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鵬 周國慶 黃志東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老年內科,廣西 桂林 541002)
?
T淋巴細胞Ag-NORs與腦利鈉肽評估老年AECOPD患者治療效果及意義
付鵬周國慶黃志東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老年內科,廣西桂林541002)
摘要〔〕目的探討T淋巴細胞核仁形成區嗜銀蛋白(Ag-NORs)與N端腦利納肽前體(NT-proBNP)對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治療療效的評估意義。方法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該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7例,根據臨床療效分為有效組(痊愈+顯效,n=71)和無效組(無效,n=26)。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第3、治療第7天、治療結束時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和血漿NT-proBNP水平,并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AUC)比較不同指標對療效的評估價值。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均隨治療時間呈上升趨勢,且有效組較無效組患者上升較快(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漿NT-proBNP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均隨治療時間呈下降趨勢,且有效組較無效組患者下降較快(P<0.05);有效組患者治療第3天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和血漿NT-proBNP水平變化率均明顯高于無效組(P<0.05);治療第3天的 T淋巴細胞Ag-NORs水平變化率評估療效的AUC為0.752(P<0.05),當其>21.60%時,評估有效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3.58%和84.72%;治療第3天血漿NT-proBNP水平變化率評估療效的AUC為0.684 (P<0.05),當其>24.72%時,評估有效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0.86%和79.84%。結論治療第3天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和血漿NT-proBNP水平變化率均可用于評估AECOPD患者治療療效,以治療第3天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評估價值更高。
關鍵詞〔〕AECOPD;T淋巴細胞Ag-NORs;NT-proBNP
第一作者:付鵬(1967-),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內科疾病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呈逐漸增高趨勢〔1〕。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臨床癥狀更嚴重,導致患者的生命質量日益惡化〔2〕。本研究旨在探討T淋巴細胞核仁形成區嗜銀蛋白(Ag-NORs)和N端腦利納肽前體(NT-proBNP)對老年AECOPD患者治療效果的評估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7例,均存在氣促、咳嗽癥狀加重、痰量增多、痰液黏稠、部分患者伴發熱等現象,其中男62例,女35例;年齡62~85〔平均(71.54±9.69)〕歲;病程5~17年,平均(10.25±1.4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標準〔3〕。排除標準:①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重大慢性全身性疾病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②伴有間質性肺病、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等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③合并呼吸系統以外部位感染者;④近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環磷酰胺等可能影響機體免疫功能的藥物。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均知情同意。
1.2療效評定及研究分組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內科主治醫生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并制定適宜患者具體情況的治療方案,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并采取相應措施。根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中療效判定標準〔3〕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①顯效:治療3 d后呼吸困難、喘息、咳嗽及肺部哮鳴音等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或明顯減輕,各項肺功能指標均明顯改善;②有效:治療4~7 d后呼吸困難、喘息癥狀消失,肺部哮鳴音明顯減少,咳嗽癥狀減輕,各項肺功能指標改善;③無效:治療7 d后呼吸困難、喘息癥狀雖有所減輕,但肺部哮鳴音及各項肺功能指標均無改善,甚至加重。老年AECOPD治療后有效患者(痊愈+顯效)71例設為有效組,無效患者(無效)26例設為無效組。
1.3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水平的檢測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第3、7天、治療結束時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水平。于患者處于安靜狀態下,無菌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2 ml,注入到外周血淋巴細胞培養液中,靜置于37℃恒溫培養箱中培養72 h。將培養的細胞混懸液用吸管輕輕吹勻后,吸取0.5 ml至離心管中,1 700 r/min離心7 min后,將上清液棄去。注入0.075 mol/L氯化鉀溶液5 ml,輕輕充分混勻后注入0.5 ml固定液(甲醇∶乙酸=3∶1),輕輕充分混勻后1 700 r/min離心7 min后,將上清液棄去,再次注入固定液重復操作1次。加入0.3 ml固定液,輕輕混勻后取2~3滴至預冷玻璃片上,室溫下晾干。將水浴箱升溫至90℃,將玻片加載預鋁板上后緩慢放入水浴箱水面,加染液5%硝酸銀溶液4滴、3%甲酸和2%明膠2滴于撥片上,用吸管輕輕吹勻蓋上蓋玻片,靜置3 min,待涂片變成深黃色時取下,將玻片沖洗至無黃色脫下,直立于室溫下晾干。高倍顯微鏡觀察染片,隨機采集30個生長狀況良好的的細胞,采用KL型免疫圖像分析儀(北京健爾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檢測,以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的T細胞Ag-NORs面積/細胞核面積(IS%)作為Ag-NORs的檢測指標。
