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岳 梅 (黑河學院 164300)
受眾與互動視野下的《我是歌手》研究
王 穎 岳 梅 (黑河學院 164300)
一檔節目的成功離不開受眾,所以說一檔成功的節目必須考慮受眾的需求。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節目在受眾心理的迎合和互動模式的設計方面都取得不錯的成績。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和解讀。并對《我是歌手》節目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展望。
受眾心理;互動模式;我是歌手
《我是歌手》是一檔集結樂壇資深唱將的高水平的歌手選秀節目。在2013年,《我是歌手》作為中國首檔歌手音樂對決電視節目,成為湖南衛視“領SHOW2013”的開篇之作,第一季開始就集結了多位樂壇資深唱將、中流砥柱和新生代佼佼者,主持人也選用歌手主持。打造出了獨一無二的頂級音樂盛宴,隨著第一季的播出獲得了超強的人氣。在歌手選擇、賽制設置等方面上不斷突破。在眾多真人秀節目中脫穎而出。
1.娛樂心理
影視藝術作為一種視聽綜合藝術。視聽感官刺激的符號屬性預設了消遣娛樂性成為觀眾觀看影視藝術的基本動機,尤其是視覺信息在影視中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圖像直接訴諸人的視覺系統,不需要文字的中間媒介,從而使人的視覺渴求得到滿足和快感。
音樂本身就可以給人帶來愉悅、快樂,《我是歌手》在舞臺的設計上利用絢麗的畫面傳播給觀眾視覺的刺激,大眾接受信息更加直觀,主持人選擇了歌手充當,不夠專業的主持技巧給節目增添了不少的娛樂性,比如第一季胡海泉平翹舌不分,古巨基不標準的港普,這些歌手自嘲的能力,都為節目收視貢獻了很多力量。
2.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指喜好新奇性信息的可能性,是增強新奇性信息在大腦中顯示的可能性的度量。普通觀眾都存在好奇心理,節目只有不斷制造出觀眾喜好的新奇信息,才能來滿足受眾的心理期待。
以明星為主角的真人秀節目,觀眾不僅看到了臺上光鮮亮麗的他們,也通過歌手吐露自己心聲時的淚流滿面,向觀眾展現出不為人熟知的另一面。張靚穎狼性的歌唱最后的一聲狼吼,震驚全場;韓國歌手鄭淳元和黃致列的中文歌,對于語言上的挑戰也讓觀眾感到震驚,吸引了不少觀眾。明星們褪去偶像包袱的樣子,在后臺他們像普通人一樣互相拜訪,互相贈送禮物,有時還厚著臉皮去換出場號碼。所以節目不斷制造的新看點,都激活和迎合了觀眾的好奇心。
3.情感共鳴
在第九期黃琦珊演唱的《剪愛》,這首歌是他的前夫曾經為她所寫,這首歌不僅讓她想起往事,情緒失控,也使很多觀眾動容。張杰翻唱逃跑計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給予這首歌一個新的高度,音樂中民族風格的加入,讓這首歌變得更有特點了。李玟翻唱的Nobody嗨翻全場,讓很多人好像回到從前。《我是歌手》觀眾從60到00后,甚至更廣泛的觀眾群體,都是伴隨著大眾傳播的發展和大眾音樂的興起而成長的。節目從歌曲的選擇到歌手的表達都緊密聯系在一起重在突出觀眾的懷舊感覺,一幕幕,聽在耳朵里,看在眼里,共鳴在心。
4.求知欲
電視觀眾在欣賞電視藝術美的同時,可以不知不覺的獲得某一領域的豐富知識。這樣節目不僅具有了審美價值,而且具有文化價值。這種知識性可以充分滿足觀眾的某種知識窺探欲,帶領觀眾步入他所未知的那個領域。
