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來
摘 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無非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教師不可能一直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引導策略,從教學觀念的轉變入手,進而轉變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學、交流、探究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加深學生的學習感知,最終實現學生數學技能的綜合提升。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生;自學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14-01
一、注重觀念轉變,為有效教學打好基礎
教學觀念是教師教學態度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是從事教學活動的基本信念。教學觀念對于教學規劃、教學實施都有直接的影響。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轉變教學觀念,通過科學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特別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更新學習理念,做好由算術到代數的過渡:高中數學知識的理論性更強,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等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別于初中、學習的數學。高總數學課是一門邏輯性、系統性、條理性較強的學科,抽象性也逐漸增大。新學科是在原有學科的基礎上進行數學的,因此除要做好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銜接工作,把學生自然地帶入中學學習的軌道外,還應特別注意教學內容上的銜接,即從算術到代數的過渡。
此外教學中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中走出來,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感知,從教師教育為主轉為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教師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注重對于學生學習技能、學習積極性的培養。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做好動員工作,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自主學習對于自身學習發展的長遠影響。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自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特別要注重對學習中、下層次學生的輔導,中、下層次學生多一些的班,更應加強對他們的輔導,培養興趣,增強信心,激發動機,使學生熱愛自學,學會學習,以便為他們日后的學習發展打好基礎。
二、注重模式轉變,為學生自學創設條件
傳統教學中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很難在課堂上插嘴。往往導致不少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步驟,聽不懂教師的教學內容,而部分學生則覺得教師講的過于簡單,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造成一部分學生“夠不著”,一部分學生“吃不飽”的現象。新時期就需要教師能夠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對于教學模式的轉變來引導學生參與課堂,進一步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模式表現為:組織教學→啟發講解,布置學生內容→指導學生閱讀、練習,著重輔導差生→觀察檢查學習效果→及時強化認識→布置課后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學中要做好“啟”(啟發引導),“讀”(閱讀課文),“練”(做練習),“知”(當時知道結果,及時反饋,及時強化),“結”(小結講解)幾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有針對性地輔導貫穿全過程。基本做法是上課后復習舊課,引人新課,視新課的難易給予較詳細或簡略的啟發,并出示閱讀提綱,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為學生順利地進行自學創造條件,要求學生先粗、細、精的閱讀教材,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內容后再做練習,然后核對答案,改正錯題,這時教師巡回輔導,個別答疑,著重幫助差生,在學生獨立活動時,教師一般不打斷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停下來講解,以免影響學生思維,在下課前十分鐘左右,教師一般不打斷學生的思路。在課堂的結束階段對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畫龍點睛地重點講解。之后再通過趣味化、生活化的課外學習任務來鍛煉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技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三、教給學習方法,為學生自學創設氛圍
數學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教材知識只是數學知識的一個基本體現,想要學生學好數學,單純依靠教師的知識傳授是遠遠不夠的,“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無窮”。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引導,通過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學習來完善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綜合認知。
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課本的學習方法,了解實驗教材編排體系及使用方法,對比統編課本,介紹實驗教材的特色。進一步使學生明確什么叫粗、細、精讀教材,逐步養成三讀教材的良好習慣。通過具體例子教會學生怎樣閱讀、理解、掌握教材。接著,讓學生掌握做題和核對答案的工作指出做習題時應注意的事項及核對答案應做到的幾點。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擬好讀書提綱,指導好學生自學,擬好讀書提綱,應注意以下三點:提綱要反映教材的重點,關鍵;提綱要能引導學生推動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提綱中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從而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從提綱入手進行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俗話說“不動筆墨不看書”,教學中教師也要狠抓學生讀書筆記的訓練:開始階段嚴格要求學生寫好讀書筆記,最初要求學生簡要地把所學內容概括起來,寫出要點,能抓住教材的要點和中心。逐漸對閱讀教材中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應注意的問題,自己的新發現、新想法、收獲、體會練習情況和學習態度等都要有所反映。隨著學生自己能力的提高,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只要求作提要式筆記,記上自己的新想法,培養概括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當然教學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小組合作與學習探究,通過大家的智慧來共同解決問題,實現學生數學素質的綜合提升。
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在下課前十分鐘左右,教師也要進行簡短的總結,畫龍點睛地進行講解,例如教師可以按讀書提綱進行總結,概要地講解說明或啟發學生理解、掌握讀書提綱上提出的問題,可讓學生先議一議,再總結。還可以根據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如在閱讀教材中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內容和學生感到困難的習題,注意引導、分析。也可以就一堂課的某一重點問題進行總結,先啟發學生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然后老師再畫龍點睛地講解。特別要注重進行引伸性的總結,即把教材內容加以引伸,提出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解決,通過拓展數學課堂的時空范圍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在課下進行相關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諶業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嘗試.《涼山教育研究》1986年11月總第九期.
[2] 劉正富.高中數學自學能力培養初探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