕、甩手、抖手、切掌等動作都有著相應的標準。在蒙古族舞蹈當中,手部動作主要有軟手和硬手的分別。對于軟手的要求,是要做到柔軟靈活,而對于硬手,則是要求剛強有力。而在蒙古族舞蹈中,之所以會有這么多的手部動作與要求,這也許與蒙古族一直以來打獵、游牧為生的生活習慣有關。
[1]劉楊,苗新宇.傳統的蒙古族舞蹈探究[J].北方音樂,2015,35 (11)
[2]阿拉騰格日勒.傳統的蒙古族舞蹈探討[J].黃河之聲,2016(3)
[3]石建平.蒙古族傳統民間舞蹈研究與教學實踐述略[J].內蒙古藝術,2014(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