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前本 (青海省藏劇團黃南州民族歌舞劇團 811300)
少數(shù)民族舞蹈藝術的意蘊分析
——以藏族舞蹈為例
項前本 (青海省藏劇團黃南州民族歌舞劇團 811300)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文化多樣,歷史文化深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精髓。秦統(tǒng)一中原以來,各族文化相互交融。五十六個民族相互融合,不斷交流。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團結友好,少數(shù)民族能歌善舞,歌舞是他們生活的重要內容。生活離不開,歌唱和舞蹈。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導致各民族的舞蹈各自富有自身的特色,每個民族都將自己的文化和地理環(huán)境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之中,用舞蹈來展示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以藏族舞蹈為例,對少數(shù)民族的舞蹈藝術進行意蘊分析,試圖討論舞蹈和文化的相互關系。
少數(shù)民族;舞蹈;意蘊;分析
文化是地域的積淀,是將自身的特色進行積累的過程。每個民族由于歷史、地域等的因素,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豐富的文化形式。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的民族文化形式是十分多樣的。多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對于文化的融合和發(fā)展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對于一個民族的發(fā)展繁榮是極為重要的因素。怎樣將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文化進行延展和發(fā)揚,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文化的分析和融合。本文從藏族舞蹈的角度出發(fā),對少數(shù)民族舞蹈的藝術形式進行分析,從其藝術意蘊中去發(fā)現(xiàn)民族的和世界的東西。
少數(shù)民族舞蹈形式多樣,對于情感的表達也選擇更多的形式,將身姿、眼神、動作相結合,獨舞和群舞相搭配,以豐富的舞蹈形式來展現(xiàn)要表達的觀點。舞蹈作為一套獨特的表達手段更好的將人際之間的交流和信息傳達出來。舞蹈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一種有效的表達方式。將故事或者是觀點通過肢體語言進行傳到,接受者也可以以審美的形式來感受文化的內在底蘊。肢體有時候比語言表達的更容易讓人接受,一定的場景下,更容易引發(fā)受眾的共鳴。
藏族舞蹈很好的融合了藏民族身體優(yōu)勢,其舞蹈主要包括“諧”和“卓”兩種類型。“諧”是一種群舞,是民間最主要的舞蹈形式之一,主要有四種形式:果諧、果卓、堆諧、諧。在簡單的舞蹈形式的基礎上增加了上肢的動作,成為藏民族勞動歌舞的主要表達形式。隨著藏民族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和向外傳播,“諧”和“卓”漸漸的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開始在大眾舞臺上呈現(xiàn),甚至開始進入熒幕,是勞動人民在休息時間的娛樂活動。藏族舞蹈的主要元素包括以下內容:很多“顫”的動作來展示精神的抖擻,“開”的動作是用來表現(xiàn)力量,“順”的動作是表達的人與自然的和順,“左”和“繞”是將藏族的腿部力量更好的體現(xiàn)出來。
除了民間的舞蹈之外,藏族舞蹈的另外一個重要形式是宗教舞蹈,這種形式是和藏族人的佛教信仰密切相關的,主要用于寺院祭祀等活動。最著名的是舞蹈《羌姆》,它將藏傳佛教發(fā)源和流傳的過程進行藝術化的表達。藏傳佛教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和具體的派別,不同的派別會有自身的《羌姆》形式,表達的內容大同小異,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舞蹈動作、場景設置以及服裝等,不同的派別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差異性。
藝術的存在是為了滿足審美的需求。藝術不斷地追求更卓越的表達形式,以更好的實現(xiàn)大眾審美的不斷提高。舞蹈的審美價值是其存在的重要意義。藝術在追求審美價值的過程中會存在大眾化和反大眾化的情況。通俗的會用更加通俗的形式來表達,高雅的傾向于讓自己的表達更加的高雅。民族舞蹈來源于民族,因其通俗易懂深受大家的喜愛,不追求表達的繁復,追求表達的和諧和流暢,通過動作來完成情感的表達,以獲得人們的共鳴,實現(xiàn)審美價值的獲得。