1.4血漿腦利鈉肽(BNP)水平的檢測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第3、治療第7天、治療結束時檢測血漿NT-proBNP水平,無菌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全血2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鹽(EDTA)抗凝試管中,3 000 r/min離心5 min后,抽取血漿250 μl,采用Elecsys 2010免疫夾心法檢測血漿NT-proBNP水平,試劑盒購自德國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測定范圍為5~35 000 pg/ml。
1.5變化率的計算計算各時間位點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水平和血漿BNP水平的變化率〔(基線水平-所在時間位點水平)/基線水平×100%〕。
1.6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并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下面積(AUC)進行分析。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不同時間位點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水平及變化率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均隨治療時間呈上升趨勢,且有效組較無效組上升較快(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第3天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水平的變化率分別為(22.47±9.86)%和(6.30±1.42)%,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不同時間位點血漿BNP水平及變化率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漿NT-proBNP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均隨治療時間呈下降趨勢,且有效組較無效組下降較快(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第3天血漿BNP水平的變化率分別為(23.07±10.16)%和(10.01±1.87)%,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位點外周血T淋巴細胞

表2 兩組不同時間位點血漿NT-proBNP
2.3不同指標評估老年AECOPD患者治療療效的ROC治療第3天T淋巴細胞Ag-NORs水平變化率評估療效的AUC為0.752(P<0.05),最佳臨界值為21.60%,評估有效的敏感度、特異度和約登指數分別為73.58%、84.72%和0.583;治療第3天 血漿NT-proBNP水平變化率評估療效的AUC為0.684 (P<0.05),最佳臨界值為24.72%,評估有效的敏感度、特異度和約登指數分別為70.86%、79.84%和0.507。治療第3天T淋巴細胞Ag-NORs水平變化率對療效評估價值優于治療第3天血漿NT-proBNP水平變化率(P<0.05)。
3討論
反復呼吸道感染、全身炎性反應等導致COPD患者免疫力顯著下降,急性加重期下降更為明顯〔4〕, 且由于老年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故大多老年AECOPD患者均陷入免疫功能低下狀態〔5〕。研究〔6〕報道,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缺陷主要表現為細胞免疫功能降低,以T淋巴細胞的變化為主。細胞核中的Ag-NORs含量是反映細胞核中rDNA轉錄活性的一項指標,且基因轉錄處于整個細胞生命活動周期的較早期,因此T淋巴細胞Ag-NORs可早期反映T淋巴細胞的增殖活性,進而評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態〔7〕。
BNP是一種多肽類神經激素,屬于利鈉肽家族,主要在心室合成由心肌細胞分泌,具有排鈉利尿、舒張血管等作用〔8〕。已有多項研究〔9〕證實,血漿BNP水平與AECOPD的發生和疾病進展密切相關,對COPD患者的預后具有獨立的提示作用。AECOPD患者經治療后,機體慢性缺氧狀態得以有效改善,血氧飽和度明顯升高,心肌耗氧量降低,患者心肺負擔有效降低,最終使 BNP分泌減少〔10〕。本研究提示治療第3天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Ag-NORs水平和血漿NT-proBNP水平的變化率可早期評估老年AECOPD患者療效。
參考文獻4
1肖建,杜春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1):3191-4.
2李艷玲,石麗娜,陳小靜,等.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癥狀困擾和功能狀態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4;35(6):918-21.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64.
4李廣榮,高念明.氣統受限性肺疾病的免疫學機制研究進展〔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4;34(9):1268-71.
5張瑩,慕廣建,施偉.老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營養狀態與免疫功能相關性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7):704-6.
6吳凱,葉軍,盧慧宇,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變化及意義〔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3;38(8):943-5.
7ElGendy AM,Abbas-Helmy WH,Ezzat Y,etal.Flow cytometric immunophenotyping of peripheral-blood leukocytes in relation to immunopathology and cellular proliferation of pleural mesothelioma〔J〕.Egypt J Immunol,2006;13(1):87-98.
8馮世兵,王宇.腦鈉肽和C反應蛋白水平對急性呼吸困難患者的快速診斷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7):4323-4.
9張立濤,趙鶴齡.腦利鈉肽在呼吸系統疾病中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2014;34(6):555-60.
10Zhang J,Zhao G,Yu X,etal.Intravenous diuretic and vasodilator therapy reduce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Respirology,2012;17(4):715-20.
〔2015-03-21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自籌經費科研課題(Z2013299)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1-6161-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