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蓄瑞 (成都市成華區新聞中心 610051)
電視劇對區域文化的傳播與建構
——以《血色湘西》為例
劉蓄瑞 (成都市成華區新聞中心 610051)
電視劇《血色湘西》講述了湘西軍民誓死抗擊日寇、捍衛家園的悲壯故事,劇中獨具特色的湘西區域文化成為影片亮點,幫助影片達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本文以該劇為研究對象,試圖探討湘西區域文化在劇中的傳播技巧、價值和影響。
血色湘西;區域文化;建構;技巧
由湖南電視臺制作完成的三十四集電視劇《血色湘西》以波瀾壯闊的湖南抗戰歷史為背景,講述了1939年—1945年期間以田穗穗、石三怒、龍耀文、龍耀武等為代表的湖南湘西麻溪鋪抗日軍民在共產黨員童蓮的教育、發動、組織下,面對日寇進犯,誓死捍衛家園的悲壯故事。
《血色湘西》中的區域文化情結令人矚目,對湘西區域文化的展示、運用痕跡無處不在,在有效傳播湘西地區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和民族習俗的同時,還延伸出了更寬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湘西地區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地區,歷史悠久,山川秀美,民風古樸,形成了信仰、居住、服飾、飲食、節慶活動等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血色湘西》中對湘西區域文化的表現獨具匠心、著墨不少,劇中除了常用的服裝、語言的“湘西特色”之外,還具體表現在成人禮、端午祭、賽龍舟、提親、哭嫁等場景中,湘西民俗貫穿全劇。
如在端午祭場景,男女老少身著民族服裝齊聚麻溪鋪看賽龍舟,他們在屈子祠前舉行了炸龍、誦祭文、拋撒棕子等湘西民俗儀式。又如在劇中的提親環節,全劇前后三次出現媒人掖一把雨傘到女方家提親的場景,媒人和女方家長間的“模式化”問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劇中第十集出現的第一次提親場景,田大有到瞿月月家替龍耀武向瞿先生提親:
田大有:“貴府小姐瞿月月,人才貌美,賢良淑德,今有本鎮龍家為大公子相中,專差不才田某,登門高攀,代作其伐?!?/p>
瞿先生:“柴門陋戶,粗笨小女,豈敢當此青眼?!?/p>
這樣的求親場景在影片第十二集穗穗舅父瞿先生、石三怒養父麻大拐子同時到田大有家提親時第二次出現,在第二十九集田五叔替鎖云超到瞿先生家向穗穗求親時第三次出現。
在電視劇創作中,觀眾對劇中人物的印象往往比對事件的印象更為深刻,在傳播心理學看來以人物來帶事件的方式能更好的被觀眾所接受?!堆嫖鳌分腥宋镄愿窦扔泄残杂钟懈髯怎r明的性格符號,性格共性乃片名《血色湘西》中的那個“血”字,血——血性、義氣、打死不認輸,這也是湖南人的性格特點之一。劇中不同人物的鮮明性格符號:田大有穩重義氣,田穗穗敢愛敢恨,石三怒集“匪氣、靈氣、霸氣”三氣與一身,龍耀武血氣方剛,龍耀文書生意氣,汪兆豐唯利是圖、膽小懦弱,瞿月月癡情專一。
