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晶晶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及前景展望
宋晶晶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本文通過研究和把握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以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景展望,有助于保證高職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有助于提高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前景展望
1.1 服從并服務于一定社會發展的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受一定社會政治、經濟和主導意識形態的制約,但反過來又對一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有反作用。這也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依賴并服從于黨的方針政策和當前社會發展狀況;同時也影響并為黨的中心工作和當前社會發展服務。
1.2 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發展與教育要求之間保持適度張力的規律
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發展與教育要求之間保持適度張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條基本規律。適度張力規律要求教育活動根據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實際開展,受其思想道德現狀的制約,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又要高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現狀,能夠指明受教育者的努力方向,推動其思想道德朝著社會要求的方向不斷發展。
1.3 遵循高職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
遵循高職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首先要重視“兩課”教育,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把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給學生講好,講透,解決好第一階段的“認識”問題。其次,要重視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對道德品質的情感、鍛煉意志、堅定信念。在此基礎上,學生將道德規范外化于行便水到渠成,成功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
1.4 整合影響因素,發揮系統功能的規律
隨著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深入發展和職業教育適應社會、服務社會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社會化、開放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整體系統,要求樹立“大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構建“大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整合教育資源、協調教育主體、控制教育環境,形成合力、相向而行,使高職生思想朝著社會所需要的方向健康發展。
1.5 以生為本,促進自我教育的規律
要歸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高職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自我反省、自我體驗、自我調控、自我教育。
1.6 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規律
遵循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規律,要求教育者加強滲透式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日常活動中去;要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優美的環境、豐富的活動、人性化的制度、良好的校風班風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感染;要求注重實踐活動,通過實習實訓、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等形式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
1.7 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規律
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就必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就必須尊重他們基本的物質利益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遵循二者相結合的規律。這是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2.1 公民教育和職業精神培養將成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理念
要改變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的標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也應針對具體學生有所差異。要對普通高職生進行起碼的公民教育,教人做人的底線。公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歷史性轉型的標志。要求學生在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外,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
2.2 非政府組織(NGO)將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非政府組織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開展公益性社會活動的獨立的民間組織,包括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托和非營利性公司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我國政府改革的深入,非政府組織發展迅速,逐漸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和高校學生群體中產生越來越顯著的影響。一方面,非政府組織志愿活動可以成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益載體和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警惕境外非政府組織和部分非法組織利用大學生搞破壞社會穩定的活動。我們要完善體制機制,規范非政府組織的活動,使他們利用自身優勢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積極的作用。
2.3 學生自我教育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動力
由于未能充分發揮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時常陷入難以突破的“瓶頸”。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工學合作的深入,學生會在實踐中逐漸認識到社會需要怎樣的人、自己應該成為怎樣的人,進而會釋放其自我教育的張力。無論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還是從學生自身成長的需求來看,自我教育都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動力。
2.4 師徒交往將成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交往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早有人洞察到了。但實踐中我們一直實行的是灌輸說教模式,而且很難轉變。因此,必須重新找回交往這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隨著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現代學徒制度也將深入發展。實驗實訓實習和頂崗工作將成為高職生生活常態,學生大部分時間將處于同實驗指導老師、實習帶班師傅的交往交流中。因此,師徒交往必將成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指導教師和帶班師傅必須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能夠與學生學徒平等交往、真誠互動,能夠以身作則,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更能事半功倍地提高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曹士東.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5
[2]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駱郁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探析,思想理論教育.新德育上半月,2005.2
2015年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課題“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研究”2015-sz-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