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育龍 (衡陽師范學院 美術系 421008)
“臣書刷字”在書法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
彭育龍 (衡陽師范學院 美術系 421008)
在宋代尚意書風中,米芾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書法極具個性與革新性,對同時代及后世的書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米芾評自己的書法為刷字,刷字可意為迅速與率意的書寫。米芾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不斷發現,不斷總結,其刷字所蘊藉的審美內涵對當下的書法發展有著正本求源的啟示意義。所以本文旨在通過對米芾書法的深刻挖掘與理解,試歸納幾點自己的理解,與書法教學現狀相聯系,以促進書法教學的發展。
米芾;刷字;教學
“廣臨碑帖,融匯百家”就是米芾的集古字學習法,是米芾學書很重要的一個特點。米芾的“廣臨碑帖,融匯百家”做到了有別于一般的臨摹學習,他對于前代書法家的學習取法對象寬泛、深入程度深刻,這說明他學習書法很勤奮,也反映出米芾對書法抱以狂熱的喜愛程度;另外米芾在學習前代的法帖中,是極其講究想法與方法的,在思想上他對臨摹的對象認識很清楚,具有自己的理解,學習對象優秀的地方,他自己說過:“見柳而慕緊結……又慕段季轉折肥美”,在方法上,米芾是講究心摹、手追、眼到心也到,特別注意法帖中精神內蘊的特質。
在當下書法教學中學生很多都缺乏像米芾這樣意義上的“廣臨碑帖,融匯百家”,出現了很多僵化的摹古狀況,筆者簡要的歸納出兩個問題,一是對待古代浩如煙海的書法傳統經典,學生首先就沒有一個清醒的理解,當學生要學習一個法帖時對其風格特色及師承淵源都缺乏理性的認識,尤其是法帖當中優長的地方把握的未必十分準確,不能做到規律性的總結,所以學習的時候就缺乏理性的方向,常常會出現被動的學習,無序的學習,這是其中之一的問題;另一方面,沒有獨立思考的分析能力,對待法帖的認識都是來源于別人的理解,自己很難從中發現新的東西,新的理解,以至于學習效率的低效,這是問題之一。筆者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了米芾“廣臨碑帖,融匯百家”所包含的意義,以運用于教學的實踐,第一要培養學生自主讀帖的能力,把握法帖當中所具有的共性、規律性的特點,比如結構的規律、用筆的特點,對這些規律的理解后才能做到有效率的吸收,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發展;第二是要獨立分析能力的培養,對法帖要有想法,對其字形、用筆進行對比、歸納、解剖的理性分析,有助于更加清楚的理解法帖的特征,再進行吸收消化。“廣臨碑帖,融匯百家”看似就是簡單的臨摹學習法,但米芾學習卻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行動,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的。
“入古出新,獨出機杼”主要是說米芾學書所富有的創造性,學古不淤泥于古,能最大限度的做到為我法所用,變化出新的意蘊。米芾所出的新意是獨到的、內涵深刻的,他自己在《海岳名言》中說道:“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見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鍾法。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這里說出了字應“八面具備”,簡潔概要的理解就是字的四邊與四角都應圓圓滿滿,字形結構的大小空疏緊促和欹側避讓,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正側、輕重緩急,乃至于整幅作品中字的大小錯落、松緊關系,這些都應該富于變化而又自然的,這就是米芾書法所具有的新意。對于歐、虞、褚、柳、顏等大家的書法,米芾曾極力追摹過,但也得到前人嚴厲批評為“一筆書”,其主要是指他們的書法太過于用筆的法度與刻意安排,缺乏情感意韻的表達,沒有變化。書法要表現出天真自然而又出于意外的趣味,同時筆法的運用要骨筋皮肉、脂澤風神皆全就如同一個健康的人一樣,最后又強調了筆墨的自然天真、筆筆不同的變化。
在現在書法的教學中,學生多半是寫死字,也就是亦步亦趨的按著前人范例去寫,沒有新意,在思想上就是以仿古字為能事,這與米芾的集古字方法是有很大區別的,米芾吸收別人的長處來為己所用,是能“入古出新,獨出機杼”的。在具體的實踐中有兩點需要認識清楚,第一是要深入古之精髓,對臨摹對象的結構、用筆、布局都能了然于胸,隨手便能入古意,這是出新的前提;第二是如何做到出新意,這就要做到“無刻意做作乃佳”,全身心投入表達自己的情感,對已經掌握的技法要有的放矢的發揮運用,適當的隨意發揮,更有助于自我精神的凸顯。米芾在集古字過程中對于“入古出新,獨出機杼”的實踐遠不在于兩點表面的體會,但重要能在教學中不斷的實踐與認知,必定會有助于教學的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水平的逐步提高。
蘇軾評米芾的書法:“海岳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墻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這是蘇軾對米芾書法的高度評價,尤其是“風墻陣馬、沉著痛快”這表現出的是豪放不羈、瀟灑意氣的書寫狀態,已經突破了集古字時期的古人面貌。其晚年的書風自評為“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是何等的怡然自得,此時對于用筆的變化、結構的奇崛、通篇章法的節奏的掌控都能做到自出新意,自立家法。在其晚年大字行書《多景樓詩冊》就是“風墻陣馬、沉著痛快”典型代表,通篇點畫恣意淋漓、勁利奔放,結體欹側傾斜、姿態萬千,布局也是疏密大小變化無窮,氣象萬千,一氣呵成,有勢不可擋之勢。
米芾強調書家自身內心想法的表達,敢于獨造的藝術創造精神。對待古代經典范本的學習,能補己之短的想法去吸收學習,在藝術創作中更是意氣當先,“風墻陣馬、沉著痛快”,充滿豪氣萬丈、意氣風發、不拘陳規的精神狀態。聯系當下的教學實踐,要么一直師法古人,并且是機械的師古,不求變化,要么胡亂瞎寫,不去掌握書法的筆法、空間、結構,更不知形式造型為何物,未深刻領略傳統藝術精髓就大筆一揮,而米芾的獨來獨往卻是有著一分正氣、一份使命的,是深入到了藝術最本質的核心的內核,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既要注意對待傳統技法的收與放,又要在創作中適當做到約束與發揮的合理性安排。總之要帶著想法去學習,不可一味襲古,更不可胡亂編造,藝術的根蒂仍在于自我的表達,感情的流露,不斷的變革,不斷的創新,永不停息的實踐,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為一標準。
“米芾刷字”所蘊涵的觀點與思想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學習過程,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在臨摹集古字過程中的扎實勤奮,在狠下苦工的同時又講究理性的分析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強調胸中意氣抒發與感情的流露,都具有深刻且實用的思想價值。米芾刷字中所做的實踐與其所蘊涵的思想對時下的書法教學是大有裨益,筆者進行分析的三點見解屬淺薄之見,只是想借此來進一步促進書法教學向前不斷的邁進,對米芾刷字的內核仍有待于繼續的研究與探索,其精髓的思想理論勢必對當下書法教學有著促進的現實意義。
[1]慶旭.(蜀素貼):在束縛中跳舞[J].書法報,2012(19).
[2]曹寶麟.米芾(蜀素帖)賞析[J].書法報,2013(36).
[3]楊松耀.米芾研究概述[J].書法報,2014(41).
彭育龍,衡陽師范學院美術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