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尼 (湖南科技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425000)
論藍調音樂風格的特點及其文化內涵
莫大尼 (湖南科技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425000)
藍調音樂(Blues)是歐美流行音樂風格中的重要代表,被認為是當代流行音樂的源頭之一。它節奏及律動感強,人聲與樂器交相呼應特點分明,經常性的出現樂句停頓,音樂的即興演奏和歌曲的即興演唱成為常態,這些現象背后的文化及美學內涵值得大家思考。其獨特的音樂風格成為當今流行音樂發展的一股強勁推力。
藍調;音樂風格;美學;影響
藍調音樂被認為是當代流行音樂的源頭之一,它直接影響了Hip-hop、Rap、靈魂樂、搖滾樂、爵士、鄉村音樂等流行音樂風格形式的發展。其獨特的音樂風格形成一股推動力促使流行音樂不斷往前發展。
藍調音樂也稱為布魯斯(Blues)音樂,是美國的傳統音樂形式。它誕生于19世紀美國南部地區種植園內的黑人群體之中,最初(17~18世紀)以“種植園歌曲”的合唱形式出現,后來轉變為“田園呼喊”的獨唱形式,“田園呼喊”也成為現代藍調音樂的鼻祖。其發展演變過程大致可以簡示為:種植園歌曲——田園呼喊——藍調。從藍調音樂的沿革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它是一種在種植園內勞作時演唱的勞動歌曲,其誕生時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都很不理想,正處于農奴制度的壓迫之下。17~18世紀時期,大量從非洲販運過來的黑奴在美國南部的種植園內失去自由,終日勞作,在工作中甚至連相互交談的自由的都沒,因此,一方面為了排解苦悶、單調的田間勞作,另一方面也為了相互溝通交流,他們逐漸開始歌唱,其中歌詞往往是使用農場主聽不懂的俚語,由此便形成了“種植園歌曲”(Plantation Song);到了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之后,隨著奴隸制度的瓦解,黑人的社會地位得到改善,大集體式的田間勞作現象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帶有分散性的個體式勞作,因而集體勞動歌曲生存的土壤不復存在了,個體獨唱的藝術形式慢慢占據主導地位,由此出現了“田園呼喊”(Field Holler);“田園呼喊”實際上已經構成了藍調音樂的基本輪廓,它在很多情況下都沒有歌詞內容,通過呼喊的方式表達黑人群體內心的無奈和凄苦之情。
藍調音樂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衍生出了多種音樂風格,他們彼此間即遵循著藍調音樂的基本原則和傳統,又有著各自獨特的風格特征。
1.鄉村藍調
這是藍調歷史上較早出現的一種風格,它20世紀初期發跡于美國南部地區的鄉村地帶;它們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一帶的村落較為集中。這類藍調音樂主要出現在鄉村低等酒吧、俱樂部等黑人娛樂場所,歌曲內容主要反映的是黑人日常生活內容、黑人群體的意識形態以及黑人群體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黑人中反響積極。
2.古典藍調
這是一種主要由黑人女性演唱的藍調音樂,商業化很強,它于20世紀20年代發跡于美國北部城市。與鄉村藍調歌曲最大的區別是歌曲旋律和結構相對固定,由專業作曲人員譜曲并配器,流行音樂色彩較濃,而鄉村藍調奉行的是即興演奏和演唱,強調變化和個性。
3.城市藍調
大約于20世紀30年代開始發跡于美國北方城市地區,是一戰后黑人群體向城市遷徙之后的產物。它的音樂結構固定,歌曲內容不再像鄉村藍調那樣充滿哀傷等負面情緒,而是加入了更多歡快、熱烈,演出氣氛十分活躍。特別是城市藍調音樂中出現了一種布吉-烏吉(Boogie Woogie)風格,它指的是“一種快速、敲擊式的布魯斯鋼琴演奏形式,于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芝加哥盛行。1”布吉-烏吉對爵士及搖滾鋼琴演奏產生巨大的影響。
4.節奏藍調
節奏藍調音樂大約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開始興起,并在上世紀50年代達到高潮。它是一種節奏感強、速度輕快并帶有搖擺感的藍調音樂,這是它綜合了多種音樂風格之后的結果(搖擺樂、布吉-烏吉、爵士)。節奏藍調音樂是搖滾樂最直接的靈感來源,并促進了靈樂的發展。
5.搖滾藍調
搖滾藍調是布魯斯白人化的產物,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美國民權運動)經過白人加工后的藍調音樂,它的“節奏變得簡單而強勁,強調反拍子,有一種頭重腳輕的翻滾感。在歌詞中,增加了反叛性的社會內容。2”這類風格雖然起源于美國,但是真正的蓬勃發展地卻是英國(時間約為20世紀60年代)。
6.現代藍調
現代藍調泛指當前一切帶有布魯斯音樂元素的音樂作品。其間包括:流行、搖滾、鄉村、民謠、電子樂等多種風格。這實際上是藍調音樂影響力進一步擴寬的結果——其他的流行音樂或是主動吸收藍調風格,或是被動接納藍調風格,無論是表演形式還是音樂特征方面都非常豐富,不再拘于傳統藍調音樂的種種約束。
