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瑞(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510000)
短筒
——粵曲伴奏中不可缺少的樂器
陳華瑞(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510000)
短筒音色出眾,或是高亢明亮,宜表現活潑、熱烈的旋律;或是深沉、渾厚、略帶凄愴,長于抒情性描繪,適合伴奏。它早已深入民間受到廣泛喜愛,在粵曲伴奏中更是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發揮著其他樂器不可比擬和替代的重要作用。
短筒;粵曲;音樂
短筒音色甜美、清脆,在不足20厘米的小竹子上鉆有八個小孔,就在那微小見大的不顯眼之中,它有其他樂器中所不能的功效。短筒的音量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獷質樸,富有強烈的鄉土氣息;時而高亢激奮,時而婉轉動人,讓人著迷。正因為短筒擁有如此獨特的音色,使它在粵曲伴奏中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發揮著其他樂器不可比擬和替代的重要作用。
短筒的構造比較簡單,由管哨、它的哨子取材于蘆葦,哨口比較寬,兩片對合的哨片也比較厚和圓柱形管身組成,它在3到6的11度音程中,可以將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用途寬廣,可獨奏、合奏或是伴奏。
(一)短筒的演奏技巧多種多樣
下面談談為什么短筒在粵曲伴奏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員。
首先從短筒的演奏技巧來說,它的技巧非常豐富,除了一般經常運用的顫音、滑音、吐音外,還有特殊的打音和齒音等。除了手指的技巧外,哨子含在嘴里的深淺也決定著管子發音的高低,吹奏時,利用口形的變化,還能模擬出人聲和各種動物的叫聲。短筒的演奏技巧運用到的是包吹皮法,這是一種全新的吹奏方法,它是將短筒的吹孔全部用雙唇包裹起來吹奏,這種吹奏方法的運用是短筒及管子之類吹孔樂器以來從未有過的全新吹奏方法。包吹法這種個性的發音方法雖然將上下雙唇的吹孔包起來吹,但是其發音并不是通過彈簧片的振動,也不是向吼音那樣用喉頭及口腔振動發音,包吹法是在雙唇包住吹孔的內側形成風門,氣息通過風門時會沖擊唇內側的唇沿進而振動笛體發出聲音來。包吹法的風門形成是領先丹田的控制與兩腮的緊收(雙唇不能緊收,要自然放松)風門的大小、緊松、和口風的軟、硬、緩、急,決定著音的準確和音色的優劣。具體而言,短筒用包吹法發出的聲音,高笛子一個調,用第三孔吹奏,吹出的是e調。基于此,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包吹法應將第二孔作為基調,此外因氣流的大小及口風的軟硬緩急不同,對高音影響較為深遠,因此用包吹法也可用哨吹法吹奏出同樣的音高。包吹法的指法在吹奏過程中很少使用,因而演奏比較困難。
(二)短筒的演奏功能豐富多彩
其次從短筒的演奏功能上來說,一般樂器都有固定的把位和音階位置,唯獨只有短筒利用演奏員的口鉗、氣份、指法可以在“4”的一個孔位置中能吹出#4、5、6多個音,這對演奏員的音準概念和技巧要求很高。并且短筒中的小管又稱高音管,是樂隊中有特色的領奏樂器;大管又稱低音管,比中管低八度,在樂隊中擔任低音或作節奏型強拍演奏。小管音色高亢明亮,宜表現活潑、熱烈的旋律;大管音色深沉、渾厚、略帶凄愴,長于抒情性描繪,適合伴奏。
(三)短筒與其他樂器搭配相得益彰
最后在演奏中大家都明白它有高、中、低的音樂合成配套,短筒就是在高音聲部中的樂器之一,由于它是有清脆甜美的音聲,柔中帶剛。在粵曲的首板、霸腔、迴龍腔伴奏中正是短筒發揮所長、英雄用武之時,它能以獨特的音色特長去表現英雄人物的威猛剛強。多與二弦、竹提、月琴配搭,我們行內稱之為“硬功”。
喉管太纏綿了,笛子太飄忽了,洞蕭又太柔弱了,而短筒表現力量豐富、清脆悅耳,使其成為“硬功”伴奏中唯一的管樂。短筒和普通的高胡領奏,有另一番與眾不同的伴奏風格,當它和二弦竹琴演奏時又能融為一體,協調自然,有獨特韻味的技巧表現。當短筒音色清純時,在只有幾件樂器伴奏中加強了它的厚度,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清脆嘹亮而讓人不感到刺耳,細膩之中略顯霸氣,因此在“硬功”的伴奏中怎能沒有它,一旦失去短筒,樂隊則顯得乏味清寡,失去了它就有些四肢不全。
