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敏
針對婦產科用藥不良反應的護理干預分析
常玉敏
目的探討在減少婦產科用藥不良反應中護理干預的作用。方法220例婦產科患者依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1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中發生2例毒性反應、4例過敏反應、4例患者靜脈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1%;對照組患者中發生4例毒性反應、10例過敏反應、5例戒酒硫樣反應、5例靜脈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8%;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產科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婦產科;用藥不良反應;護理干預
抗菌藥物具有治療部分感染性疾病、預防婦產科手術切口感染的作用,并被廣泛應用于婦科炎癥治療和圍手術期處理中。但抗菌藥物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會伴隨戒酒硫樣反應、靜脈炎、過敏反應、毒性反應等不良反應,嚴重時會引起患者死亡[1,2]。當前應用于預防抗生素不良反應的方法很多,其中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護理干預。近年來,本院通過開展相應護理措施預防婦產科用藥不良反應,本文對此進行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婦產科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2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使用氟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等六類抗生素藥物。依據護理方式不同將全部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10例。觀察組年齡20~69歲,平均年齡(43.6±16.5)歲;20例急性盆腔炎治療、30例行子宮切除術、52例剖宮產、8例為其他。對照組年齡19~67歲,平均年齡(43.9±16.3)歲;18例急性盆腔炎治療、32例行子宮切除術、50例剖宮產、10例為其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的護理類型為常規護理,患者接受頭孢菌素和青霉素滴注前需進行過敏試驗,實驗結果為陰性者可進一步接受相應藥物治療。使用其他抗菌藥物前應當對患者過敏史進行了解。醫護人員嚴格依據“三查七對”使用藥物,調節輸液滴速時應充分考慮患者全身狀況、疾病種類、年齡層次等,并告知患者不可擅自改變輸液速度,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3,4]。藥物治療后應當密切觀察患者藥物不良反應,包括過敏反應、輸液反應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護理干預。護理干預內容:①組織護理人員接受專業知識培訓,實現對抗生素不良反應和用法用量的充分掌握,并能夠在此基礎上針對不良反應患者實施有效護理措施。②對已配制抗菌藥給藥時間進行嚴格規定,實際護理工作中應當盡可能現用現配。護理人員高負荷工作情況在很多醫院都廣泛存在,一些護理人員為提升效率,常常一次配好患者輸注的幾瓶抗菌藥物液體。藥液再長時間放置后容易出現污染,并使不良反應發生率大幅提升。③對用藥后反應進行全程嚴密監測,監測主要內容包括蕁麻疹、腹瀉、腹痛、嘔吐、惡心,同時醫護人員還應當了解患者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有無變化。④充分掌握各種藥物配伍禁忌,并在操作中嚴格執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內容主要包括用藥后不良反應,具體包括:①過敏性皮炎、蕁麻疹、過敏性休克、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②神經毒性、肝毒性、免疫系統毒性、胃腸道毒性、腎毒性、耳毒性等毒性反應;③戒酒硫樣反應;④靜脈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中發生2例毒性反應、4例過敏反應、4例患者靜脈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1%;對照組患者中發生4例毒性反應、10例過敏反應、5例戒酒硫樣反應、5例靜脈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8%;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當前婦科炎癥治療中主要使用抗菌藥物,以藥敏試驗結果為依據選用針對性抗生素,能夠獲得顯著婦科炎癥治療成效。當時在抗菌藥物使用過程中,經常會有戒酒硫樣反應、靜脈炎、過敏反應、毒性反應等不良反應發生[5,6]。抗菌藥物毒性反應以腎毒性、耳毒性為主,發生于大環內酯類藥物,護理中合理確定藥物劑量、調節輸液速度、嚴密觀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毒性反應的發生。過敏反應通常發生于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抗菌藥物,護理中通過嚴格皮試操作、詢問過敏史、三查七對、監測用藥反應,能夠顯著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使用頭孢類菌素抗生素后1周內患者不應飲酒,否則會大幅增加雙硫侖樣反應發生幾率,通過健康知識普及可有效減少不良反應。輸液速度過快、輸液時間過長、扎針時無菌操作都會增加靜脈炎發生率,所以對以上情況進行控制和預防,能夠有效降低靜脈炎發生率。另外,相關研究表明[7],同時使用鈣劑和頭孢曲松,可能會造成患者猝死,臨床中應嚴格避免。所以,婦產科疾病治療中應當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采取有效方法降低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通過研究發現,在降低抗菌藥物不良反應中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中發生2例毒性反應、4例過敏反應、4例患者靜脈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1%;對照組患者中發生4例毒性反應、10例過敏反應、5例戒酒硫樣反應、5例靜脈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8%;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通過有效掌握用藥劑量、嚴密觀察用藥后反應、控制已配置藥物給藥時間等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減少婦產科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張太麗.藥物不良反應100例原因分析與護理干預.基層醫學論壇,2015(9):1236-1237.
[2]李淑華.針對婦產科用藥不良反應的護理干預分析.北方藥學,2015(9):149.
[3]王富蘭,張建華,安曉惠,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療產后出血所致不良反應的干預性護理研究.中國藥房,2009(35): 2766-2768.
[4]溫銳,姜艷.厄貝沙坦氫氯噻嗪治療原發性高血壓行護理干預對療效及不良反應的影響.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8(12):1525-1527.
[5]孫四平,周建紅,孫可巧,等.護理干預在門診輸液患者藥物不良反應中的應對策略及效果評價.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148-149.
[6]黃娜.82例左氧氟沙星靜脈滴注不良反應案例分析及護理干預——以鹽城師范學院為例.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1(1):88-90.
[7]彭東兵,黃巍,曹和招,等.頭孢曲松鈉與含鈣注射液配伍使用致人死亡機制分析.刑事技術,2014(3):45-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121
2016-10-25]
121000 遼寧省錦州市婦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