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俠
胸腔鏡下行肺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觀察
馬志俠
目的分析胸腔鏡下行肺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方法46例胸腔鏡下行肺癌根治術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3例。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的一般護理進行干預,實驗組患者通過綜合護理進行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術后拔管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情況。結果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5.65%高于對照組73.9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拔管時間(57.3±5.6)h、住院時間(11.2±2.3)d均優于對照組的(64.5±8.4)h、(15.9±3.7)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3.04%低于對照組39.1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中圍手術期采用綜合護理干預不但能夠提升護理滿意度,同時能夠縮短患者的拔管以及住院時間,減少相關并發癥,值得臨床廣泛實施。
肺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胸腔鏡;綜合護理
肺癌是呼吸科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是所有癌癥中最高的。肺癌在老年人群中比較多發,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手術是臨床上治療肺癌的主要方法,常規的手術多為直視下的肺癌根治術,其手術創傷較大,術中出血量較多,患者術后需要很長的恢復時間,很多患者難以接受。胸腔鏡是臨床上新興的一種微創技術,其手術創傷較小,外觀美觀,不易干擾胸腔,患者術后恢復較快,并發癥較少[1]。胸腔鏡手術不但能夠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但是其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對于患者的恢復同樣具有重要價值。為分析胸腔鏡下行肺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本研究選取來本院治療的23例肺癌患者,護理方式為圍手術期綜合護理,獲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進行簡單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胸腔鏡下行肺癌根治術患者46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3例。實驗組患者中,男12例,女11例;年齡51~77歲,平均年齡(62.9±4.7)歲;病程2~23個月,平均病程(12.4±3.5)個月。對照組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齡50~76歲,平均年齡(61.7±4.8)歲;病程3~22個月,平均病程(12.1±3.3)個月。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的一般護理進行干預,護理人員要手術前做好呼吸道準備,疏導患者的心理,術后監測生命體征、進行呼吸道和疼痛護理。實驗組患者給予圍手術期綜合護理進行干預。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并定期通風,保持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同時護理人員還要詳細了解患者的基本資料,分析患者的心理特點。由于患者對于胸腔鏡手術了解較少,護理人員要詳細講解手術的優勢和安全性,指導患者如何配合麻醉和手術,并對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介紹,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術后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巡視,認真解答患者的問題,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手術前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肌鍛煉,要嚴格監督患者的鍛煉,以此來增強患者呼吸道的功能,提升肺通氣量。護理人員還要教會患者正確的咳嗽和排痰方法,以免引起切口疼痛。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手術前要食用高維生素和高熱量的食物,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術后給予患者10mg安定和100mg曲馬多肌內注射,以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保證患者的睡眠質量。護理人員需要提供良好的睡眠環境,降低外部因素對患者睡眠的影響。給予抗生素預防呼吸道感染,幫助患者進行有效排痰。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術后拔管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情況。滿意度評價采用本院自制滿意調查問卷,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對護理非常滿意15例,滿意7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5.65%;對照組對護理非常滿意10例,滿意7例,不滿意6例,滿意度為73.91%。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拔管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拔管時間(57.3±5.6)h、住院時間(11.2±2.3)d,對照組患者術后拔管時間(64.5±8.4)h、住院時間(15.9±3.7)d。實驗組患者術后拔管以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實驗組患者出現并發癥3例,發生率為13.04%;對照組患者出現并發癥9例,發生率為39.13%。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癌是呼吸內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不然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傳統的肺癌根治術手術創傷比較大,患者術后恢復較慢,并發癥較多。胸腔鏡是近些年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的微創手術,其手術創傷小,胸廓穩定性高,不易干擾心肺功能和生理功能,切口美觀。胸腔鏡手術視野是在小切口半直視下,因此手術難度較高,具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圍術期護理對于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現代醫學發展趨勢為生物-心理-社會的模式,護理工作不單單是對疾病的護理,護理工作是一個綜合性的整體服務[2]。圍手術期綜合護理是一個整體性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員不但要對患者的疾病進行護理,同時還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和需求,從全方位滿足患者的需要,以提高患者的整體質量。綜合護理貫穿整個手術期,強調將個性化、整體性的護理滲透到每項工作,使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神經上等達到舒適,進而完全配合治療,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3,4]。護理人員要運用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從全方位進行護理干預,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進而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最大限度的讓患者配合治療。通過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患者恢復時間更短,不但可以提高治療的效果,還能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更高,術后并發癥較少,有助于提升術后恢復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5.65%高于對照組73.9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拔管時間(57.3±5.6)h、住院時間(11.2±2.3)d均優于對照組的(64.5±8.4)h、(15.9± 3.7)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3.04%低于對照組39.1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中圍手術期采用綜合護理干預不但能夠提升護理滿意度,同時能夠縮短患者的拔管以及住院時間,減少相關并發癥,值得臨床廣泛實施。
[1]李瑞芳,龔蘭娟,秦小友.原發性肺癌全肺切除術圍術期舒適護理體會.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0):145-146.
[2]朱小燕,謝雪梅,劉堯萍,等.電視胸腔鏡下肺癌根治患者圍術期的觀察與護理.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8):156.
[3]黃育紅.胸腔鏡下早期肺癌根治術系統圍術期護理的臨床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0):339.
[4]童琴,周敏洪,項曉萍.胸腔鏡下行肺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3,34(2):123-12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106
2016-10-19]
110044 沈陽市第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