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薇
老年患者的血液透析技術及護理
紀薇
目的分析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特點,探討老年透析患者有效護理措施,以提高其生存質量。方法回顧性分析32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32例老年患者中,9例患者先后死亡,其余23例順利進行透析治療。結論由于老年患者身體各機能低下,護理應從細微入手,密切觀察患者病情,了解心理狀況,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保證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提高其生存質量。
血液透析;護理;透析并發癥;生存質量;老年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維持生命的一種安全、可靠的腎替代療法,能夠有效清除血液毒素,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1]。我國目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比例逐漸增加,相應的治療技術已相當成熟,但透析治療是一項持久的治療過程,老年患者在此期間精神上長期處于焦慮、恐懼,因其疾病的進展,并發癥的增多,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因此作為護士,應充分了解每例患者的情況,通過對患者的關心,對疾病的細致觀察,減輕患者痛苦,使其順利完成透析治療[2]。
1.1 一般資料 本科2010年5月~2016年5月共收治老年血液透析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齡65~87歲,平均年齡76歲,血液透析2~3次/周,3~4 h/次。
1.2 疾病特點 ①老年尿毒癥患者在透析前多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骨質疏松、營養不良等,透析后這些病癥明顯加重。②急性并發癥以心律失常和低血壓為主。③慢性并發癥以腎性骨病及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等為主。④心血管系統疾病為主要死亡原因。⑤老年患者由于對透析不耐受,導致透析不充分而影響治療及生活質量。
1.3 透析指征 ①急性腎衰竭:有明顯尿毒癥,包括心包炎、嚴重腦病、高鉀血癥、嚴重代謝性酸中毒且對利尿劑治療無效者。②慢性腎衰竭:如出現嚴重并發癥,藥物治療不能控制者。
1.4 血液透析特點 ①透析器及透析機:老年患者因自身特點,在透析中極易引起各種不適,應盡量安排超濾穩定,有可調鈉離子功能的機型,并避免選擇大面積、高通量的透析器,一般使用面積為1.2 m2的透析器為宜。②血流量:一般血流量控制在200ml/min左右,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血流量應控制在160ml/min左右。③透析液濃度:將鈉濃度控制在135~145 mmol/L,對于患有高血壓或低血壓的老年患者,可將鈉濃度進行適當調整。④透析液溫度:正常透析液溫度控制在36~37℃,對于低血壓的患者將透析液溫度下調至35.5~36.5℃,因低溫透析可以使患者外周血管收縮,對血壓有一定調控作用。對于血壓正常或較高的患者,可將透析溫度適當調高,控制在37.0~37.5℃,以減少透析中肌肉抽搐的發生。⑤超濾量:一般超濾量控制在500ml以內,體重增長不超過干體重的4%,若個別水腫嚴重或伴有胸水、腹水患者,可通過序貫透析使水分排出。⑥每周透析的次數和時間:一般安排3次/周,4 h/次,以達到透析治療時間。
32例老年患者中,9例患者先后死亡,其余23例順利進行血液透析。
3.1 一般護理 ①病室清潔,地面干燥,陽光充足,保持室內溫度18~20℃,濕度50%~60%,定時通風,消毒。②根據患者需求采取舒適臥位,床單一人一用一更換。③加強基礎護理,對于生活不能自理者,協助其進食和飲水。④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指導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防止受涼,講究衛生,避免感染、發熱,如有異常,通知醫生。
3.2 飲食護理 對于老年透析患者,給予必要的飲食指導,嚴格控制干體重,體重以每日增長1.0 kg以內為宜,少吃豆制品及含鉀、含磷高的食物,如橘子、香蕉、西紅柿等。
3.3 心理指導 將血液透析的知識及注意事項向患者和家屬耐心介紹,消除其焦慮、恐懼心理,鼓勵其正確認識疾病,樹立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療。透析時,仔細觀察病情,隨時詢問、關愛患者,減輕其心理負擔,做好家屬工作,共同鼓勵老年患者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從事力所能及的有意義的活動,體現自身價值。
