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明,張峰,賈闖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性格導向作用的因素分析
付明明1,張峰2,賈闖1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2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就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性格導向作用的因素展開分析,分別從家庭、社會以及網絡信息三方面進行闡述,并提出了相關的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導向作用的舉措,以期豐富相關的學術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性格導向
大學生正值青年中晚期,霍爾將青年期形容為“疾風怒濤”的人生過渡期,對于每個人來說,這一年齡階段也是真正實現“心理性斷乳”的性格再構的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如果能夠開展得當,大學生的性格將會得到涅槃,但如果開展失效,則可能導致終生無法彌補的后果。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家庭、社會以及近年來令大學生癡迷的網絡信息。以下將就此詳細展開分析:
(一)穩定性和可塑性并存
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業已基本形成,處于青年中晚期,即18-24歲之間。這一階段的思維特征就是獨立自主的意識逐漸出現。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性格特點會漸漸形成定勢。而一旦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定勢”,他就會以積極或消極的“定勢”為心理背景,用于今后的社會活動中。
(二)情緒的波動較大
大學生的情感和情緒的內容隨著閱歷的增加日益豐富,使其能夠對于外界事物體驗深刻但卻仍舊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如大學生剛入校門時青澀緊張,情緒內斂,懂得收斂性格適應環境;大學三年過后早已熟悉了校園的一切,情緒也就趨于穩定;大四面臨畢業走出校園,情緒再次發生波動,擔心畢業、擇業。
(三)意志水平明顯提高但又不穩定
基本上一名普通的大學生都會為自己在大學階段制定若干個奮斗目標,并會為此而努力進取,這是大學生意志水平提高了的一個表現。然而,許多大學生雖然會制定目標,也可能會為之努力過一陣子,但卻常?;㈩^蛇尾,半途而廢,這表明大學生的自律性還較差,意志水平不穩定。
性格的形成受多種因素的參與與影響,性格的形成不是個人作用的結果。高校對于大學生的性格特征具有重新塑造的功能,然而卻又受到許多因素干擾和影響,目前最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性格導向作用受家庭成長環境因素影響
如果大學生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重智育、輕德育,那么這個家庭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就很有可能帶有唯我獨尊、自私自利、好逸惡勞的不良性格。如果大學生從小受到父母的賞識教育,那么他多半是樂觀、積極,敢于挑戰的學生;相反,如果其經常受到父母的打擊,那么該生多半會是消極、怯懦的孩子。不同的家庭教育打造出不同性格特征的大學生。這些大學生在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時,會有明顯不同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性格導向作用受社會環境因素影響
大學生對社會有一定的認知,同時又充滿了好奇,如果受到積極社會因素的引導,大學生就會充滿了正能量,無限發揮個人的潛力,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如果受到消極社會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則很容易誤入歧途。如國家提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大學生就會受到感染積極組織并參與國學比賽等提高個人文化修養的活動。相反,有些社會媒介一度宣揚選秀成名,許多大學生就容易不思進取,幻想一夜成名。社會環境的優劣對大學生性格的形成也起到相當大的干預作用,也會嚴重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性格導向作用受網絡信息影響
網絡目前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擴充知識領域,到維系人際交往,網絡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學生是社會領域中最為先進的群體,他們接受新事物快,走在時代前沿,接觸網絡并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無可厚非,然而凡是都有兩面性。如果網絡信息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積極因素,如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接收前沿知識信息,其收到的效果無疑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大學生接觸網絡后的表現是沉溺于網絡游戲,或受到網絡消極負面甚至虛假的輿論、信息的影響,則不僅影響到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久而久之,它對高校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心理發展、道德觀念等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更會對大學生的性格也造成不良的影響。
(一)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性格導向作用,就一定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為大學生奠定堅實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使他們能夠在受到外界不良影響和刺激的時候擁有面對困難的精神支柱,堅定自己的信念。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學生遇到問題時抱以科學的態度并能夠選擇正確的方式積極的應對,為大學生形成優良的性格品質奠定夯實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使武裝思想和指導實踐兩方面都得到新的成效。
(二)注重了解大學生的時代背景
不同歷史時期的大學生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這既包括他的家庭背景,也包括他的社會背景。要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性格導向作用,就要首先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對于特殊性格的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甚至要詳細了解他的家庭環境背景等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為大學生性格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與信息時代接軌
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內容是不斷更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接受并利用新的時代產物。信息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然要懂得利用網絡等先進的教育手段,一方面能夠了解社會動態,接收最前沿的資訊,另一方面也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如有時當面不容易說的問題,師生間可以通過網絡來進一步溝通理解。
教育是培養人、發展人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性格形成過程中所起到的導向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對此引起充分的重視。培養和改造大學生的性格不能一蹴而就,要把這一工作融會到學習、勞動、人際交往及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動中去,做到有要求、有檢查、有總結、有評比,持之以恒,不能松懈。
[1]王瑋,陳金玲,韋紅微,黃翦.大學生多元性格特征及引導機制[J].教育現代化,2015,13:28-30.
[2]付明明.思想政治視角下大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D].佳木斯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0:1.
2013年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性格導向作用研究,項目編號:1253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