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鳳
摘 要:語文作為一項人文學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教學目標。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174-01
一、教學語言要做到清晰明確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自身的榜樣性與引導性,要以清晰明確的教學語言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要以清晰明確的語言來熏陶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風格,為他們日后的學習發展打好基礎。
推廣普通話是語文教師的艱巨任務,然而在西南地區,由于人們的方言口音較重,導致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不少的誤會。高中生面臨著升學深造與步入社會的雙重選擇,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感與長遠的發展理念,注重對于學生普通話的培養。“想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必須具備一口熟練流暢的普通話,具體要求:發音要標準,吐字要清楚,敘述要流暢,對于各類語音現象,如多音字、近音字、同音字等要善于區分和運用,給學生健康純潔的語言導向。如果教師發音不準確,不僅會失去語言應有的導向作用,而且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另外教學中教師也要做到語速快慢適宜,停頓適度,重音突出,也是教學用語的要求之一。魏書生說:“講課時聲音突然提高一點,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聲音突然降低一點,也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講課時要根據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情況調整聲音的高低,抑揚頓挫的聲調,使學生精神振奮,興趣頓增?!?/p>
語文知識博大精深,詞句內涵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技能,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講課必須有條有理,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加工,按一定的線索和需要調整講授知識的先后,再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講授,從而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外教師也要豐富自身的詞匯積累,以便在分析文學作品時,可以準備一些諸如“刻畫”、“描繪”、“塑造”、“抒發”、“表達”、“肯定”、“頌揚”、“歌頌”、“贊美”、“揭露”、“抨擊”、“針砭”、“諷刺”等詞匯在課堂上變換使用。一方面,教師豐富的語匯能夠啟發學生,從而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服力;另一方面,避免了課堂上表達眾口一詞、千人一腔的惡果,這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技能、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促進價值。
二、教學語言要做到生動形象
同樣的含義有著不同的語言表達方法,同樣的含義、形象運用不同的語言進行表達也會出現不同的效果。高中時期的語文知識更趨于感性內容,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對于教師的表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課堂語言不但要規范,還要形象。語言生動形象,就能將抽象的化為具體,深奧的講得淺顯。魯迅講課,用“焦大是不愛林妹妹的”一句話,將“審美的階級性”這一抽象的理論問題,講得生動形象。這樣的案例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借用。
此外教學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旁推側引,通過多樣化內容引入來使自己的觀點顯得更加生動、形象。正如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在講《論語心得》說過這樣一段話:“古往今來光陰之嘆是我們看到最多的感嘆,這種感嘆在《論語》中也不例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很含蓄,但是里面有多少滄桑?劉禹錫說‘人世幾回傷往事,山行依舊枕江流。也就是倉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愴古往今來川流不息。這就像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所發出的這種無端之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就在這樣一種天地悠悠,江山有情,這樣一種物序流轉中,每一個渺小的人,一個轉瞬即逝的生命,要有一定的人生規劃?!边@段話優美凝練、流暢華麗,使得教學語言格外精彩。教學中教師也要善于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的橫向運用,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三、教學語言要做到幽默風趣
在高中時期,隨著學生的成人意識逐漸增強,師生之間的矛盾也顯得更為突出,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少的阻礙。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來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為有效教學打好基礎。幽默像催化劑,能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它還是教師智慧和自信的表現,富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想象,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有一次指導學生做手抄報,有部分同學出現斜排版斜書寫的錯誤。為糾正學生的錯誤,加深學生的記憶,在評講手抄報時,我將這種錯誤的排版和書寫的現象板書在黑板上,我故意歪著腦袋,然后對學生說:“要看清這些斜排的文章,讀者必須歪著腦袋看,但長期歪著腦袋看文章,很容易得頸椎病(學生大笑),為使讀者不犯頸椎病,你們以后千萬不要再做斜排版書寫的手抄報了。”學生在笑聲中加深了對手抄報排版和書寫的認識。巧妙使用幽默技巧,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對知識迅速掌握,使枯燥的學習演變成一種精神享受。
四、教學語言要做到積極向上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自身的情緒風格、人格魅力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特別是語文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多、對于學生的影響更大。教學中教師要用積極的態度、樂觀的情緒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生活。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就能夠給學生帶來成功感,給學習過程帶來趣味感,激勵可以讓教學活動成為體驗成功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運用激勵的語言,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促進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學習。通過積極的教學語言來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對于他們的學習發展意義重大。
語言是知識的基本載體,教學語言是學生學習知識、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科學與否、標準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知識內涵的認知,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予以特別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聶勛偉.高中語文教學語言有效性策略探討《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
[2] 曾 敏.高中語文語言教學藝術淺析《未來英才》.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