3.4 加強內瘺的保護 內瘺是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線,維持血管通路尤為重要。老年患者血管條件差,血管脆、細、易滑動,穿刺失敗易引起血腫,因此,穿刺前應充分做好血管評估,有計劃的選擇穿刺點,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認真執行操作規程,最大限度保護內瘺。另外,做好保護內瘺的宣教工作,加強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如:不在內瘺側肢體抽血、輸血、輸液、量血壓;不用內瘺側手臂提重物;防止外力摩擦;睡覺時避免壓迫內瘺側肢體;保持內瘺側肢體清潔、干燥、衣袖勿過緊。
3.5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記錄 ①透析前仔細詢問患者有無出血傾向,合理選擇抗凝劑,根據每例患者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每個人的個體化透析治療。②透析過程中加強巡視,注意穿刺處有無滲血,管路連接是否妥當、通暢,透析機是否正常運轉,血流量是否正常,每小時測量生命體征并記錄,如透析中需要輸液,根據不同藥物嚴格掌握輸液速度。避免過快,30滴/min為宜。經常詢問老年患者有無抽搐、頭暈、胸悶等不適,有無異常,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處理。③透析結束后,回血量80ml/min,避免增加心臟負擔,止血有困難的患者,幫助止血,告知患者起床速度不可過快,避免發生直立性低血壓,待患者生命體征正常后方可離開。
3.6 并發癥的護理
3.6.1 透析失衡綜合征 多見于首次透析患者,在透析時或透析后24 h發生,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的一系列癥侯群,如頭痛、失眠、惡心、嘔吐等。初次血透的老年患者應縮短血透時間,以2~3 h為宜,血流量控制在150~180ml/min,若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應通知醫生。在無糖尿病的情況下,靜脈推注高滲葡萄糖。
3.6.2 低血壓 老年患者因機體耐受力下降,在透析過程中極易出現低血壓,如透析開始便出現血壓下降,可能與心血管系統疾病,體外循環建立,血流量過大導致患者不耐受有關,應減慢超濾速度,輸入生理鹽水等方法,使患者順利完成透析,如透析過程中或結束前出現血壓下降、出汗、嘔吐、惡心、肌肉痙攣,可能與患者在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過快使透析超濾量過多,速度過快有關,也有可能因為透析時進食,血液滯留胃中消化食物引起,應立即停止超濾水分,減慢血流速度,在血管通路輸注生理鹽水,待癥狀緩解后恢復透析。
3.6.3 高血壓 多見于攝入過多水、鈉,飲食控制欠佳的患者;患者過于緊張,腎素依賴型高血壓;降壓藥物被透出;超濾不足;藥物因素,如重組人紅細胞生長素的過量使用等。
3.6.4 心力衰竭 患者突發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心率加快,給予半坐臥位,吸氧,在排除高血鉀的情況下先實行單純超濾,再改為血液透析,以減輕心臟負擔。
3.6.5 感染 老年患者因疾病、年齡因素易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特別是呼吸、泌尿系統感染。因此,應鼓勵患者平時注意適當鍛煉,合理均衡飲食,防止呼吸道感染,根據天氣情況增減衣服,一旦感染應按醫囑用藥,防止感染加重,同時,透析過程中,防止醫源性感染,嚴格無菌操作。
3.6.6 腦血管意外 老年患者由于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的發生率較高,反復使用肝素后易發生腦溢血,因此,鼓勵老年患者應嚴格做好自我防護,定期測量血壓,按時服藥,勞逸結合,對已出現腦血管意外的患者,應避免搬動,嚴格控制血流量及超濾量,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目前,進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老年患者血液透析技術已相當成熟,但此類患者普遍伴有嚴重的原發病及并發癥,使他們在身體和心理上承受更大的痛苦和緊張[3]。作為護士,應了解每例患者情況,通過細致的病情觀察和耐心,周到的健康教育,增加老年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與依賴感,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以保證穩定的透析效果,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1]林惠鳳.實用血液凈化護理.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35.
[2]崔巖,魏麗麗,王祥花,等.實用血液凈化護理手冊.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65-71.
[3]李運梅,趙立民,莫國華.血液凈化與臨床護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41-4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107
2016-10-10]
110006 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血液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