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紅劉翠玲(新疆榮軍醫院,新疆 昌吉 8300; 瑪納斯縣人民醫院,新疆 昌吉 8399)
?
護理質量評價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徐愛紅1劉翠玲2
(1新疆榮軍醫院,新疆 昌吉 831200;2 瑪納斯縣人民醫院,新疆 昌吉 832299)
【摘要】在現代醫學環境下,護理質量評價應圍繞“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安全為核心”的理念,根據患者的合理需求,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護服務。本文首先概述了護理質量評價的含義與特點,分析了護理質量評價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護理質量評價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與發展對策。
【關鍵詞】護理質量評價;護理管理;患者滿意度;護士滿意度
隨著家庭傳統結構的改變、人口結構老齡化,僅靠有限的醫療機構早已不能滿足很多患者長期反復住院的需求,特別是多數出院后的患者仍有很高的護理需求,為此對于護理的要求更高[1]。而作為醫療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護理質量已經成為衡量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同時多數醫院已經將護理質量評價納入醫院管理的重點工作。而護士不僅是患者的護理者,還是教育者、支持者、協調者,其評價的主體性也比較高[2]。本文具體探討了護理質量評價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護理質量評價就是對護理工作完成的程度和患者得到的護理效果進行衡量,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基礎質量評價:對護理工作的基本條件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儀器、人力設備與資源、組織機構、人員素質與配備等;②環節質量評價:是對護理活動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是否達到質量要求進行評價,包括護理技術操作合格情況、正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情況、各種護理表格書寫合格情況、護理管理制度落實情況、基礎護理合格率以及特護一級護理合格率等。③終末質量評價:即是評價護理活動的最終效果,是對每個患者最后的護理結果進行質量評價,是從患者角度評價所得到的護理效果與質量。目前我國對于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并不統一,因此非常不利于對不同醫院以及同一科室不同時期的一級護理質量的評價[3]。而質量持續改進是新時期護理質量管理發展的重點,也是現代管理的精髓和核心。只有護理質量評價持續改善才能制定科學有效的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才能更加滿足患者的需求,才是實現良好護理質量控制的關鍵,也能夠在護理質量檢查時才能有據可依,從而在工作中持續改進,實現護理質量的不斷提高[4]。
當前我國多數醫院已經建立了護理質量評價委員會;同時當前護理質量評價由終末質量評價向全面系統評價、單維評價向多維評價;評價指標包括護理措施落實率、病區管理合格率、消毒隔離合格率、入院評估符合率、模式病房開展率、護理文件合格率、技術操作合格率、健康教育覆蓋率、健康教育知曉率等[5];而隨著現代管理的科學化和信息化,許多質量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等級法、因素法。
3.1 市場競爭意識淡薄:醫療市場的競爭對公立醫院雖有沖擊,少數人對醫院的發展漠不關心,缺乏奉獻精神,競爭意識淡薄,思想上緊迫感和危機感差,從而缺乏護理服務的主動性[6]。
3.2 質量管理意識不強:護理質量評價要求醫護全體人員參加,但是多數醫院的護士對于質控知識的了解不夠,沒有深入的認識,質量評價也多是質控小組的單項檢查,沒有自覺參與質控的意識和概念,護士之間、科室之間的評價較為薄弱。
3.3 護理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當前一些醫院的個別領導缺乏對護理工作的性質、物質待遇、環境等方面的支持,造成護理人員的自卑,使護理人員逐漸喪失了愛崗敬業的精神,缺乏自信心,失去心理平衡,從而不安心本職工作,使得護理質量難以提高。
3.4 護理編制不足:合理編配護理人員,是適應現代護理任務的內在要求。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在醫院床位數不變的情況下,人員減少,工作量增加,使許多優秀護士流失,患者滿意率下降;由于護理人員的不足,導致護士長需要協調承擔更多的護理工作,因此就造成護理管理工作時間的相對減少,從而造成了管理工作的失控,護理質量受到影響。
3.5 護理隊伍的整體水平不高: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很多醫院的高素質護理人員的流失和大量合同制護士加入到了護理隊伍中,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面狹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并且在實際實施中,我國多數地方還缺乏規范的轉診機制和通暢的轉診渠道,基層醫院的護理人力資源嚴重缺乏。
護理質量評價體系作為一種有效的服務項目管理工具,可通過系統監測護理活動的實施內容來綜合判斷工作的實際效益。特別是護理評價存在隨意性、盲目性,使得護士自身掌握健康知識不足,導致護理干預能力不強,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護理質量評價體系需要對患者進行護理指導的時間表和計劃表,更能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護理理念,可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也能促進護士素質的提高[7]。在其發展方向中,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4.1 重視患者滿意度:優質護理服務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傳統的護理質量更注重對護士專業技能的考核和評價,而忽略患者的感受。因此作為護理質量評價的核心要素,醫務工作者在對患者進行疾病治療的同時,更要關注其在醫療護理系統中的身心需求及滿意度。為此我們要求護士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和人文關懷,持續改進護理服務質量,站在患者角度對護理工作質量進行評價,提高患者滿意度。
4.2 提高護士滿意度:隨著醫學的發展,當前各種疾病對于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重視對結局的測量,也不能忽視了對整個護理過程的評價。管理者應該充分調動和培養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重視工作流程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提高護士對自身工作滿意度的同時改善對患者的服務質量,對護理活動各個環節的關鍵點進行有效質量控制,督促工作人員對各項規章制度、操作章程的落實,避免護理缺陷的發生,持續改進護理工作。
4.3 加強專科護理質量評價:建立適合新的護理模式和專科護理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使專科護理水平與醫療業務同步提高。通過病種質控促進臨床護理專家的成長,建立病種護理質控指標,以帶動專科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4.4 健全評價體系:護理質量評是通過評價為整體護理質量的優化提供依據,也是為了明確各護理單元的質量優劣。因此護理管理者應明確護理質量評價的主要目的,以個體化評價思路為指導,通過對單病種及患者特點進行分析,為患者提供連續性、完整性照護。構建單病種標準化護理工作流程和客觀監控指標,建立單病種的預警機制和統一標準化質量評價體系,加強對單病種的要素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的監管。
總之,醫療衛生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患者及家屬對醫院服務的滿意度較高;護理質量評價是通過制定一系列的護理服務事件,以保證患者收到無間斷的,具有協作性和連續性的照護,是當前現代護理服務與理念的一種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李卡,胡艷杰,汪曉東,等.醫護一體模式下實施快速流程方案對護理工作環境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141-144.
[2] 姚美英,婁玉萍,王憲華,等.腎內科住院患者醫護一體化管理預防醫院感染的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8(14):1811-1813.
[3] 榮成,張丹,王軍.發熱門診的護理質量管理及效果[J].中醫臨床研究,2015,21(9):136-138.
[4] 閔照勤.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病情觀察及護理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4(7):249-250.
[5] 沈清峽.手術患者對手術室護理質量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10):77-78.
[6] 張麗娟,姜桂春,徐海燕.疲乏因素干預對乳腺癌患者手術療效及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6(22):49-51.
[7] 解金枝.內科新護士實施崗前禮儀培訓對護理質量提升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10):83-85.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2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