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琪(上饒師范學院334000)
戲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應用
劉詩琪(上饒師范學院334000)
戲劇表演成功與否,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臺詞技巧、形體語言、情感表達、心理素質等,其中形體語言作為一種身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它不僅能更好地表現人物心理,增強戲劇的感染力和表現力,還可以增強觀眾的欣賞興趣。本文從形體語言之于戲劇表演的重要性談起,就戲劇表演中運用形體語言需注意的問題進行具體探究,以期為廣大戲劇表演者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戲劇表演;形體語言;重要性;肢體動作;神情
戲劇是一門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其集文學、美術、音樂、舞蹈、表演于一身,其中表演處于核心地位。而戲劇表演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表演者不僅要具備高超的臺詞技巧和較強的形體語言,還要有較強的心理素質,懂得如何表達情感。其中,形體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種關鍵手段,需要表演者在運用臺詞的基礎上通過眼神、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渲染氣氛。但這方面也最容易出現問題,很多表演者沒有認識到形體語言之于戲劇表演的重要性,在表演中往往不會運用形體語言,要么面無表情,要么肢體僵硬,影響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演出效果。為了讓廣大戲劇表演者對形體語言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下面筆者對形體語言作一簡單概述,并在此基礎上就形體語言之于戲劇表演的重要性及其在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探究一二。
形體語言最早出現于人類生活中,由于人類語言對于人類信息的傳達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彌補這種局限性,人類在交流信息中逐步發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形體語言,這些形體語言不但彌補了人類表達的不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人類的表達藝術。經過一代一代藝術家的研究和探索,這些形體語言很好地融入了戲劇表演中。一般來說,戲劇表演中的形體語言包括空間語言、姿勢語言和情態語言三類,三者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完美的形體語言,才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1.空間語言,是表演者運用空間來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社會語言,屬于無聲語言中的一種。戲劇表演中,表演者可以利用站位,通過無聲的語言來潛移默化地傳遞一些信息和情感。
2.姿勢語言,通俗來講就是肢體動作。在戲劇表演中,表演者可通過手、腿、肩、腰等表現出的動作來傳情達意。如表演者可通過捂臉來飾演羞澀;表演者可通過蹦跳來表達喜悅之情。
3.情感語言,是戲劇表演中形態語言的重要一種,主要是通過表演者的神情來實現的,如表演者的眼神、面部表情等。在戲劇表演中,表演者不能面無表情,需要通過不同的神情來表現內心活動,或震驚、或驚喜、或沮喪等。
戲劇表演者主要通過兩種語言來完成表演,即口頭語言和形體語言,它們二者共同承擔著發出信息,傳遞任務的任務。其中,形體語言對口頭語言還起著很大的加強作用,不僅有利于塑造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心理活動,還能增強表演的感染力,給予觀眾一種直觀的震撼感,引發觀眾共鳴。
1.有利于塑造人物性格。人們由于年齡、職業、經歷的不同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性格,且往往在一言一行中表現出自身特有的性格特征。這里的一言一行指的就是口頭語言和形體語言,尤其是形體語言,因為具有較強的表現力,所以通過它更能看出人的性格。戲劇表演中的形體語言較生活中的形體語言而言,張力和感染力更強,通過它的運用,人物性格的塑造會更突出,人物形象的刻畫會更完美。戲劇表演中,表演者除了要運用口頭語言外,更重要的是創造性格化的形體動作,把屬于自己但不符合人物性格的感情、動作、外貌和習慣等加以控制和改造,努力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自然地體現出來,從而使人物在舞臺上“活”起來。
2.有利于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一場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則主要通過人物內心活動的動作外化來體現。一般來說,人們的動作受著心理活動的影響,會不自覺地表現出自己的很多心理活動。如內心緊張不安時,往往會不斷地做一些手指動作;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時,往往會手舞足蹈。由此可見,從形體語言與人內在的心理行動具有緊密的聯系。戲劇表演中,表演者的形體動作與人物的內心活動也有一定的聯系,他們的形體動作要為更好地表現人物心理活動而服務。因此,我們在平時應多捕捉人物心理所反映出的細節動作,抓住這些細節動作來表現或者烘托人物的心境,使抽象的心理內容變為具體可感的外在形象。這樣,有利于塑造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有利于觀眾從我們的表演中感知人物的心理活動,并與之產生共鳴。
3.有利于增強戲劇表演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形體語言是增強人物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若表演者僅靠臺詞來刻畫人物,渲染氣氛,因為缺少有力的支撐——形體語言,其表演顯然不可能獲得成功,引發觀眾的共鳴。由此可見,形體語言的重要性,它能強化臺詞效果,增強表演者的表現力,讓觀眾深入其中。戲劇表演中,表演者應強化形體語言,恰到好處地通過眼神、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和情感,增強表演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讓觀眾與戲劇人物產生共鳴,對戲劇人物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戲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表演藝術,需要表演者借助多種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和完成演出。其中,形體語言作為一種輔助性語言在表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表演者不僅需要將表演內容通過對白講出來,還要輔之具體的形體語言,更好地表現人物心理,使演出更具張力,增強戲劇的藝術性和表現力。那么,表演者如何將形體語言正確地應用于戲劇表演中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筆者從兩方面就此問題作一具體分析。
1.肢體動作。肢體動作是形體語言中最基本的一類動作,主要指通過手、肩、腰、腿等部位做出來的動作,在戲劇表演中往往運用的最多,最易表現。這類動作的表現不是無規律的,也不能隨意,有一定的程式化和創造性,需要表演者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能對某些動作加以改造,畢竟戲劇是一門藝術,要高于生活。如在表現惱怒、生氣時,表演者除了口頭語言要表現出疾言厲色、咬牙切齒外,也要通過大幅度的肢體動作表現出暴跳如雷,而這些肢體動作一定要藝術化,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表演者的肢體動作要和口頭語言相配合,不能夠南轅北轍,否則會影響觀眾的理解。
2.神情。一般來說,神情主要指眼神和面部表情,它屬于形體語言,是無聲語言中的一種,在戲劇表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表演者在表演中目光呆滯、面無表情,就不可能演活人物,吸引觀眾;若表演者的一瞥一笑、一言一行中眼神和表情都到位,其表演肯定能獲得成功,贏得觀眾的掌聲。由此可見,神情在戲劇表演中的重要性。戲劇表演中,表演者應配合口頭語言、肢體動作,正確運用眼神和面部表情,將它們融為一體,更好地傳情達意,塑造人物形象。
[1]曹娜.淺論戲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4(19).
[2]劉嵐斌.試論形體語言的特性及其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08(19).
[3]師文雯.戲劇表演中的形體動作[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1(10)
[4]石楊.試析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應用[J].品牌:下半月,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