楚人有“三氣”之說 ,乃“匪氣、靈氣、霸氣”,片中石三怒無疑是這“三氣”的最有力表現者。單從外形造型來看,石三怒健壯的體格,鍋蓋頭發型、大耳、黑黑的膚色,充滿靈氣而又兇悍的眼神…完全符合從小在排幫長大的少扛把子的身份定位和“匪氣、靈氣、霸氣”的性格特征。端午節棲鳳橋上第一次見到穗穗,他就唱出了火辣辣的情歌:“嬌妹你今年十五六,看見郎哥你臉紅紅,我有心過河親一口,棲鳳河水漫過頭”;當穗穗夜闖排幫總舵接石三怒出幫,養父麻大拐子告誡他這是“倒寨叛幫”,石三怒回答道倒就倒,叛就叛,從容接受“亂棍火海跳刀坑”的懲罰;在保衛雷達站和日寇肉搏戰中,石三怒更是把彪悍、血性的湘西男兒本色發揮的淋漓盡致:石三怒在和日軍肉搏中前后身中六刀,又被一發子彈擊中倒下時,穗穗為救他向開槍的日本軍官冢口洋次沖去,卻被??谘蟠伍_槍擊中倒下,這時導演從石三怒的角度用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倒置主觀鏡頭表現穗穗被子彈擊中倒下,石三怒見狀,用盡最后的力量起身,撲向開槍的??谘蟠危米约旱纳眢w逼迫冢口洋次射出了彈夾內剩下的五發子彈,保護了穗穗。正是有了這一個個湘西特色的人物,才讓故事流暢、豐滿的發展下去成為可能。
《血色湘西》結合湘西民俗大量運用了區域原生態音樂,內涵豐富的音樂為全劇的湘西特色增色不少。
《血色湘西》中引用的湘西原生態歌曲有山歌、哭嫁歌、迎嫁歌等。在第十八集穗穗出嫁的前夜,導演用了近兩分鐘的時間來完整的表現湘西地區哭嫁歌:“我的阿爹,我的個娘啰,女是香爐腳下的,錢紙灰喲,我的個娘啰;我的阿爹,我的個娘啰,女是落窩子離娘的,嫩雀雀喲,我的個娘啰;我的阿爹,我的個娘啰,女不是那爹娘身上,跌落的肉咧,我的個娘啰;我家阿爹,我的個娘啰,女不是那爹娘懷懷里頭抱暖的咧,我的個娘啰。”同樣是在第十八集穗穗出嫁前梳妝打扮,眾姐妹手拿五色彩線為她唱歌祝福:“阿爹腳踏金龍寶殿,手拿五色花線,紅花線開新臉,綠花線結姻緣”第十八集湘西原生態苗語迎嫁歌:“姐姐今天要嫁人,郎哥正往路上迎,姐姐容顏美,郎個情意深”這些原生態歌曲結合民俗的運用,對湘西區域文化的表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電視劇的創作中,主題曲的創作非常重要,一首好的主題曲不僅僅是讓觀眾口耳相傳、朗朗上口,更主要的是能高度濃縮全劇內容,體現創作思想、升華意境,給觀眾以高屋建瓴的作用?!堆嫖鳌菲^曲《郎上坡 姐上坡》,片尾曲《好山有好水》也非常有湘西特色。片頭曲《郎上坡 姐上坡》題材取自與湘西本土,唱出了山歌的韻味和原生態風情,同時又照應了全劇“愛情”這條主線的敘事策略。片尾曲《好山有好水》由歐陽常林先生填寫的歌詞詞境旋律既體現了湘西的雄渾壯美“山重重山青青 萬峰騰龍氣雄渾”“看不完盤古創世的這方神奇”;又深情展現了湘西愜意的生活場景,“吊腳樓上歌伴酒……小背簍中夢醉人”,一幅活生生湘西原生態的生活畫面將展現在聽眾的腦海中;而“高山有好水 甘泉釀癡情”又回顧了影片的故事主線。歌手徐千雅聲線高亢明亮,滄桑血性的風格使觀眾被湘西那巍峨的高山和清澈的溪水所打動。
在全球化時代,原生態的民俗文化以其新奇和不可再生而成為重要的文化資源,影視創作者也常常以展現原生態、民俗文化為賣點。作為一部高質量的電視劇精品,《血色湘西》在弘揚主旋律的同時,又巧妙的將湘西地區的區域文化、風土人情融入了影片的整體結構中,向觀眾呈現了一臺湘西地區的區域文化盛宴,與《芙蓉鎮》《邊城》《烏龍山剿匪記》《那山那人和狗》等為代表的湘西題材影視作品一道,向世人展示了神秘的湘西風情。
[1]劉原.濃郁的湘西風情 壯美的民族畫卷——電視劇《血色湘西》研討會綜述[J].當代電視,2008(2).
[2]劉曄原,主編.電視劇鑒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郝樸寧,李秩,張藝昆.影視語言論[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劉蓄瑞,成都市成華區新聞中心記者,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紀錄片創作、電視藝術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