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鵬 袁國良 馬成彬 李 偉 陳玉軍 李 濤 李小玉
(江蘇省沭陽縣中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蘇 宿遷 223600)
?
高血壓患者血清肝細胞生長因子水平與血管內皮功能的關系及坎地沙坦酯的干預效果
金鵬袁國良馬成彬李偉陳玉軍李濤李小玉
(江蘇省沭陽縣中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蘇宿遷223600)
摘要〔〕目的探討高血壓患者血清肝細胞生長因子(HGF)水平與血管內皮功能的關系及坎地沙坦酯的干預效果。方法選擇該院心血管內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60例為病例組,同時選取30例健康體檢者(血壓正常)為對照組,檢測血清HGF、內皮素(ET)、一氧化氮(NO)指標,分析血清HGF水平與血管內皮功能的關系及坎地沙坦酯的干預效果。結果病例組中隨著病情加重HGF、ET-1水平逐漸升高,NO水平逐漸降低(P<0.05);病例組各級別中NO、ET-1、HGF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病例組干預前經過檢測HGF、NO、ET-1水平分別為(1 543.23±24.67)pg/ml、(12.38±2.36)μmol/L、(89.90±14.38)ng/L;HGF水平與NO呈負相關(r=-0.456,P=0.005),與ET-1呈正相關(r=0.765,P=0.001)。干預12 w后HGF與ET-1水平明顯降低,NO水平明顯升高,與干預前相比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高血壓患者血清HGF明顯升高,HGF水平變化與血管內皮功能密切相關,坎地沙坦酯干預后HGF水平下降,改善了血管內皮功能。
關鍵詞〔〕高血壓;血清肝細胞生長因子;血管內皮功能;坎地沙坦酯
第一作者:金鵬(1978-),男,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研究。
目前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尚清楚,其發病率和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1〕?,F在大量研究發現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害是造成動脈硬化和血流阻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高血壓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肝細胞生長因子(HGF)又稱擴散因子〔2〕,是一種多功能生長因子,在細胞生長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坎地沙坦酯是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藥物,可以降低血壓,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和結構,還有改善和保護內皮細胞功能的作用〔3,4〕。本文擬分析HGF水平與血管內皮功能的關系及坎地沙坦酯的干預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心血管內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60例為病例組。高血壓分級:1級23例、2級25例、3級12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國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采用2000年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并且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的檢測和治療資料。②不患嚴重并發癥,未服用可能對研究指標有影響的藥物。③符合家庭倫理道德,不會對患者造成傷害,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等。排除標準:①患有器官功能障礙性疾病或內分泌性疾病。②正在服用降壓藥物或對本次使用坎地沙坦酯過敏者。③對本次研究不依從、不配合、容易產生失訪的以及拒絕參加試驗者,試驗過程中不按照規定進行檢查,或者在調查過程中采用了其他治療措施。④在治療過程中病情突然加重不能在參加試驗者。同時選取30例健康體檢者(血壓正常)為對照組。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基本資料的比較±s)
BMI:體重指數,Hb:血紅蛋白
1.2儀器與試劑離心機(蘇州盛斯爾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美國biotek酶標儀,血清HGF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試劑盒、內皮素-1(ET)檢測試劑盒、NO試劑盒均購自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驳厣程辊シ稚⑵ッ髟慈鹬扑幱邢薰荆瑖帨首謕0133028,4 mg/片。
1.3研究方法
1.3.1血清HGF、ET、NO指標檢測干預前分別觀察血清HGF、NO、ET-1的變化。所有受試者均于早晨6:30平臥抽取空腹肘靜脈血,分別注入預冷的干燥試管和含10%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鈉30 μl和抑肽酶20 μl的試管中各2 ml靜脈血,立即4℃,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及血漿,分裝并置于-80℃保存,等待檢測血清NO、ET-1、HGF。HGF檢測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利用HGF ELISA測定試劑盒;ET-1采用放用免疫法,利用ET-1測定試劑盒;NO采用化學法,利用NO測定試劑盒,所有操作均按照試劑盒要求步驟嚴格進行。