如今影視節目過度娛樂化,觀眾在獲得娛樂的過程中有了更高的要求。翻唱歌曲賦予歌曲一種新的魅力,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音樂屆知名人士的點評,能讓學習音樂的觀眾,在點評中獲得啟發和知識,滿足了受眾的求知心理,《我是歌手》的點評與其他節目不同,采用采訪的形式,用專業的角度進行點評,真實性很強,沒有過多的修飾,有一說一,讓觀眾在娛樂的同時還受到藝術的點撥。
1.現場投票,提升節目的說服力
節目現場互動是節目真實感的最好體現,如果觀眾光是看就沒有什么意思了,做好現場的互動會讓節目更有吸引力。《我是歌手》節目組,邀請了500名大眾評審,他們不同年齡,不同行業,但都同樣的愛好音樂,經過嚴格的篩選。許多大眾評審,在歌手演唱時跟唱、流淚、歡呼、讓節目變得更加精彩和打動人心。
2.多媒體融合,拓寬傳播途徑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沒有時間靜下來看電視,數字音樂成了他們的首選。《我是歌手》與相關音樂播放器合作,不僅能讓看節目的人繼續聆聽節目,還能使看不到節目的人通過這些音樂播放器,聆聽這場音樂盛會;通過這種渠道,節目獲得了又一輪的宣傳,許多媒體播放器還專門做出專題,每一期都跟新歌曲排名,在聆聽歌曲的同時,感受現場氣氛,拓寬了節目的傳播范圍。
3.新媒體互動,滿足了受眾的使用習慣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大眾帶來很多隱形的財富,人們的思維更加開放,《我是歌手》依托“金鷹網”建立的官方網站,以及微博平臺,與觀眾開展溝通和互動,吸引觀眾進行互動評論,在最短的時間內連接觀眾、引導和迎合觀眾的互動需求,提供參與渠道。節目播出時段的微博動輒逾千,甚至破萬的轉發和評論,也見證了節目不俗的傳播效果。另外,《我是歌手》在第二季中與唯品會進行合作,推出《我是歌手》的特賣會贏門票活動,還與京東商城合作推出搖一搖贏門票的活動,合作雙方互惠互利,開啟了一種新的宣傳和互動模式。
想要吸引更多的觀眾,必須對節目的外在和內在形式進行規范和強化,凸顯節目的個性特征,增強可識別性,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傳播效果,才能滿足受眾需要。不斷的突破與進攻,才能獲得更穩固的市場地位。
1.更新賽制規則
“我是歌手2012推出到現在已經播出了四季,從后面幾季的效果來看,話題熱度顯然在逐漸降低。對此,筆者認為,比賽設置需要進行改變,我是歌手應該進入到本土化的深入改造的階段了。這種改造可以從賽制開始,大膽嘗試。例如,由觀眾投票,選出每位歌手現場演唱的歌曲,在節目中增加對抗賽,分組PK等。利用好500名大眾評審的投票,選出淘汰歌手。
2.放寬歌曲選擇范圍
節目要求歌手不能演唱自己的歌曲,給之前的節目增加了不少看點。可以說無論是此前林志炫的《沒離開過》還是黃琦珊的《剪愛》都產生不小的震撼。進行到第四季,筆者認為,節目的創新也可以從歌曲選擇范圍的變化進行。達到聽后難以忘記的經典。
3.把握好互動過程中力度
不得不說,此前《我是歌手》在部分細節表現上過分夸張,導致受眾情感透支,引起受眾的厭倦和不滿,網絡評價負面信息擴散。對此節目組應該注意有節有度,防止娛樂的濫觴。
[1]楊保軍.新聞理論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紀楠.從傳播心理學看電視真人秀[J].青年記者,2007(05).
[3]岑卓.藏志.左凌穎.淺析音樂真人秀節目的突破創新——以韓國《Super star K 》為視角[J].青年與社會,2013(13).
王穎,女,黑河學院副教授,人文傳媒學院新聞傳媒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為:電視節目研究、視聽語言。
岳梅,女,2012級黑河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