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華 曲東輝 陳宇光 蔣萌萌(長春市中醫院曲生名中醫工作室,吉林 長春 130022)
?
曲生論治郁證經驗小結
李寶華 曲東輝 陳宇光 蔣萌萌
(長春市中醫院曲生名中醫工作室,吉林 長春 130022)
【摘要】目的 探討并總結曲生教授運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郁病的臨床經驗。方法 對確診為郁病的患者進行臨床病案整理,總結曲生教授對郁病分為五型論治。結果 曲生教授運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郁病不同證型療效顯著。結論 小柴胡湯加減從脾胃、肝腎等多臟協同的角度論治郁病,為中藥治療心身疾患提供了新思路和有效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曲生;郁病;名醫經驗小結
曲生教授早年跟隨名醫孫純一學習,深得真傳。50余年臨床實踐中,曲老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臨床經驗,對脾胃病、冠心病、糖尿病、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血小板減少紫癜、過敏性紫癜、慢性肝炎等病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人有幸師從曲生教授學習,臨證時發現因為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患者表現情緒抑郁不寧,伴有失眠、煩燥、納呆等多種癥狀,而各種理化檢查未發現異常,對應現代醫學多種癥狀的神經衰弱、癔癥及焦慮癥。本人通過對確診為郁證患者的臨床病案整理,總結出曲生教授將郁證患者辨證分型,以小柴胡湯為基礎方加減治療,療效顯著,現將經驗介紹如下。
本病屬于中醫“郁病”范疇,主要臨床表現多為情緒低落,心情抑郁,時而煩躁,胸悶氣短,兩脅脹痛,易怒易哭,咽中如有物梗,易受驚,胃脘脹悶,納呆,入睡難,多夢。曲教授認為本病機以木郁為核心,多因七情致病,亦有因其他臟腑氣機失調,導致肝失條達疏泄為病者。凡七情所傷,如惱怒、抑郁、思慮不決等,首先影響肝氣條達,不能順其生長發陳之性,發為本病。臨床的郁病患者中,單純肝氣郁結為病的患者較少,大多兼見心、肺、脾、腎等相關臟腑見證。一方面由于肝郁日久,累及子母乘侮相關臟腑,如肝郁加于素體脾胃虛弱者,或肝病傳脾,則兼見脾胃不運之象,甚或結痰、凝瘀等癥。抑郁日久,久病及腎,或肝郁加之先天不足之人,皆可因腎主骨生髓不足,致腎精虧虛,髓海不足,而見神志功能低下的癥狀。另一方面,也可由相關臟腑的氣機失調,導致肝氣郁滯而發病。曲老臨證之時,把握肝郁的核心病機,兼及其他臟腑來治療郁證,筆者通過整理,將本病分為五型論治。
2.1 肝氣郁結型:癥見情緒低落,煩躁頭痛,胸脹悶,氣短,胸脅脹滿疼痛,易受驚,平素經常胃脘脹悶,納少,多夢,便溏,舌質淡,略紫,苔薄白,脈弦滑。此類患者素有脾胃虛寒,日久或因情志不遂,致肝陽不升,肝氣內陷,郁而不解,“氣為血之帥”,氣不行血故見肝氣郁結之證。因其素體脾胃虛寒,故見胃脘脹悶,納少;肝氣不舒則情緒低落,胸脹悶,氣短,胸脅脹滿疼痛;肝氣肝火上逆則見煩躁頭痛,其舌質淡,略紫,苔薄白,脈弦滑,屬肝郁脾虛,氣滯化熱之征。治療以行氣解郁為法,具體用藥以柴胡10 g、清半夏10 g、甘草10 g、黃芩10 g、人參10 g、元胡10 g、川芎10 g、枳殼10 g為基礎方,氣郁不通則痛,又兼郁久化熱,是以另入梔子15 g、薏苡仁30 g。其中梔子善瀉肝經之火,此方中用以瀉肝熱。脾胃虛寒,陽不化氣,氣不化濕,濕邪留滯,薏苡仁有去濕健脾之效。