1.3.2坎地沙坦酯干預病例組服用坎地沙坦酯片干預。初始劑量和維持劑量為150 mg/d,飲食對服藥無影響。如果無效,可將劑量增至300 mg,或者增加其他抗高血壓藥物,尤其加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所有患者用藥期間隨訪1次/w,測量患者血壓、心率及是否出現不良反應等,治療12 w,測量干預后NO、ET-1、HGF變化。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χ2檢驗及Pearson相關分析或者Spearman相關分析。
2結果
2.1病例組不同級別與對照組NO、ET-1、HGF比較病例組中隨著病情加重,HGF、ET-1水平逐漸升高,NO水平逐漸降低(P<0.05),并且各指標在病例組各級別間兩兩比較差異顯著(P<0.05);病例組各級別中NO、ET-1、HGF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高血壓不同級別與對照組NO、ET-1、HGF對比
與1級比較:1)P<0.05;與2級比較:2)P<0.05;與對照組比較:3)P<0.05
2.2HGF水平與NO、ET-1相關性分析病例組干預前HGF、NO、ET-1水平分別為(1 543.23±24.67)pg/ml、(12.38±2.36)μmol/L、(89.90±14.38)ng/L。HGF水平與NO呈負相關(r=-0.456,P=0.005),與ET呈正相關(r=0.765,P=0.001),見圖1。

圖1 HGF與NO、EF-1散點圖
2.3干預前和干預12 w后NO、ET-1、HGF指標變化病例組干預12 w后HGF〔(987.89±24.67)pg/ml〕與ET-1水平〔(68.86±12.68)ng/ml〕明顯降低,NO水平〔(15.67±4.58)μmol/L〕明顯升高,與干預前相比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HGF是近年來研究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發現HGF與內皮細胞具有密切關系,廣泛分布在心血管系統中。進一步研究發現,在鼠和人的血管內皮培養液中,每2天加入HGF 5 μg/ml,8 d后內皮細胞數增加了16倍〔5〕;研究發現HGF刺激內皮細胞生長的作用比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強,而且HGF與VEGF一樣對平滑肌細胞DNA的合成無影響,而bFGF則有很強的刺激作用,表明HGF是一種特異的內皮細胞生長因子〔6〕。另外,有研究表明HGF能促進內皮細胞的擴散和內皮細胞損傷的修復,抑制內皮細胞凋亡〔7〕。目前HGF與高血壓關系國內外研究結果不一致,也有研究表明血中HGF水平與收縮壓相關,而與平均壓、舒張壓無相關性,但擴大樣本量后發現與三者均相關〔8〕。動物實驗研究發現: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心臟、動脈組織中HGF及HGF mRNA的水平與同源正常血壓(WKY)鼠相比明顯降低,而血液中HGF的水平明顯增高,并與血壓水平呈正相關〔9〕。因此推測外周血中HGF的水平可作為反映高血壓患者內皮功能受損程度的一個新指標〔10〕。總之,HGF、ET-1、NO可作為特異性指標,作為高血壓檢測和診斷的依據。
參考文獻4
1龔菲,張賽丹.原發性高血壓高遷移率族蛋白1與血管內皮功能的關系〔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3;23(11):68-71.
2胡澤平,王邦寧,孟影.肝細胞生長因子基因C57488A多態性及其血清水平和高血壓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2):225-7.
3黃紹湘,楊小英,盧幻真,等.坎地沙坦酯與左旋氨氯地平合用對原發性高血壓微量蛋白尿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10):40-1.
4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中國高血壓聯盟,中華高血壓雜志編輯委員會.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血壓和微量白蛋白尿診治簡化流程〔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3;21(5):413-4.
5盧海龍,李雷,楊榮禮,等.厄貝沙坦酯氫氯噻嗪對肱動脈內皮功能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4;6(5):599-604.
6巫文宏,印建平.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療效觀察及對內皮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4):43,50.
7王冬英.坎地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響〔J〕.中國藥業,2013;22(5):47-8.
8蒙冠云.苯磺酸氨氯地平與厄貝沙坦聯用對高血壓合并腎損害的影響研究〔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35(3):283-5.
9曹軍,彭德熹.厄貝沙坦對高血壓患者療效觀察及對血管內皮舒張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21):108-9.
10王秋萍,王青梅,郭宏,等.維生素D與高血壓關系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10):1994-6.
〔2015-03-19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基金項目:宿遷市2014年市級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No.Z201412 )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1-6098-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