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紅
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藥學干預方式探析
王麗紅
目的探析在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中采用藥學干預方式的臨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采用抽簽分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抗生素管理進行干預,實驗組采用藥學干預抗生素管理進行干預,對兩組患者干預效果進行評價和分析。結果實驗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為12.5%(5/40),低于對照組的32.5%(13/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878,P=0.0322<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3/40),低于對照組的25.0%(10/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06,P=0.0339<0.05);實驗組應用費用為(132.5±2.6)元,明顯少于對照組的(366.0±22.4)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5.4882,P=0.0000<0.05)。結論在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中采用藥學干預方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值得應用和推廣。
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藥學干預
抗生素的濫用現象在近些年來越來越嚴重,頻頻發生抗生素應用不良事件,臨床差錯是藥物臨床合理應用中對用藥安全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同時患者對應用抗生素的認知程度也不高,存在很大的誤區,因此,作為醫務人員要對抗生素進行合理應用,注意配伍禁忌,提升用藥安全。在臨床治療中臨床藥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醫院要以臨床藥學標準為依據對藥物進行合理應用,提升服務質量,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1]。本研究對在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中藥學干預方式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對分析內容及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分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4例,最大年齡78歲,最小6歲,平均年齡(43.12±12.13)歲;實驗組中男25例,女15例,最大年齡77歲,最小8歲,平均年齡(44.06±11.78)歲。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均了解和知情,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抗生素管理進行干預。以患者的病情和要求為依據開具抗生素處方,同時針對特殊的患者,為其制定科學的抗生素應用治療方案,以此作為依據對其應用抗生素。實驗組采用藥學干預抗生素管理進行干預,具體干預方法為:①促進抗生素應用制度及規范建立健全,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促進抗生素合理應用工作開展,每個科室要對國家政策進行學習,抗生素管理制度要嚴格落實,以患者實際病情為依據對處方進行開具,如果抗生素開具已經超出個人使用權限,要經上級醫生批準和簽字才能開具及應用[2];②臨床藥師要保證資深、經驗豐富,針對患者的咨詢要進行耐心解答,消除患者使用抗生素的錯誤認識,醫院要組織藥師對各個科室的醫護人員針對抗生素應用規范進行講解,同時讓醫護人員了解用藥安全的重要性,詳細講解用藥安全的相關知識,并且要促進醫生對抗生素應用規范和要求進行嚴格掌握,促進護理人員對抗生素配置方法進行充分掌握,同時使其明確特殊抗生素在應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且告知在抗生素應用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嚴密監護,對其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并教會其不良反應發生時緊急的處理方法,對藥物配伍禁忌進行特別注意[3];③在抗生素應用及管理過程中臨床藥師要全程參與,對抗生素應用進行指導和監督,每天臨床藥師在進行查房時,要加強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對用藥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同時記錄用藥合理及不合理的情況,對不合理情況進行分析[4]。以患者病情為依據,結合藥敏試驗、血培養及臨床診斷等手段;臨床藥師與臨床醫生要共同對所有的抗生素種類進行確定,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嚴密觀察,尤其是緩解情況,并對其進行及時復查,防止長時間應用抗生素發生耐藥性。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應用費用進行統計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為12.5%(5/40),低于對照組的32.5%(13/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878,P=0.0322<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3/40),低于對照組的25.0%(10/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06,P=0.0339<0.05);實驗組應用費用為(132.5±2.6)元,明顯少于對照組的(366.0±22.4)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5.4882,P=0.0000<0.05)。
抗生素作為微生物分泌物的一種,其作用為殺菌及抑菌,在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在近些年抗生素濫用現象越來越嚴重,不但出現了耐藥菌,同時增加了抗感染治療,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因此,必須促進抗生素合理應用[5]。
將各個科室用藥安全提升是促進抗生素合理用藥的關鍵,抗生素藥物的合理應用要咨詢臨床藥師,將藥品規范及管理制度進行落實,對藥物配伍禁忌進行特別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對其進行記錄和上報,遵醫囑執行時要反復進行核對,對輸液反應進行預防[6]。在抗生素應用過程中醫生要嚴格進行控制,促進應用合理性,同時以患者實際需求進行處方開具,不要濫用抗生素,而護理人員要對靜脈用藥配制進行特別注意,正確使用藥物,針對特殊藥物,要對其注意事項充分了解,同時患者在應用藥物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嚴密監護。在藥師的指導下,醫生對抗生素進行應用,選擇正確的給藥方式,口服治療、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不得隨意更改藥物的給藥方式[7]。本研究結果中顯示:實驗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為12.5%(5/40),低于對照組的32.5%(13/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878,P=0.0322<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3/40),低于對照組的25.0%(10/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06,P=0.0339<0.05);實驗組應用費用為(132.5±2.6)元,明顯少于對照組的(366.0±22.4)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5.4882,P=0.0000<0.05)。
為降低抗生素不合理應用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促進抗生素應用合理性,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產生,防止大量浪費醫療及社會資源,導致耐藥菌株的快速發展,在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中采用藥學干預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不但將臨床藥師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此對臨床醫師抗生素用藥應用進行指導和監督,以此促進抗生素合理應用,避免濫用現象,促進患者康復,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是降低醫療糾紛的關鍵。醫護人員要在實際的工作中提升用藥安全意識,同時幫助患者轉變錯誤的抗生素應用意識,促進合理應用工作開展。
綜上所述,在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中采用藥學干預方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值得應用和推廣。
[1]朱惠新.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呼吸內科抗生素使用的研究.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3):62-64.
[2]袁培明,乙樹枝.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影響.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8):174-175.
[3]陳海林,孫浩,金海英,等.臨床藥學干預對呼吸內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響分析.現代實用醫學,2015(9):1234-1236.
[4]黃冬梅.藥學干預對減少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效果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2):153-154.
[5]陳麗娜.藥學干預對外科Ⅰ類切口圍手術期應用抗生素的影響.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6):166-167.
[6]夏寧.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藥學干預方法研究.中國醫藥導刊,2016(5):494-495.
[7]阿布都克尤木·卡迪爾,譚興暉.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影響效果分析.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19):171-1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77
2016-10-09]
163001 黑龍江省大慶油田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