藍調音樂從其誕生那一刻開始就彌漫著濃烈的憂傷和沉重感,這與黑人群體痛苦的過往經歷是密不可分的。這種音樂風格本身所承載的是美國黑人對當時社會大環境所造成的針對黑人群體的種種不公平待遇、對所受到的諸多歧視及迫害以及對個人內心壓抑著的情緒的釋放等因素的一種變相表達方式。所以,藍調的英文單詞——Blues——的詞義當中除了有“藍色”的意義之外,還有“憂郁”的一層含義在里面。正因如此,藍調音樂在多數情況下都表現出速度緩慢、旋律憂傷的特點。“緩慢”很好理解,因為憂郁所以緩慢,而旋律的憂傷,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于藍調音樂表達憂傷的獨特的方式——布魯斯音階(或稱布魯斯調式)。它主要由5個音組成:1、b3、4(#4)、5(b5)、b7。其中的變化音所承當的就是“憂郁”的作用,而且這5個音中的b3和b7并不是正真的降低半度音,而是下降大約1/4度,這個“度”的把握主要靠演唱者和演奏者來控制。這里要說明的是,演唱者通過歌唱發音的方式可以獲得降低1/4度音高的效果,而演奏者想要演奏出比標準音低1/4的樂音出來是有前提條件的——必須是管樂或弦樂樂器才行(如果是鍵盤樂器比如鋼琴,那是無法演奏出降低1/4度的樂音的,只有弦樂器比如吉他,可以運用推弦技術獲得相應音響效果)。
在藍調伴奏音樂的節奏方面也有著比較獨特的體現。它主要表現為:三連音節奏和Shuffle節奏。藍調伴奏音樂中出現的三連音節奏屬于規整的三連音,沒有其他什么特別的變化,而Shuffle節奏就有著較為獨特的意味在里面。Shuffle的意思是“拖著腳走路”“曳行”;它在藍調音樂中表現為傳統三連音的變型——將三連音中前兩拍采取連音處理,造成一種頭重腳輕的律動感。而Shuffle節奏所表現出來的律動特點也正是帶有“曳行”的感覺。
“音符是記錄音樂的符號,曲式調性是建構音樂的手段,聲音也只是音樂的載體,而音樂的真正源泉是人和他的文化。3”藍調音樂屬于美國黑人族群,同時也是這一族群文化特性的表征之一。藍調音樂所表現出來的種種音樂特征,實則都是美國黑人族群過往經歷的縮影:苦難、凄涼、無助。即便是在美國黑人族群獲得了前所未有歷史地位(比如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的今天,藍調音樂骨子里所蘊含的心理陰影依舊存在,因為當前的一切成就都是一路腥風血雨般的抗爭、幾代美國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之后獲得的,但是期間過程之曲折、道路之坎坷非常語所能言盡。而藍調音樂伴隨著美國黑人族群一路走來,其風格和題材選擇方面也逐漸由全盤的壓抑和憂郁色調,逐漸出現了一些歡樂、愉快的內容,以至于最終藍調音樂滲透到流行和古典音樂的方方面面之中,突破了自身的文化屏障,與其他族群的文化進行了融合和升華;但是,即便如此,藍調音樂的獨特印記是無法完全褪去的,就像布魯斯音階中的b3和b7一樣,它們時刻都在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美國黑人族群曾經遭受過的那段苦難歲月;即便是在歡快、熱烈的藍調音樂氛圍之中,在人們愉快微笑的背后,其間所隱藏著的文化思考便是——當前我們從藍調音樂中所獲得的藍調式的歡快體驗是幾代美國人付出了多少犧牲獲得的呢?
藍調音樂風格特點鮮明,是美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影響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流行音樂范疇,在古典音樂領域也有滲透,比如,許多經典的藍調音樂通過改編處理之后使用交響樂團進行演奏或者知名的藍調歌手與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現象成為常態,它的影響力還在音樂領域內波及開來。與此同時,我們欣賞或實踐某種音樂時,對其風格的把控,除了要在音樂專業領域下足功夫之外,對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也必須了解清楚。只有這樣,無論是音樂愛好者還是音樂專業工作者才能在音樂這片汪洋大海之中找到彼岸。
注釋:
1.張燚編.大學流行音樂鑒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7.
2.同上:9.
3.洛琴著.音樂中的文化與文化中的音樂[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1.
[1]張燚編.大學流行音樂鑒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2]洛琴著.音樂中的文化與文化中的音樂[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1.
[3]周憲.文化表征與文化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
[4]陸揚主編.文化研究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5](美)托馬斯·索威爾.美國種族簡史[M].中信出版社.2011.11.
莫大尼,碩士,湖南科技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及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