(一)短筒進行獨奏創新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短筒的演奏方式也進行了創新,添加了社會化時尚流行元素,能更好的表現歌曲的情感變化。正如目前短筒的創新發展已不只是停留在一般的伴奏中,一部分已利用其音色特點融合了不少的獨奏成分。就像在陳小漢演唱的《高山流水萬古情》《寒山琴韻悼知音》中,有短筒的獨奏表演,用它那深沉渾厚、略帶凄愴而悲涼的聲音去表現人物俞伯牙對摯友鐘子期的懷念,將“痛知音經已逝、彈亦那堪琴”的復雜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使觀眾無不感動。又如在《夜選紅樓夢》《竊符救趙》等表演中,短筒都發揮出了獨特的魅力,給演出添了不少彩,越來越感到短筒在演出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短筒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
當然,除了在演出中短筒發揮著其不可或缺的絕艷作用,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也體現的生龍活虎,其實短筒早在民間就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呢。老百姓遇到開心喜悅的事或是憂傷時,都會借短筒的音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遇到紅白二事,那定是要有短筒演奏的,傳送出民眾的心聲和情感。婚姻嫁娶就有《一定金》《到春來》等喜慶洋溢的曲調,死人殯喪就有《介定真香》《喪笛》之類哀傷悼念的曲子。
在平常的節日中,短筒作為民族樂器大放光彩,是大大小小音樂節必不可少的重要樂器。比如在廣東音樂,《賽龍奪錦》尾段曲子有它,《娛樂升平》曲子里有它,《得勝令》曲子中有它……總之短筒在廣東民族樂器中是一顆燦爛的明星,是一件古老卻不斷創新,煥發著強烈藝術青春氣息的名族樂器。
(三)短筒的發展離不開前輩的傳承
當然在短筒發展前進、不斷創新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忘記前輩們的艱辛創業,是他們在對傳統文化不斷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上進行革新,添加新時代元素,讓短筒成為眾所周知的樂器之一。前輩就如廣東音樂曲藝團的梁秋老師、省民族樂團的陳添壽老師,他們都是一代短筒的高手,將短筒的魅力發揚光大,真正發揮出短筒的音樂魅力。他們創作了許多作品,其中《下漁舟》《賣雜貨》《小調聯奏》《春風笑語》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被眾人津津樂道,對短筒的現在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根小小的竹子,經過加工就成為了一件了不起的樂器。雖然它不似鋼琴那般優雅,不似吉他那般熱情,但它在樸素的外表下有著變化多端的魅力。它既能走進尋常百姓家被喜愛,又能在演奏的大舞臺上擔起重任大放異彩,處處展現著它獨特的名族氣息和與眾不同的藝術價值。
本人正在苦練短筒,努力的向各位前輩們學習,想將短筒的魅力傳承并發揚光大。在吹煉中,對短筒音色的調整、吹奏技巧等讓我感到驚喜連連,我也在不斷摸索下,越發的喜歡短筒,想要更進一步的挖掘和研究它。
從練習短筒以來,本人也獲得一些成就。比如2014年的9月,由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廣東省曲藝家協會舉辦的第三屆廣東省曲藝大賽中,本人用短筒獨奏傳統曲子《小調聯奏》和伴奏《醉鬧五臺山》,很榮幸能夠獲得職業組比賽一等獎。這個獎項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在今后短筒演繹的道路上,我會不斷學習加強鍛煉,爭取提高水平,演奏出更好的曲子!
[1]王瀝瀝.中國民間音樂藝術[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1.
[2]袁靜芳.民族器樂[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