1.情感美
舞蹈是為了表達人們的情感,與觀看者進行交流,實現(xiàn)互動。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會是從生活中截取的精彩片段。觀看者因為有相同的生活體驗會更容易理解舞蹈表達的意義。
問答唱和,邊歌邊舞,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唱和中得到了贊美。高原河谷區(qū)的舞蹈,將其農耕文化進行藝術化的表達,以生活歌舞的形式,來體現(xiàn)勞作和收獲的喜悅之情。舞蹈是他們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
2.韻律美
節(jié)奏和旋律是舞蹈美感的精髓。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舞蹈,其共同的特征就是韻律感強,更容易得到受眾的喜歡,這樣賞心悅目的舞蹈更容易普及。流暢的動作、優(yōu)美的身姿,韻律的節(jié)奏,帶給觀眾的是一場全身心的體驗。藏族舞蹈在舞蹈的節(jié)奏上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像“三步一變”“四步回轉”等,要求身體的柔韌性要好,腰身律動加上腿部動作這藏族舞蹈的風格。
藝術來源于生活,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體現(xiàn)民族文化的途徑之一。生活的各個方面凝聚成藝術,淬化成民族的文化,觀看各民族的舞蹈就是去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積淀。舞蹈藝術中匯聚著民族的歷史、生活、地理環(huán)境、宗教風俗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響著一個民族的舞蹈風格。
1.民族文化影響民族舞蹈
歷史對于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歷史是刻畫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礎上,各民族之間的融合和發(fā)展,適當?shù)奈樟似渌兀俳Y合自身民族的特性,使自身的民族文化擴充、豐富、發(fā)展。藏族文化具有獨特的個性。由于其地理地域、生產勞動的特殊性,高原地勢、氣候環(huán)境運動量不能過強。在降低舞蹈運動強度的基礎上融合自身民族的特色。贊美山神、河水、勞動、宣揚宗教等。如藏族舞蹈中,有一手抬高,較頭稍高,一手斜傾向下,整個呈現(xiàn)出傾斜的狀態(tài)。這一動作是將藏族婦女背水時的情景進行真實的刻畫展現(xiàn)。一手較低是為了穩(wěn)住桶底,一手較高是用來抓桶繩的日常勞動。
2.民族風俗對民族舞蹈的影響
風俗與文化一樣,一個地域特色風俗習慣的形成是不斷的積累、生活的總結。用舞蹈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其中難免會受到民俗的影響。
西藏地區(qū)地處高原,氣候差異明顯。既有遼闊的草原,也有成片的森林區(qū)域。很多珍貴的野生動植物生活于此。像耗牛、獅子、孔雀等。藏民族屬于游牧民族。在長期的和動物的了解中,藏族人民對各種動物的形態(tài)、生活習性十分熟悉,因此在藏族舞蹈中有一些是基于動物行為的動作模仿。如在西藏地區(qū)廣為流傳的《耗牛舞》,舞蹈的開始就是鼓聲和腳鐐聲。模仿耗牛的奔馳、跳躍、舔鬃毛等動作,準確地展現(xiàn)了耗牛的生活習性和動作情態(tài),還暗暗地表現(xiàn)出耗牛沉穩(wěn)、倔強性格。
舞蹈作為一種有靈性的藝術形式,是比語言更豐富的表達情感的方式。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生產生活、文化信仰、風俗習慣等都在其中有充分的反映。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交流融合。因此每個民族最特色的、對具有獨特性的東西往往是一個民族文化內核的體現(xiàn)。藏族文化歷史悠久,再加上其地理環(huán)境的獨特性,使得其舞蹈具有獨特的藝術意蘊。其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也各有其舞蹈風格和特色。對于少數(shù)民族人民來說,舞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研究和探討少數(shù)民族舞蹈,從舞蹈中去理解其審美價值的指向,對于了解少數(shù)民族文化、生活、風俗等是十分關鍵的途徑。
[1]王桂霞.談藏族民間舞蹈風格[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5).
[2]劉靖.略談民族舞蹈對民族文化的傳承[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3]海和平.論少數(shù)民族舞蹈藝術的發(fā)展[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