2.2 痰瘀互結型:癥見郁郁寡歡,煩躁,胸滿悶,氣短陣作,易受驚,胃脘脹悶,納呆,入睡難,大便溏。舌質淡紫,舌底脈絡迂曲,苔白,脈弦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部分醫者雖知此此文,臨證卻使用大量的清熱之品,苦寒過量,致生變證;人身精氣,發源于腎,充養于脾,敷布全身,脾胃中氣,為升降樞紐。脾氣不升,則諸經之氣皆不得升;胃氣不降,則諸經之氣不得降。痰濁壅滯,清陽不展則胸滿悶,氣短陣作;脾運不及,胃脘脹悶,納呆;大便溏,為脾陽不足之征;舌底脈絡迂曲,脈弦滑,屬木乘土,痰瘀互結之象。治療疏肝解郁健脾化痰,擬用溫膽湯合小柴胡湯加減。痰濁壅滯,清陽不展,土濕木郁,用溫膽湯以溫化痰濁,燥脾濕。小柴胡湯開肝郁,助肝氣,具升陽之功,與溫膽湯共成升清陽之效。具體用藥為基礎方加陳皮10 g、竹茹10 g、茯苓10 g、砂仁10 g。久病血瘀,雖可由陽氣得行,氣行血行,瘀血自化,故少佐赤芍20 g,活血祛瘀。患者服5劑后睡眠、胸悶癥狀緩解,余癥在繼服8劑后消失。
2.3 陽郁寒凝型:癥見精神萎靡,煩躁心悸,時而欲死,腹痛,手足不溫,多夢,小便清長,大便溏。舌質紅,苔薄黃,脈沉弦。此型乃肝郁,木不疏土,脾陽不展,陽氣不能外達四末,必解郁加運脾,啟動中焦斡旋功能,使陽氣得運,清陽得展,則四末得溫。取用基礎方疏肝升陽氣之效,另加木香10 g、白術15 g、茯苓15 g、白芍15 g、甘草10 g,再加桂枝10 g,桂枝為木中之王,與肝同氣,可升清陽,溫經通脈。7劑過后諸癥緩解,前4種癥狀明顯緩解,繼服10劑后,手足溫,睡眠轉好,情緒平和,大便成形。
2.4 脾腎陽虛型:癥見抑郁煩躁,心悸驚恐,嗜臥少動,口干,失眠健忘,腰酸,手足涼冷,女子帶下清稀,男子陽痿遺精。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苔白,脈沉細。此型患者平素陽氣不足,復因情志不遂,引發本證。“津血同源”,“精血同源”,其精不足不化血,血虧而津虧故口干。本證用基本方小柴胡湯加旱蓮草20 g、熟地30 g、菟絲子25 g,附子10 g,干姜10 g,肉桂15 g,以助腎陽,全方以小柴胡湯升陽轉精化氣為主,輔以干姜、附子、肉桂協助熟地溫化腎精。7劑后手足轉溫,擬上方加服藥10劑后,手足溫,又進10劑,情緒舒,舌脈如常,余證不顯。
2.5 肝郁化火型:癥見抑郁,時而煩躁,心悸心煩,胃脘脹悶,口干,吞酸,胃脘灼熱,多夢易驚,大便秘結,2~3次/天。舌質紅,少苔,脈弦細。此型屬肝郁化火,灼傷胃陰。肝火上擾心神,故心悸、心煩、多夢易驚;胃受肝邪而脹悶不舒,胃津虧則吞酸灼痛、嘈雜;津虧則便秘、多夢易驚;舌紅少苔,脈弦細,則為肝郁化火傷津之象。治以補氣養陰,活血化瘀為法,以基本方小柴胡湯加白術15 g、茯苓15 g、玉竹20 g、麥冬15 g、石斛15 g、龍骨25 g、牡蠣25 g。此型乃難治之證,病情纏綿難愈,方中用龍骨、牡蠣安神,引相火下行歸元。服藥7劑,多夢易驚大減,食欲有增,又服上方10劑,余癥明顯減輕,之后再隨癥加減。
曲生教授認為,郁病屬于功能性疾病,隨著人們學習、工作壓力日益增加,人們的身心疾患逐漸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焦點。曲老用藥之前先從心理疏導開始,在與患者及家屬探討郁病患者病因時,首重溝通開解,而后擬方。用藥善用柴胡,每言及此藥,常說:柴胡是疏肝要藥,以疏肝解郁為主,為柴胡方君藥,《神農本草經》云:“柴胡主寒熱,寒熱者少陽外感也,又調其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誠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為柴胡善達少陽之木氣,則少陽之氣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結氣飲食積聚自消化也。”
曲老在恰當選擇君臣佐使后結合辨證加減,講究用藥在于精不在多,取其一藥多效的特點,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由小柴胡加減從脾胃、肝腎等多臟腑協同的角度論治郁病,為中藥治療心身疾患提供了新思路和有效可行的方法。
本文由2012年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曲生名中醫工作室支持。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