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影
茵梔黃口服液聯合媽咪愛早期干預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觀察
趙玉影
目的觀察茵梔黃口服液聯合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媽咪愛)早期干預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方法20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患兒應用苯巴比妥片治療,觀察組患兒應用茵梔黃口服液聯合媽咪愛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后的臨床效果。結果對照組患兒出生第3天、第4天、第5天經皮膽紅素水平,額:(89.2±18.0)、(107.5±26.0)、(111.5±18.0)mg/L;胸:(89.0±25.0)、(105.0±21.5)、(109.0±21.0)mg/L;腿:(59.2±13.0)、(71.0±17.0)、(71.5±19.5)mg/L。觀察組患兒出生第3天、第4天、第5天經皮膽紅素水平,額:(77.2±13.0)、(90.2±18.5)、(96.5±26.0)mg/L;胸:(75.5±13.0)、(90.0±22.2)、(94.0±25.0)mg/L;腿:(51.0±8.4)、(60.0±14.3)、(59.5±17.0)mg/L。兩組第3天、第4天、第5天額、胸、腿經皮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黃疸消退時間、再住院率分別為(14.0±2.0)d、6.0%(6/100),對照組黃疸消退時間、再住院率分別為(15.8±3.5)d、15.0%(15/100);觀察組黃疸消退時間、再住院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大便次數為(2.3±1.1)次,小便次數為(10.3±0.8)次,嘔吐6例,溢奶10例,吃奶少4例,腹脹3例;治療后,大便次數為(4.5±0.7)次,小便次數為(10.2±0.7)次,嘔吐5例,溢奶8例,吃奶少3例,腹脹1例;治療前后的大便次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癥狀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茵梔黃口服液聯合媽咪愛早期干預治療新生兒黃疸,應用安全,效果顯著。
茵梔黃口服液;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為新生兒時期一種常見疾病,臨床治療新生兒黃疸主要采用綜合治療方法,包括白蛋白、肝酶誘導劑、光療甚至換血治療[1]。本次研究給予新生兒黃疸患兒采用茵梔黃口服液聯合媽咪愛早期干預治療,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北鎮市婦幼保健院出生的20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中男60例,女40例,平均胎齡(38.9±2.2)周,日齡24 h~10 d,平均體質量(3290±360)g;觀察組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胎齡(39.0±2.4)周,日齡25 h~9 d,平均體質量(3270±375)g。兩組患兒性別、胎齡、日齡、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及排除標準 入選患兒均確診為新生兒黃疸,足月新生兒,產婦無妊娠期疾病,初產,獲得知情權。排除低出生體重兒、巨大兒、產后Apgar評分<10分者。
1.3 方法 對照組口服苯巴比妥片,用藥劑量為15mg/次,1次/d。觀察組在新生兒出生后第1天口服茵梔黃口服液,用藥劑量為3ml/次,3次/d;媽咪愛用藥劑量為0.5 g/次,1次/d。新生兒出生后第2天監測兩組患兒的胸部、額部、腿部經皮膽紅素值,若檢查膽紅素水平>15mg/L,則應叮囑患兒住院接受治療。兩組患兒的治療時間為5 d。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出生3~5 d應用黃疸儀經皮測定額、胸、腿3個部位的膽紅素水平,檢測時間為每天9:00,每個部位需要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觀察兩組患兒吃奶、精神狀態、有無嘔吐、大小便情況。觀察過程中,若患兒膽紅素高于臨界值,或有其他疾病出現,從中剔除,但需計入再住院率。常規出院后,隨訪人員定期隨訪,統計黃疸消退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部位出生后不同時間經皮膽紅素水平比較 對照組患兒出生第3天、第4天、第5天經皮膽紅素水平:額:(89.2±18.0)、(107.5±26.0)、(111.5±18.0)mg/L;胸:(89.0±25.0)、(105.0±21.5)、(109.0±21.0)mg/L;腿:(59.2±13.0)、(71.0±17.0)、(71.5±19.5)mg/L。觀察組患兒出生第3天、第4天、第5天經皮膽紅素水平:額:(77.2±13.0)、(90.2±18.5)、(96.5± 26.0)mg/L;胸:(75.5±13.0)、(90.0±22.2)、(94.0±25.0)mg/L;腿:(51.0±8.4)、(60.0±14.3)、(59.5±17.0)mg/L。兩組第3天、第4天、第5天的額、胸、腿經皮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黃疸消退時間、再住院情況比較 觀察組黃疸消退時間、再住院率分別為(14.0±2.0)d、6.0%(6/100),對照組黃疸消退時間、再住院率分別為(15.8±3.5)d、15.0%(15/100);觀察組黃疸消退時間、再住院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觀察組患兒治療前后癥狀情況比較 治療前大便次數為(2.3±1.1)次,小便次數為(10.3±0.8)次,嘔吐6例,溢奶10例,吃奶少4例,腹脹3例;治療后大便次數為(4.5±0.7)次,小便次數為(10.2±0.7)次,嘔吐5例,溢奶8例,吃奶少3例,腹脹1例;治療前后的大便次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癥狀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分析新生兒黃疸發生原因,由于膽紅素生成過多,肝細胞未發育成熟,而導致膽紅素的結合、攝取、排泄膽紅素能力差,新生兒出生時因胎糞排除延遲、腸道內無細菌、母乳喂養等原因,增加膽紅素腸肝循環而導致。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為膽紅素腸肝循環增加 。
茵梔黃口服液為中成藥,其主要成分為黃芩苷、金銀花提取物,茵陳及梔子提取物,臨床研究表明,其具有退黃、抗溶血、清熱利濕、加速膽紅素排泄等多種功效[2]。黃芩苷、金銀花、梔子具有清熱利濕、利尿利膽退黃功效,可促膽汁分泌,降低血中膽紅素,抑制膽紅素腸肝循環。媽咪愛是一種含微生態活菌復方制劑,其主要成分為腸球菌、枯草桿菌以及多種維生素,生理功能多樣,可構成體內酶的主要成分,服用藥物后,進入腸道定居并快速大量繁殖,創造厭氧環境,促益菌群生長,抑制腸道有害菌生長[3,4]。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用藥后測量患兒出生后第3天、第4天、第5天的額、胸、腿經皮膽紅素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黃疸消退時間、再住院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通過觀察患兒用藥前后的吃奶、精神、消化、大便次數等情況評價觀察組聯合用藥安全性,結果表明,用藥后僅大便增多,其他各項癥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茵梔黃口服液聯合媽咪愛聯合用藥安全。
綜上所述,茵梔黃口服液聯合媽咪愛早期干預治療新生兒黃疸,應用安全,且有效改善患兒的黃疸癥狀,促患兒健康成長。
[1]趙景巖,趙晶.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聯合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40例臨床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11):65.
[2]賈輝彩,張文湛.間斷性藍光照射方式和持續性藍光照射方式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觀察.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6): 107-108.
[3]向芬.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聯合茵梔黃口服液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觀察.兒科藥學雜志,2016,22(7):30-32.
[4]邵志蓉,吳麗紅,黃靜,等.新生兒游泳撫觸操對新生兒黃疸和早期生長作用的效果分析.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6,37(3): 143-1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68
2016-09-28]
121300 遼寧省北鎮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